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蓝型油菜
十字花科芸薹属植物
甘蓝型油菜是十字花科芸薹属植物。株型中等或高大,枝叶繁茂,主根膨大,支根、细根发达。叶质似甘蓝,叶蓝绿色。叶片较厚,有蜡粉,叶缘具缺刻。基叶半直立或匍匐,叶柄明显。茎苔叶无叶柄,叶基半抱茎花瓣大,深黄色,角果较大,常与花轴成直角,种子黑色,较大。
特征特性
甘蓝型油菜株体较大,发育中等,生育期较长。苗期株型因品种不同而异,
冬性强的欧洲品种,株型匍匐性强,越冬时生长点下陷,能耐低温;
春性强的亚洲品种,直立性强,主根发育中等,支细根较发达。基叶叶形椭圆或长椭圆,伸长基茎叶出现明显的琴状缺刻。薹茎叶披针形,都不具琴状缺刻;薹茎叶半包茎着生,是甘蓝型油菜显著的共同特点之一。叶质似甘蓝,叶肉组织较致密,叶面被或不被蜡粉。叶色常绿、淡绿、浓绿呈蓝绿。叶面平滑不被刺毛,或在苗期少被刺毛,成长叶无刺毛。分枝性较强,原产欧洲的甘蓝型油菜分枝部位一般较高,株高中等或较高。花较大,黄色,花瓣平滑,部分皱缩,重叠呈覆瓦状或侧叠状。花序中间花蕾着生位置高于开放花朵,开花时花药一般内向开裂或半内向开裂,自交亲和性强,自交结实率高,一般70-80%以上,属常异花授粉作物,但可分离出正交不亲和系。角果果皮组织发育中等,过熟果皮易开裂,在中国西北干旱地区尤为显著。种子较大,一般千粒重3.5-4.5g。种皮蝉褐或红褐,少数土黄色。种皮表面网纹浅,不具辛辣味。种子含油量高,一般35-45%,最高可达55%以上。
栽培技术
油菜是我国的重要油料作物之一,是冬季油料作物,不与其他油料作物争地,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其油菜籽含油量高,一般为30%-50%。菜油是良好的食用植物油,其脂肪酸主要由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二十碳酸、芥酸组成。
油菜是一年生或越年生作物,在一年一熟地区为春作栽培,在一年二熟或多熟地区可作冬作栽培。
油菜对土壤的适应性广,对土壤PH值适应范围宽。油菜根系分泌的有机酸,能溶解土壤中难溶性磷,兼以生长过程中的大量落花落叶,能减轻地力消耗,能起到用地和养地相结合的作用。
甘蓝型油菜油菜高产栽培技术:
一、选用良种
选用适应性好、抗病力强、产量高、抗逆性强、增产潜力大的甘蓝型油菜品种。
二、适期早播
适时早播可以充分利用晚秋的光热资源,使油菜积累更多的光合同化物,以提高生物产量和种子产量。
三、培育壮苗
壮苗移栽时应具备的标准是:绿叶5-7片,苗高17-23cm,根茎粗0.4-0.6cm,株型矮壮,叶柄粗短,叶色正常,根系发达,无病虫害。
1、种子处理:选用适宜当地的优良品种,播种前将种子晒种2-3天,筛选颗粒饱满的种子,以确保种子质量与高发芽率,保证苗齐苗壮。
2、苗床准备:按苗床与大田1:5~7的比例确定苗床。苗床应选择土质粘沙适中,向阳,排水方便,前作两年内没有种植十字花科作物的沙壤土或壤土,有利于苗齐苗壮和减少病害的传播。苗床地前作收获后应及时翻耕,耕细整平开厢,低洼湿地厢面宜作成“瓦背形”厢面,有利于降低土壤湿度,保证幼苗的正常生长和培育壮苗。厢宽1.35-1.65m,开沟深度17-20cm。每亩施有机堆肥1000-1500kg,过磷酸钙15-20kg,撒于厢面耕入土层。苗床应作成上实下松,以保证落子深度一致,提高出苗率。
