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科学院
全国15个省级科学院之一
甘肃省科学院成立于1978年元月,是甘肃省唯一的综合性自然科学研究机构,也是全国15个省级科学院之一。
发展历史
2023年9月,甘肃省科学院兰州分院揭牌。
2023年11月,甘肃省科学院入选2024—2028年度甘肃省科普教育基地名单。
领导班子
党委书记、院长:胡俊锋
党委委员、纪委书记:杨东杰
党委委员、副院长:刘建荣
副院长:王治业
院属科研机构
院属科研机构有自然能源研究所、自动化研究所、生物研究所、地质自然灾害防治研究所、传感技术研究所、磁性器件研究所、实验工厂、图书情报资料室、省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计算机培训中心、生物技术实验基地。建有亚洲最大的太阳能采暖与降温技术试验示范基地和亚太地区太阳能研究与培训中心。
专业领域
主要研究领域有,太阳能光电转换、太阳能光电应用、国际太阳能技术合作、建筑太阳能采暖、节能、农村能源及能源经济;工业过程自动控制技术、集成技术及相关技术的开发应用;生物工程、发酵技术和酶技术应用、经济植物开发利用、生化产品开发、农业增产新技术;地质灾害的预测预报及防治、滑坡泥石流的综合治理、工程地质勘察设计与评价、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传感器及其应用技术、测控技术、智能仪器仪表研究;稀土永磁材料在机械工程系统中的应用研究、磁力驱动机械产品的开发、研制与生产等。
人员结构
全院现有在职职工共计558名。科技人员253名,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63名。19名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6名被授予甘肃省优秀专家。博士16人,硕士81人,在读博士5人,在读硕士15人。进入甘肃省“333”人才工程6人,“555”创新人才工程9人,甘肃省领军人才10人。
科技开发
全院科技开发工作以科研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先后建立了甘肃省科学院科技开发中心等一批科研开发实体,初步形成了开发格局。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开展了全方位、多层次的院地院企合作,积极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和企业技术创新。产值大幅递增,2005年达到2700余万元。同时,进一步加大科技开发力度,加强了磁力泵、固定化酵母等国家重点技术开发基地建设,并研制开发了一批技术先进、市场前景良好的产品,太阳能热水器、全自动变频调速供水装置、供暖锅炉微机监控系统等产品形成批量生产。
学术交流
建立了院所两级学术委员会,开展形式多样的学术交流活动。组织和承办国际学术研讨会;支持科技人员出国参加学术交流活动;邀请国外专家、教授和学者来院讲学和学术交流;创办《甘肃科学》学报。建院以来在国内外发表论文534余篇,出版《20世纪科技与文化大事记》等专著20余部。利用技术优势为社会服务,承担全省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计算机培训,并积极参与科普等工作。
科技外事
科技外事是全院科技工作的重要方面,长期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全院发展获得了美、日、欧盟、联合国等国家和国际组织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建院以来,完成了5个较大的国际合作项目,引进外资400余万美元;建立了亚洲最大的太阳能研究基地;组建了亚太地区太阳能研究与培训中心,并加入 “中国南南合作网”;成功举办20期国际太阳能应用技术培训班,为70多个国家培训了约500名太阳能应用技术人才;接待外国元首、议长、专家学者达3200多人次;选派出国考察、培训和开展技术合作200余人次。
主要职能
(一)研究拟定全院发展战略和发展规划,制定全院科技体制的整体改革方案,指导院属科研单位的改革与发展。
(二)紧密围绕全省经济社会中长期发展目标,针对全省经济建设中的重点和难点技术问题,结合企业技术进步过程中急需的共性和支撑性技术,组建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中试基地和科研机构;组织院所研究力量进行科学研究和技术攻关,加强自主创新,积极承担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任务。
(三)实施“科教兴省”战略,建设科技创新体系。以院属研究所现有科研成果为基础,吸收和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和成果,努力实现高新技术的产业化,以新技术和新产品服务于全省产业结构的调整。
(四)按照出成果、出效益、出人才的要求,采取多种措施,为全省培养、吸纳和储备一批高科技人才和高层次的学科带头人。
(五)积极参与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掌握国内外高新技术的研究和产业动态,为省委、省政府进行科学决策服务。
(六)组织、指导全院各研究所积极开展群众性的科技普及活动。
(七)管理运作全院资产,对院属企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进行监督管理。
(八)承办省委、省政府和业务主管部门交办的其他事项。
参考资料
关于胡雄韬等同志职务任免的通知.甘肃省人民政府.2020-04-03
科院简介.甘肃省科学院.
最新修订时间:2024-10-13 21:49
目录
概述
发展历史
领导班子
院属科研机构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