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护照(biological passport)是对运动员各项生物学指标的记录。生物护照会长期跟踪记录运动员的
血液指标,异常变化则指示有违规的可能,相比直接检测违禁物质的传统
兴奋剂检查手段,可以有效打击使用难以检测的血液
兴奋剂行为。
简介
生物护照
生物护照,其实是运动员的一个电子生物信息记录,里面收集了每位运动员的血液样本和尿样,以此设置一个医学资料库,将血液资料与类固醇资料相结合,与比赛后采集的运动员的血样和尿样相比较。进行长期不定期检测,收集数据建立数据库,从纵向水平上分析、对比,通过生物指标的变化判断运动员是否违禁。如果检测到任何不正常的变化,那么就可能是服用兴奋剂的信号。
运动员生物护照项目最先由国际自盟提出。由于自行车项目滥用兴奋剂问题一再遭到曝光,严重威胁运动生存与发展,国际自盟开创这种新型反兴奋剂手段。2009年12月世界反兴奋剂机构发布《运动员生物护照操作指南》,鼓励各反兴奋剂机构开展此项目。
技术支持
生物护照是对运动员各项生物学指标的记录。一段时间内,将生物指标采集,例如造血细胞,正常情况下有正常值,检测的过程中发现细胞大大增加了,如果连续地看到有正常以及不正常的情况,就说明有可能使用违禁药物。常规的做法都是随机挑选,有的药物是6小时或是8小时内起作用,过了时间就查不到,用“生物护照”就可以避免这种漏洞。
反兴奋剂
生物护照是当前世界反兴奋剂斗争的又一“新武器”。它是指对能间接反映禁用物质和方法作用的一组生物指标进行长期不定期检测,收集数据建立数据库,从纵向水平上分析、对比,通过生物指标的变化判断运动员是否违禁。简单来说,一些禁用物质在较短时间内可代谢干净,这时传统的直接兴奋剂检查(如尿检)就无法查出,而禁用物质对人体的影响和作用将持续较长时间,人体的某些生理指标会也发生波动。生物护照项目可通过对运动员的相关生理指标进行长期监测,通过波动间接地确定运动员是否违禁。
截至2011年底,全世界共有12个国家的反兴奋剂组织和8个国际单项协会开始生物护照项目。
正是因为生物护照的敏锐性,国际泳联和国际田联等单项赛事组织也先后开始使用。国际足联宣布将从
2014年巴西世界杯开始引入生物护照。
世界反兴奋剂机构也一直希望更多职业体育项目能够使用生物护照,以避免运动员服用禁药以此进行不正当竞争。
应用案例
虽然这一举措弥补了一些传统
兴奋剂检查手段的不足,但因其是在不能确定运动员具体使用了何种禁用物质或方法的情况下,直接判定运动员“嗑药”,故而让很多国家一直持观望态度。
直到2011年3月,
国际体育仲裁院裁定
国际自行车联盟基于生物护照判定意大利两名自行车运动员弗朗哥·佩利佐蒂和彼得罗·考契奥里违规成立,给了实施生物护照的反兴奋剂组织极大信心。世界反兴奋剂机构(WADA)认为,运动员生物护照“能够经得起来自法律和科学方面的挑战”,使得“全球体育界反兴奋剂斗争又向前迈出了重要一步”。
在中国
2011年反兴奋剂中心接受
国际铁人三项联盟委托,完成了2011年9月在北京举行的铁人三项世锦赛14例赛前生物护照检查。这是我国兴奋剂检察官首次独立完成生物护照血液检查。
2012年2月,国家体育总局反兴奋剂中心成立了生物护照评估委员会。成员由来自反兴奋剂、临床血液学和运动生理学等领域的专家组成,负责评估受检运动员相关指标变化,以及独立、客观反馈评估意见。中国已具备实施生物护照项目的条件。
2012年,中心拟从耐力型项目中根据成绩、排名等因素,确定“生物护照检查运动员名单”,入选生物护照检查库的运动员,每年需接受6至10次血检。
生物护照项目使兴奋剂检查更具针对性、科学性和有效性,同时提高了兴奋剂检查的威慑性,但它不会取代现行的以尿检为主的检查手段,而是对现行手段的一种补充。生物护照项目的检查取样、检测都不是难点,对检测结果的评估才是难点。
2013年7月10日
第十二届全运会赛风赛纪和反兴奋剂工作会议于在北京举行。为保证干净公平的竞赛环境,第十二届全运会期间将安排2575例兴奋剂检查,总量比上届增加了261例,将首次采用生物护照检测。
首例兴奋剂违规
中国发现首例运动员生物护照兴奋剂违规
2013年8月21日,
中国国家体育总局反兴奋剂中心宣布,27岁的王佳丽在2012年6月到2013年1月期间的血液样品指标出现异常波动,运动员无法给出合理而有效的解释,被判定兴奋剂违规成立。 女子马拉松高手王佳丽成为首名因为血检数据异常而被判定生物护照兴奋剂违规的中国运动员,这一新型反兴奋剂手段初次在国内显示威力,也使
中国反兴奋剂中心成为少数几个判定运动员生物护照兴奋剂违规的反兴奋剂机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