甘石星经
甘德、石申所著作品
《甘石星经》是一部天文学专著,甘经、石经各八卷,共十六卷,大致成书于战国时期。《甘石星经》是两书的合称,作者为当时的齐国甘德魏国石申。甘德著有《天文星占》八卷,石申著有《天文》八卷,两书合称《甘石星经》。 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天文成就中当属《甘石星经》最大,同时该书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天文学著作。
作品简介
天文著作
《甘石星经》是古代中国天文学专著和观测记录。在长期观测天象的基础上,战国时期齐人(一说楚人或鲁人)甘德、魏人石申(一名石申夫)各写出一部天文学著作。后人把这两部著作合起来,称为《甘石星经》。他们观测了金、木、水、火、土五个行星的运行,发现了这五个行星出没的规律。
据我国科学家席泽宗研究认为:甘德已观测到木星的卫星,比意大利伽利略和德国麦依尔的同一发现早近2000年。甘德、石申所测定的恒星记录,是世界上最早的恒星表。书中记有120颗恒星的位置,以现在的观察结果来看,还是比较准确的。它比欧洲第一个恒星表——希腊伊巴谷的星表早约200年。《甘石星经》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世界最早的天文学著作。
中国在春秋战国时期天文学已发展,在这一时期出现了一大批天文学专著和关于天文的观测记录用以皇帝星占之用。其中楚国(齐国)的天文学家甘德著有《天文星占》八卷,魏国的天文学家石申著有《天文》八卷,后人将这两部著作合为一部,取名为《甘石星经》,原著已散佚,现只能在同期之相关史籍中零碎抄录,如《开元占经》中。
《汉书·律历志》记载这部书有各八卷,到《隋书·经籍志》记载只有各一卷,到唐以后此书就完全散佚了,今只能从《史记·天官书》、《汉书·天文志》、《后汉书·天文志》、唐代天文学著作《开元占经》中见到它的片断。后代所传的已不是原文,历代屡有纂改增删。现存的《甘石星经》是后人假托甘、石二人的伪作。有很明显的证据:一是《后汉书》对原书的五、六百字引文,在《甘石星经》中全无;二是在《甘石星经》中的许多地名都是战国以后才有的,如“宋州”是隋开皇十六年(596年)始设。
作者介绍
甘德,又名甘文卿,一般史书称之为甘公。《史记·天官书》记载甘德是齐人,而刘宋裴骃《史记集解》却说他是鲁人,《史记正义》还说甘德是楚人,以后《汉书》和《三国志》都说甘德是楚人。石申是魏国人,对此并无争议。而他的名字却有石申和石申夫两种说法,经后人考证,确认为石申夫。甘德和石申夫曾在书中提到赵燕之战,鲁楚之争,据此推断,甘、石的著作时代大致在周烈王元年(公元前375年)至周显王十九年(公元前350年)之间。作者生平事迹不可考。
甘德写有《天文星占》八卷,石申写有《天文》八卷,后人把这两部著作合为一部,称《甘石星经》。 《甘石星经》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天文学著作,可惜它在宋代以后失传了,今天只能从唐代的天文学书籍《开元占经》里见到它的一些片断摘录。这些片断摘录表明,甘德和石申曾系统地观察了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的运行,发现了五大行星出没的规律。
文学成就
书中详细记载了五星之运行情况,以及它们的出没规律,并肉眼记录木卫三(甘德所载,1981年席泽宗指出,但国际上未被承认)。
为纪念石申,月球上有一座环形山以其姓名命名。
历史渊源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生产的发展,天文学也有很多成就。“鲁有梓慎,晋有卜偃,郑有裨湛,宋有了韦,齐(一说是楚或鲁)有甘德,楚有唐昧,赵有尹皋,魏有石申夫皆掌著天文,各论图经。”
(《晋书·天文志上》)甘德和石申夫各自在其本国进行天文观测,并各有著作刊行于世。甘德的著作名为《天文星占》,石申夫的著作名为《天文》,都是八卷。汉朝时,这两部著作还是各自刊行的。后人把这两部著作合并,并定名为《甘石星经》。
参考资料
《甘石星经》.中国·淄博.
【天文著作】《甘石星经》.【天文著作】《甘石星经》.
最新修订时间:2024-02-01 18:51
目录
概述
作品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