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马克(Jean-Baptiste Lamarck,1744年8月1日—1829年12月18日),男,法国
博物学家,
生物学伟大的奠基人之一。他最先提出
生物进化的学说,是
进化论的
倡导者和先驱。他还是一个分类学家,
林奈(Carl von linne' 1707~1778)的继承人。主要著作有《法国全境植物志》、《无脊椎动物的系统》、《动物学哲学》等。
个人简介
让·巴蒂斯特·拉马克(Jean-Baptiste Pierre Antoine de Monet, Chevalier de Lamarck,1744年8月1日-1829年12月18日),生于
皮卡第,卒于
巴黎。法国伟大的博物学家,较早期的进化学者之一。
1809年发表了《
动物哲学》(Philosophie zoologique,亦译作《动物学哲学》)一书,系统地阐述了他的进化理论,即通常所称的
拉马克学说。书中提出了
用进废退与
获得性遗传两个法则,并认为这既是生物产生变异的原因,又是适应环境的过程。
达尔文在《
物种起源》一书中曾多次引用拉马克的著作。
主要成就
伟大的生物学家,
进化论的奠基人——
达尔文于1859年出版了《物种起源》,提出了以自然选择为基础的进化学说,成为
生物学史上的一个转折点。
恩格斯指出它是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因此
达尔文的
进化论已举世瞩目。但拉马克早于达尔文诞生之前(1809年)就在《动物学哲学》里提出了
生物进化的学说,在进化学说史上发生过重大的影响,为达尔文的进化论的产生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则鲜为人知。
人物生平
学术专著
1744年8月1日,拉马克生于法国毕伽底,本名约翰摩纳。
1768年拉马克与他的良师
让·雅克·卢梭(Jean Jacques Rousseau,1712~1778)相识,
卢梭是当时法国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对拉马克的成才起了巨大的作用。
卢梭经常带他到自己的研究室里去参观,并向他介绍许多
科学研究的经验和方法,使拉马克由一个兴趣广泛的青年,转向专注于生物学的研究。从此拉马克花了整整26年的时间,系统地研究了植物学,在任皇家植物园标本保护人的职位期间,于1778年写出了名著《法国全境植物志》。
后又研究动物学,1793年应聘为
巴黎博物馆无脊椎动物学教授,于1801年完成《无脊椎动物的系统》一书,此书中他把无脊椎动物分为10个纲,是无脊椎动物学的创始人。
1809年出版了《动物学哲学》,当时他虽已65岁,但仍潜心研究并写作,于1817年完成了《无脊椎动物自然史》。
研究历程
幼时就读于
教会学校。1761-1768年在军队服役,当他在里维埃拉驻屯时,对植物学发生兴趣。
于1778年出版了3卷集的《法国植物志》,这时,他已是一位有成就的
植物学家。
1783年被任命为科学院院士,为《系统百科全书》撰写植物学部分,并担任皇家
植物标本室主任。
1820年他双目失明,以后的著作都是由他口述、经他的女儿记录整理出版的。在动物分类方面,他第一个将动物分为
脊椎动物和
无脊椎动物两大类(1794),首先提出“
无脊椎动物”一词,由此建立了无脊椎动物学。他也是现代博物馆标本采集原理的创始人之一。
他的代表作是《无脊椎动物系统》(1801)和《动物学哲学》(1809),在这两本巨著中拉马克提出了有机界发生和系统的进化学说。
学术贡献
《无脊椎动物的系统》、《动物学哲学》在
科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他在《动物的哲学》中系统地阐述了他的进化学说(被后人称为“
拉马克学说”),提出了两个法则:一个是
用进废退;一个是
获得性遗传。并认为这两者既是变异产生的原因,又是适应形成的过程。
他提出物种是可以变化的,种的稳定性只有相对意义。
生物进化的原因是
环境条件对生物机体的直接影响。认为生物在新环境的直接影响下,习性改变、某些经常使用的器官发达增大,不经常使用的器官逐渐退化。认为物种经过这样不断地加强和完善适应性状,便能逐渐变成新种,而且这些获得的后天性状可以传给后代,使生物逐渐演变。并认为适应是生物进化的主要过程。
他第一次从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方面探讨了生物进化的动力,为达尔文进化理论的产生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但是,由于当时生产水平和科学水平的限制,拉马克在说明进化原因时,把环境对于生物体的
直接作用以及获得性状遗传给后代的过程过于简单化了,成为缺乏科学依据的一种推论,并错误地认为生物天生具有向上发展的趋向,以及动物的意志和欲望也在进化中发生作用。
由于拉马克一生勤奋好学,
坚持真理,与当时占统治地位的物种不变论者进行了激烈的斗争,反对居维叶的
激变论,受到了他们的打击和迫害。但他却说:“科学工作能予我们以真实的益处;同时,还能给我们找出许多最温暖,最纯洁的乐趣,以补偿生命场中种种不能避免的苦恼。”
