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进废退,是指
生物体的器官经常使用就会变得发达,而不经常使用就会逐渐退化。就像大脑,越是勤思考勤运用,便越灵活;而越是懒惰不动脑,大脑便会像生锈的链条,难以正常运转。
基本信息
拉马克的“用进废退”进化论的主要观点:
①现今存在的生物是由其他物种变化而来;
②用进废退:生物体的器官经常使用就会变得发达,而不经常使用就会逐渐退化;
④
定向变异:
生物的变异一定是沿着适应环境的方向改变的。
简介
人的大脑是由140亿个左右的脑细胞组成的信息贮存库。大脑神经细胞的增殖,在胎儿形成后的第二个半月至四个半月内是第一次高峰,出生后的第三个月出现第二个增殖高峰,到2岁左右,就停止增殖了,就是说2岁左右幼儿的脑细胞已可达到成人的数量了。从人类大脑的重量来看,新生儿的脑重380克左右,九个月约660克,2岁半到3岁可达900~1011克,7岁儿童为1280克,已接近成人1420克的水平了。人的一生,脑细胞重量的变化是不大的,大脑重量的增加,意味着脑细胞之间的突触(接头)联系增多,这样便增加了记忆信息的贮备能力。由此可见,早在儿童时期人的记忆和智力水平已具有相当大的潜力了。
从脑科学的研究来看,人的大脑先天的差别并不明显,就脑重来看,只要男性脑重不低于1000克,女性脑重不低于900克,就不会影响脑的机能和聪明才智的开发。再从大脑的结构来看,天才人物脑的结构与一般人的脑结构也未显出重大的不同。下面是对爱因斯坦大脑的研究结论,爱因斯坦于1955年逝世后,美国新泽西州普林斯顿医疗中心的首席病理学家汤姆斯・哈维博士研究了他的脑,研究工作持续了24年。直到1979年,哈维说到现在,研究结果表明,爱因斯坦的脑子不比他人的脑子大,而其脑2.6磅的重量也不比他人的脑子重。脑内的有些变化是随着年龄发生的,他的脑子也是如此,不比普通人变化多。”以上的研究资料说明了什么问题呢?这说明每一个孩子,只要大脑发育正常都可以从大脑开发中发挥聪明才智。
理论应用
拉马克的“用进废退”进化论,是指生物体的器官经常使用就会变得发达,而不经常使用就会逐渐退化。就像大脑,越是勤思考勤运用,便越灵活;而越是懒惰不动脑,大脑便会像生锈的链条,难以正常运转。
观点辨析
用进废退这个观点最早是由法国生物学家
拉马克提出,他在《动物学哲学》中系统地阐述了他的进化学说(被后人称为拉马克学说),提出了两个法则:一个是用进废退;一个是
获得性遗传。并认为这两者既是变异产生的原因,又是适应形成的过程。他提出物种是可以变化的,种的稳定性只有相对意义。
生物进化的原因是环境条件对生物机体的直接影响。认为生物在新环境的直接影响下,习性改变、某些经常使用的器官发达增大,不经常使用的器官逐渐退化。认为物种经过这样不断地加强和完善适应性状,便能逐渐变成新种,而且这些获得的后天性状可以传给后代,使生物逐渐演变。并认为适应是生物进化的主要过程。他第一次从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方面探讨了生物进化的动力,为达尔文进化理论的产生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但是,由于当时生产水平和科学水平的限制,拉马克在说明进化原因时,把环境对于生物体的直接作用以及
获得性状遗传给后代的过程过于简单化了,成为缺乏科学依据的一种推论,并错误地认为生物天生具有向上发展的趋向,以及动物的意志和欲望也在进化中发生作用。达尔文并不完全同意他的观点。
例证
用
长颈鹿做比喻,长颈鹿的祖先是矮的,因为要吃高的树叶,就拼命长脖子,结果脖子长了,遗传给下一代;深海的鱼类,因为看不到光,眼睛退化,也遗传给下一代。这个学说有一致命破绽,虽然身体改变了,但基因没有改变,长再高也不会遗传给下一代。
用达尔文的观点说,就是长颈鹿因为
基因的隐性和显性的问题,有的高、有的矮,高的活下来,基因得以遗传给下一代,就越来越高,而矮的,因为没有食物而死亡,基因很难遗传,所以最后消失。深海鱼类之所以眼睛瞎,是因为巧合有眼睛的鱼类不适用被淘汰,或者是出生后慢慢退化的。
一些动物可终身栖息于黑暗的洞穴(如石灰洞、溶岩洞等),这些洞穴动物(cave animal)包括鱼、螈、蜘蛛等,它们体内通常缺少色素,眼睛退化或完全消失。不论这些动物在历史上因为何种原因而误入洞穴,它们已经习惯了黑暗的世界,乃至无法在光明的世界中生存(谢平2014)。
达尔文也是用拉马克的用尽废退和获得性遗传,来说明洞穴动物眼睛退化的原因,当然加上了他的
自然选择。他说,“鼹鼠和某些穴居的啮齿类动物的眼睛是残疾的,并且在某些情形下,它们的眼睛完全被皮和毛所遮盖。眼睛的这种状态,大概是由于不使用而逐渐缩小的缘故,不过这里恐怕还有自然选择的帮助”。他在谈到南美洲的一种穴居啮齿动物Ctenomys时推测,“因为眼睛常常发炎对于任何动物必定是有损害的,同时因为眼睛对于具有穴居习性的动物肯定不是必要的,所以在这种情形下,它们的形状缩小,上下眼睑黏连,而且毛生在上面,可能是有利的;倘使有用,自然选择就会对不使用的效果有所帮助” (Darwin 1872)。
其他信息
达尔文观点局限性,他那时没有意识到这样一个观点——基因突变。在自然界里,不光是环境在选择物种,物种本身也在不断变化。当环境变化,生物体中的主流个体不适合环境的要求的时候,突变个体就会被选择出来。当环境的变化已经不适合普通古猿的生存的时候,在许多突变个体中,适应环境的被保留,不适应的被淘汰。有时候物种基因突变的速度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纽约市就曾经在冷藏食品库里发现身上长着长长绒毛的老鼠,但是周围都没有这样的物种。说明老鼠为了吃到食品库的食物,长时期在
低温环境下觅食,环境选择出了突变出抗寒基因的个体。
达尔文认为物种的进化是渐进的,但未能说明物种变化的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