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癌症
自然界因某些原因产生的特殊现象
生态癌症是指由于自然界先天性或后期行为而引起的区域性生态平衡破坏的一种特殊现象。如中国喀斯特石漠化地质现象,被学术界称为“生态癌症”,其表现是土地荒无,石漠化严重的地方只见一片白花花的石头,不见片土,有的地方甚至类似沙漠,寸草不生。另外,水生生物死亡腐烂过程中,营养素又释放进入水体,再次被生物利用,形成植物营养物质的循环。因此,富营养化的水体即使切断外界营养物质来源也很难自净和恢复,因而有时也称之为生态癌症。
产生原因
人类活动直接作用于自然界而引起的区域性的生态平衡破坏。如乱砍滥伐引起的森林植被破坏,过度放牧引起的草原退化,大面积开垦草原引起的沙漠化,滥采滥捕使珍稀物种灭绝危及地球物种多样性,植被破坏引起的水土流失等等。
在热带、亚热带湿润、半湿润气候条件和岩溶及其发育的背景下,受人为活动的干扰,使地表植被遭受破坏,导致土壤严重流失,溶岩大面积裸露或砾石堆积的土地退化现象。是岩溶地区土地退化的极端形式。
背景介绍
中国喀斯特(岩溶)分布面积大,其中以贵州为中心连接桂北、滇东、湘西及川东南的地区,是连片的喀斯特地区。脆弱的喀斯特生态环境,加上人为活动的干扰和破坏,导致石漠化不断加剧,使人类逐步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壤,导致当地农民生产、生活困难,严重制约经济社会发展。
采取措施
石漠化现象已演变成为喀斯特地区人类生存的大敌,目前“石漠化”治理已列入国家计划。针对地处喀斯特地貌的兴文县石漠化情况比较严重,其中石漠化土地面积2万多公顷,潜在石漠化土地面积9千多公顷等情况,此次综合治理试点工程总投资3173万元,包括对该县的老龙湾小流域、古宋河源头小流域、大河源头小流域、大坝古宋河小流域等100多平方公里的石漠化区域进行综合治理以及封山育林、人工造林、人工种草等。通过综合治理,使其发挥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分布地区
贵州省轻度以上石漠化面积为35920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0.39%。其中,轻度石漠化面积22733平方公里,中度石漠化面积10518平方公里,强度石漠化面积2669平方公里。另外,尚有43714平方公里的土地有潜在石漠化趋势。从石漠化在县级行政单元的分布来看,除赤水、榕江、从江、雷山、剑河5县(市)无明显石漠化外,其余都有明显的石漠化现象。从空间分布看,石漠化土地多集中分布在喀斯特发育的南部和西部,以六盘水、黔西南、黔南、安顺、毕节所占面积最多,呈现出南部重北部轻,西部重东部轻的特点。以县级行政单元分,石漠化面积;占国土面积40%以上的有9个县,小于10%的17个县,其余均在10%--40%之间。在贵州50个扶贫开发重点县中,石漠化面积占国土面积20%以上的有30个县,而且凡是石漠化严重的地方,都是贵州最为贫困的地方。
至2005年底,中国的石漠化土地总面积为12.96万平方公里,占(监测区)岩溶面积的28.7%。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08-05 16:28
目录
概述
产生原因
背景介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