他的一生,是在贫穷与冷漠中度过的。晚年双目失明,病痛折磨着他,但他仍顽强地工作,借助幼女柯尼利娅笔录,坚持写作,把毕生精力贡献于生物科学的研究上,终于成为一位生物科学的巨匠,伟大的
科学进化论的创始者。
1909年,在纪念他的名著《动物学哲学》出版100周年之际,
巴黎植物园为他建立了纪念碑,让人们永远缅怀这位伟大的
进化论的倡导者和先驱。
拉马克进化论
概述
拉马克认为,生物经常使用的器官会逐渐发达,不使用的器官会逐渐退化,是为“用进废退说”。拉马克认为
用进废退这种后天获得的性状是可以遗传的,因此生物可把后天锻炼的成果遗传给下一代。如
长颈鹿的祖先原本是短颈的,但是为了要吃到高树上的叶子经常伸长脖子和前腿,通过遗传而演化为长颈鹿。又例如上一代是为举重选手,则子代应遗传得自父母之强健肌肉。拉马克的主要进化观点如下:
1803年5月,拉马克在巴黎国家
自然博物馆的
演讲稿中指出:“我们难道没有因此而感受到借助
有机体的法则……,大自然有足够的时间,空间,以及环境让最初的
生命形式不断地发展与改进……,并且增殖分化成现今所看到的生物?因此……借助长的岁月,以及虽然缓慢但是不断改变着的环境,大自然已经逐渐地完成了我们目前所看到的情况……”。这里,他强调了生命演化的
客观性与
渐变性以及环境对生命的改造作用。
②内禀的复杂化、用进废退与获得性遗传
1809年,拉马克发表了《动物哲学》(Philosophie zoologique)一书,系统阐述了他的进化观点。首先,一切生命都具有一种内禀的趋于向高级(结构复杂)的
进化趋势,而最低级的生命——
蠕虫和
纤毛虫是
自然发生的。其次,生命诞生之后可通过
用尽废退的
获得性遗传促使生物从简单向复杂进化。这第一个因素可看着生命天生就有一种适应性,第二个因素是想说种族的进化如何通过个体的适应与遗传固定得以实现。
拉马克认为:
(a)即便环境是静止和稳定的,第一个因素也会驱动进化过程的发展;
(b)当环境改变了,动物就会被迫做出新的努力,从而逐渐地产生结构上的变化;
(c)经常使用或不使用身体的某一部分会相应地引起该部分力量的变化,而且导致该部分体积上相应的增大或减小,物种在长时期内使用某些器官获得的特性则通过遗传保持下去。人们经常将这一特点称为“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也常常称之为
拉马克进化论的核心。
针对第一个因素,拉马克在后来的著作《无脊椎动物》中进一步解释道:“在动物体内,新器官的产生来自于动物体觉得不断存在的某种新的需要”。玛格纳(2001)认为,拉马克并没有提出动物通过它的意识的愿望或要求而引起变化,他本意指在新的环境条件下的一种客观“需要”,而不是“想要”或者“想望、希望”。
可以说,内禀的复杂化与获得性遗传都是对先人思想的继承,而用进废退则是拉马克的创新,当然,虽然器官的退化已有先人述及。拉马克试图通过第一个因素指明进化的总体
方向性,这其实也符合大多数
动物类群的进化趋势。而他的“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则备受质疑。
③从低到高的“自然等级”
拉马克坚持分类学家必须承认他们的工作也具有臆断的性质,真正的“自然等级”将从最低级的
单细胞生物排列到最高级的生物——人。如果所有的物种都包括进去,那么临近两个物种间的细微差别将难以觉察。“自然等级”中的明显缺失环节就代表着其中尚未被发现的物种(玛格纳2001)。这种自然等级与
亚里士多德的
存在之链大同小异。
④人和猿具有共同的起源
拉马克暗示了人和猿之间的关系,已推测说人和猿具有共同的起源,认为人虽然和这些“畜生”完全不同,但是如果仅仅从身体结构上来考虑,那么人还是属于
哺乳动物的一科。他推测,某种
猿类为了要看得更远一些而可能学会了一种比较直立的姿势,这种新的姿势可能已经引起了可遗传的结构上的改变,其它的改变和进步可能还会有需要和行为上的改变同时并存。
他断言如果人类和动物的区别只是由于机体组织上的不同,那么“就很容易表明人的特点全都由长期在活动上和习惯上的变化所造成的,这些活动和习惯是人类采用的,并且为这个物种中的各个体所特有”。人类和猿类尽管在
解剖学上
结构相似,但是智力和体质上,人却具有明显的优越性。这种优越性可被解释成在极其长远的年代中,人类对这两种能力的使用不断增长而遗传下来的(玛格纳2001)。
否定
拉马克的理论经不起
古典遗传学(
孟德尔遗传学)的推敲。德国的科学家
魏斯曼(August Weismann)曾经做过一个实验:将雌、雄的老鼠尾巴都切断后,再让其互相交配来产生子代,而生出来的结果也依旧都是有尾巴的。再将这些有尾巴的子代互相交配产生下一代,而下一代的老鼠也仍然是有尾巴的。他一直这样重复进行至第二十一代,其子代仍然是有尾巴的,借此向世人宣告推翻了拉马克的学说。虽然达尔文的支持者仍然在用此实验批评拉马克,但科学界基本认为这是一个设计有误的实验,不能说明问题。因为拉马克的可遗传的
获得性性状是“有用的”性状。
现代
分子遗传学已非常清楚,
生物的性状功能无论再常用或不常用,也不会编码到染色体中。由于基因在拉马克的学说中不为参考因素,较不符合现代的遗传学,因此在科学界中,拉马克的学说普遍不被接受。较能解释生物的演化的学说为
达尔文所提出的天择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