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千年生态系统评估(MA)的概念框架为研究线索,以CBD公约提出的生态系统方法为切入点,在全球尺度内,通过分析影响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变化的直接驱动力和间接驱动力,来研究针对这些驱动力的立法以及这些立法中的核心法律问题;这些核心法律问题以保护和利用生物多样性为基本出发点,分别以章节的形式重点介绍国际、国内进程的最新进展和学术动态,并阐述本书的观点;在理论基础上,以环境法、国际法和知识产权法的理论为指导,进行理论阐述和制度设计。在结构安排方面,本书首先基于千年生态系统评估报告,综合分析影响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变化的各种直接和间接驱动力,特别对法律这一间接驱动力进行了重点阐述,指出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利用相关的四类法律及其中涉及的共性问题,包括:与生物多样性相关的传统知识保护、遗传资源获取与分享的理论基础与制度构建、防止不当占有与生物剽窃的法律规制、生物技术所引发的现代生物技术的专利性与安全性等相关法律问题、生物多样性视角下的植物新品种保护、外来物种入侵的现状和法律规制、
转基因生物安全等。
《生物多样性法律问题研究》以千年生态系统评估(MA)的概念框架和CBD公约提出的生态系统方法为理论基础,在全球尺度内,通过分析影响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变化的直接驱动力和间接驱动力,研究针对这些驱动力的立法以及这些立法中的核心法律问题。本书以保护和利用生物多样性为目标,以知识产权、
国际环境法的理论为指导,以MA的概念框架和生态系统方法为理论基础,形成了本书的理论体系。本书为环境法学专业研究生的专用教材,也可作为理论研究工作者和实践部门的参考书籍。
史学瀛,男,1963年4月17日出生。法学硕士,经济学博士。
南开大学法学院教授,环境法教研室主任,
南开大学WTO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方向为国际环境法、国际经济法、知识产权。承担的研究课题主要有:教育部
人文社会科学项目《
公共健康危机与发展中国家的知识产权战略》、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教材规划选题《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天津市“十一五”社科研究规划《天津生态环境法律保护问题研究》重点课题等。先后出版了《国际商法》、《环境法学》、《国际技术转让法新论》等学术著作,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