3、播种:一般每亩苗床地播种量400-500g左右。为保证播种均匀一致,应将处理好的种子加入一定量的干湿适度的细泥砂和匀和转再进行播种,均匀的撒播于苗床厢面,以提高播种质量,为培育壮苗打下基础。
4、苗床管理:留苗密度,肥水措施和病虫防治是苗床管理的三项主要工作。苗床密度过大易造成“高脚苗”和“曲根苗”,降低幼苗素质;过稀增大苗床面积造成浪费。一般每亩苗床留7~8万苗,苗距8~10cm,一亩苗床可栽5~7亩大田。为培育健壮苗,应在齐苗时“蔬”苗,出真叶时匀苗,出2~3片真叶时定苗。3叶期喷150ppm多效唑培育壮苗。苗床施肥以前促、中控效果较好。即在定苗时追肥,促进发棵开叶,中期肥水施用宜稍加控制,以炼苗积累营养物质为主。栽前补肥,促发新根。苗床期应注意防治病毒病、猝倒病、霜霉病、白锈病和蚜虫、菜青虫、蟋蟀等病虫害。
四、大田移栽
苗床期30~35天,油菜苗可达5~7片叶,应及时移栽。
1、整地:油菜移栽时根系必须与土壤密切接触,才能早发新根,吸收营养和水分。因此,整地应该要有较高质量要求。前作收获后,应及时整地,并达到细碎平整。如果整地粗放,易造成油菜苗难与土壤接触,易造成油菜苗无法吸收水分,失水死亡。
2、重施底肥:甘蓝型油菜每生产100kg油菜籽需要吸收9.8kg氮素,3.5kg五氧化二磷,9.4kg氧化钾,其氮、磷、钾吸收比为1:0.35:0.95。
底肥,他的主要任务是满足油菜整个生育过程的需要,所以底肥的施用相当重要,应占总用肥量的50%以上。一般每亩施复合肥50kg、过磷酸钙50kg、氯化钾30kg、硼砂1.5kg,并配合每亩3000~5000kg的有机肥作底肥。速效氮、磷、钾肥不能单施,应混合细土或堆肥等有机肥施入穴中,避免幼苗根系与单质肥料接触,以免烧根。
3、移栽:为提高油菜植株的氮素含量,增强抗移栽损伤能力,缩短发新根的时间,应在取苗移栽前一个星期看苗追施起身肥,每亩苗床约施3~5kg尿素,取苗时力求少伤根,尽量做到带土移栽,按苗势分级移栽。栽植时应栽直摆正,深度以泥土盖致最下叶叶柄基部为宜。栽后应立即施用定根水,促使早返青早发根。
五、直播技术
直播油菜具有抗逆力强,根系发达,主根粗壮,根系入土深等生育特点。其主要栽培要点如下:
1、精细整地,施足底肥。直播油菜田的整地时间,一般应较移栽油菜田提早进行,特别是前作是水稻,在水稻进入蜡熟期就要提前开沟排水,以保证整地质量,保证发芽整齐,苗势一致,密度均匀符合预期要求。底肥施用量应占总施肥量的50~60%,其于部分用作追肥。底肥在播种前施于穴内或行内。
2、适期播种,增大密度。直播油菜,无移栽损伤的生长停滞期。因此,播种期比育苗移栽延迟10~15天,密度应增大30%左右。甘蓝型油菜播种量每亩用精选种子300~350g,每窝落子15粒左右,沟播,每33cm播幅内落子20~30粒。
六、合理密植
合理密植是获取油菜高产的重要措施之一。单位面积产量是单位面积若干个体产量的总和,但是,个体产量是随着单位面积个体数量的增加而变化的。在一定的范围内,随着单位面积上个体的增加,单位面积产量随之而增加;但超过一定的范围,单位面积上个体增加,单位面积产量反而会减少。因此,合理密植是协调单位面积植株个体和群体生长发育矛盾的最佳选择,以利于充分利用光能和地力,发挥群体的高产潜能。何为合理,就是要将单位面积产量的构成因素,如最适宜的株数,最多的角果数、粒数和粒重,调节到最佳状态,以达到在单位面积上获取最高的产量。甘蓝型油菜品种,移栽田每亩8000~11000株,直播田每亩12000~15000株为宜。
