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经营型管理
财经术语
生产经营型管理亦称“经营型管理”。以系统经营为中心的较高级的管理方式。特点是:(1) 管理范围大,包括生产领域和其他各种经营活动领域。(2) 重点和中心内容是经营决策。(3) 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目标。(4) 以市场经营观点为指导,即除重视生产活动外,还重视流通领域,重视技术和人才的开发。(5) 企业计划实行以销定产的原则。中国企业在1978年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逐步从生产型管理转变为生产经营型管理。
特点介绍
1.企业管理范围从生产领域扩大到整个经济领域;
2.经营决策成为企业管理的重点和中心;
3.企业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
4.企业管理的指导思想是市场经营思想。
标志
1.经营思想成为企业活动的指导思想。所谓经营思想是指企业以什么样的观念来指导自己的生产、技术、供销、财务等活动。社会主义企业的经营思想是在国家计划指导下,在社会主义法制范围内,以提高经济效益为核心,为社会提供更多的适销对路产品和纯收入,在分配上以兼顾国家、企业、职工三者利益为原则。具体一点说,它有以下几个观念:1.市场观念。产品要适应市场、满足市场、占领市场、开拓市场,要广开生产门路与产品销路,做到增产增销增收。 2.服务观念。站在用户的立场上,想用户所想,急用户所急,一切为了用户。3.创新观念。积极探索研究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创造新产品。不断满足用户经常变化的需要。4.不断增强企业实力的观念。要以质量求生存,以品种求发展,以薄利求多销,以服务求信誉,不断增强实力,创出名牌产品和经营特色,取得用户信任和市场信誉。要敢与国内强手较量,敢到国际市场竞争,争取进入国内外先进水平的行列。5.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观念。按照社会主义原则,从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采取正当的办法,合理利用人力、物力、财力,以尽可能少的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生产尽可能多的适销对路产品,实现资金最省、成本最低、利润最高、贡献最大。
2.经营结构成为企业组织的基本结构 企业组织结构包括形态结构、权力结构和指挥结构等等,生产经营型管理,在组织结构方面,必须是经营结构。这种结构的基本要求是“合理”、“有效”。“合理”,是指企业组织的形态结构,权力结构和指挥结构,既适应现代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又有利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和完善。“有效”,是指企业组织各部门、各环节,协调地活动,有效地运转,能顺利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要建立合理的组织结构,并使它有效地运转,必须实行正确的领导制度和管理制度,真正做到党政分工,党委集体领导不包办,职工民主管理不分散,厂长行政指挥不专断。这是实现企业经营结构的基本要求和重要保证。
要实现经营结构的基本要求,实行正确的领导制度和管理制度,还必须贯彻下列一般原则:
第一,组织的效率原则。企业组织的效率表现为:有能激励全体成员的可行目标;能够提高实现组织目标的组织结构;内部有效协调,全体成员的活动形成最大的合力;具有很强的应变能力。要使企业组织具有效率,最重要的是使它成为有真正决策功能的决策者,对环境变化能及时反映并迅速作出对策,或者调整经营策略、计划方案与措施,以实现企业目标,或者修正企业目标以造应环境。不仅企业有这种决策功能,在企业内各组成部分也有必要的决策功能。此外,组织结构要具有明确的目的性,以及信谁息沟通的及时性与准确性。
第二,人员的最优结合原则。企业组织的高效能,是由企业领导人员、管理人员和工人的优良素质以及实现目标的统一意志形成的。这就是人员最优结合的反映。如何实现人员的最优结合?一方面是实行民主管理,另一方面要有一条正常畅通的管理人员晋升与更新的渠道,使每个有才能的人都有发挥其才能的机会。
第三,集中领导与分权管理原则。集中领导与统一指挥,要靠统一的组织予以保证,在企业里只能有一套生产经营指挥系统,不能实行多元化的领导。但是,集中领导与统一指挥并不意味着实行绝对的集权制。在统一计划指导下,企业必须实行分权管理,必须授予各级管理机构与职能机构一定范围的决策权。
第四,权力与责任对应原则。做到有权就有责,有责就应有权。要明确各个管理层和职能部门的权限和岗位责任,使每个管理人员都能各司其职、各尽其能、各善其事。岗位贵任制是体现权责对应原则的最有效形式。经济责任制,是岗位责任制的实施方法,它使责任指标化,考核条文化,奖励数据化,使资、权、利三者紧密结合起来,把企业最高层领导者、各级各部门管理人员直到班组工人,都有机地组织起来协调地发挥各自的作用,从而保证企业系统最有效地运行。
按照经营结构的基本要求,还必须设立适当一的层次与选择科学的组织形式,以及建立有效的管理机构。企业一般应趋向扩大管理幅度、诚少层次。这样优点较多。企业的组织形式,过去一般是按照生产、技术、财务、供梢等不同职能设置管理部门。它能发挥专业化分工的长处。但是,它突出了各单位之间纵的关系,忽视了横的关系,往往影响工作效率。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中,横的联系越来越宽。于是,近几年来,产生了新的组织形式,主要有两类:一类是部门化组织形式。这是把经营管理工作划分为若干半自治的部门,由一个部门领导负责的分权管理形式。它又有三种具体形式:职能部门化、地区部门化和产品部门化,后一种是把一个企业按产品划分为若干半独立的经营单位,实行独立经济核算、自负盈亏或统负盈亏的一种部门化结构。这种组织形式更有利于部门之间的协调,而且可以有效地实行成本、利润控制。还有一类把按职能划分的部门同按产品划分的部门结合在一起的组织形式,又叫“规划—目标结构”。
主要方式
经营型管理和生产型的传统管理,在基本原则、纲领,内容和方法及基础方面、都有许多不同的地方。就经营管理的内容和方法来看,概括起来,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预测与决策,市场营销,包括市场调查、一销售合同签订、销售渠道选择、销售计划、厂告与推销、包装与发运、存栈、售货、答询、产品售后服务与销售反馈等,进行质量、库存、财务成本控制,运用价值工程进行管理,进行技术经济分析,搞好对外贸易,遵守经济法规;开发人力资源等等。这些经营管理方式的基础,是全面、准确、及时的信息。传统管理的信息不全、不准,特别是不及时。因此,往往是凭经验、靠估计的概念式的管理,失误也往往比较多。经营管理,十分注意信息工作,把它当作最为重要的基础工作。从企业系统来看,与生产活动同步运转的,有三种最重要的流通、物流、人流、信息流。在物流和人流过程中,始终伴随着信息流,离开了信息流,物流就要堵塞、中断而不能存在,人流也要紊乱而无法发挥其作用。信息流,既是企业决策的主要依据,又是对企业整个运转过程实行有效控制与沟通的重要工具。因此,信息系统被看成是整个企业系统的中枢神经。信息的地位和作用,在传统管理中,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08-15 15:34
目录
概述
特点介绍
标志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