七、种植方式
为改善油菜生长后期田间通风透光条件,便于田间管理,宜采用宽窄行种植。
八、田间管理
农谚道:“三分种,七分管”,除了选择适宜的高产品种外,还要施以有效的田间管理措施,才能获得油菜的高产。
油菜是需肥量较大的作物,一生不仅需要氮、磷、钾、硫、钙、镁等大量元素,而且还需要铜、硼、锰、锌、铁等微量元素。对氮、磷、钾的需要量比其它作物多。因此,应结合中耕除草等田间管理措施,根据油菜的生育特点和营养特点,以及土壤肥力,品种特性,肥料性质,气候条件,生产指标和生育阶段等因素来考虑具体施肥方法,施肥量及施肥时间。在施足底肥的情况下,还要因地制宜看苗、看地、看天科学合理的施用追肥。
1、苗期:油菜从出苗到现蕾称苗期。所以,不管是育苗移栽或直播田,在油菜现蕾之前都称为苗期。苗期是营养生长阶段,以长根长叶为主。苗期田间管理的主攻目标是早发壮苗,培育壮苗越冬。所以,在移栽田,油菜苗移栽成活后,以及直播田定苗后,结合中耕除草,适时早施提苗肥,一般亩施尿素10-12公斤,配合20-30担清淡粪水施用,同时应注意防治菜青虫等病虫害,促进壮苗早发,达到壮苗越冬的目标。
2、蕾苔期:油菜蕾苔期是从现蕾到初花所经历的时期。蕾苔期的主攻目标是根强、秆壮、枝多,为果多、粒多、高产打下基础。此期是油菜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两旺时期,但仍以营养生长为主,主茎迅速伸长,花芽分化速度加快,需要大量养分,是氮素和钾素吸收高峰期,应根据苗情长势和底肥施用情况,足施蕾苔肥,一般亩施尿素8-10公斤,加30-40担清淡粪水做苔肥,即补水又补肥,保持合理的田间持水量,促进油菜春发稳长,老健抗倒抗病。如果底肥施硼量不足,应在蕾苔期叶面喷施浓度为0.2%硼肥。蕾苔期还应注意防治白锈病、菌核病、蚜虫等病虫害。
3、开花结果期:从初花到成熟,包括开花期和角果发育期。油菜从初花开始进入以生殖生长为主的阶段,边开花边结角,以苔茎叶为主要同化器官。到角果发育阶段则完全进入进入生殖生长,以角果皮代替叶片进行光合作用,故角果层的结构,光合能力的强弱与产量高低密切相关,应保持角果良好的冠层结构,防止植株倒伏。所以,前期的培育壮苗,合理密植,合理施肥显得尤为重要。
油菜花角期水的排灌,以田间保持适宜的持不量为宜,但最后一次灌溉应结束于末花期。花肥的施用要看苗施肥,前期施肥不足,开花前长势弱,植株出现早衰的田块应酌情施用花肥。为提高油菜籽的粒重和含油量,在角果发育期,可亩用1%尿素和0.1-0.2%磷酸二氢混合溶液100-200kg进行根外施肥。花角期还要注意蚜虫的防治。
九、适时收获
油菜成熟期要经历绿熟期、黄熟期、完熟期三个时期。当全田植株的角果2/3现黄,即进入黄熟期,是油菜的最佳收割时期,此时收获能获得最高产量和最高含油量。提前收获,油菜籽的含油量未达到最大值,影响产量和含油量。延期收获,种子过熟,由于呼吸消耗作用,粒重和含油量有下降趋势,而且角果易炸裂,籽粒散落,影响产量。即农谚所说“八成黄,十成收,十成黄,八成收”。
最新修订时间:2025-01-02 17:33
目录
概述
特征特性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