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
香瓜第一镇”——田马镇位于寿光市东南部,东距
潍坊市区18公里,西北距
寿光市区20公里,南邻
昌乐县,东接
潍城区,北连
稻田镇,西与
洛城街道、
纪台镇接壤。镇域面积 61平方公里,耕地6.5万亩,辖56个行政村,总人口4.1万人;镇区面积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000人。
镇名由来
田马镇名字的由来:据明
嘉靖四十四年,“青州府志”载考释,寿光东青龙乡,领十八社,其中就有田马社。由此断定,明朝中期以前就有此村。相传,原村名“许有村”,后因村内有国,因常至村西湾中去饮马,并放马田间,遂更名为“田马”。至清末举人董谦亭时,他说,董字头上有“草头”,马食草,关系董姓我丁不旺,因村西洼地宜种麻,帮称之为“田麻”。但人们早已习惯于原叫法,迄今仍称“田马”。
交通
田马镇位于三县交界处,自古为寿光东南部重镇。区位、交通优势突出,南临济青高速公路,北依潍博路,市一号路、北陶路穿越东西,省道大沂路、寿光南北第一大动脉羊田路经镇区贯通南北,公路密集,四通八达,交通便捷。
农业资源
田马镇东西部分别有桂河、丹河穿过,地下水充足,农业资源十分丰富,品牌农业发展迅猛,打造出了“
王婆香瓜”、“
桂河芹菜”、“赵庙萝卜”三大农业名牌,成为远近闻名的“田马三宝”。洋香瓜、芹菜、萝卜种植面积分别达到4万亩、1万亩和3000亩,是全国最大的香瓜生产基地和具有全国影响力的芹菜、萝卜生产基地。拥有元丰种鸭、亚太中慧肉鸡、古尔蒙禽业三家畜牧龙头企业,标准化饲养小区发展到近300处。
经济
田马镇农业优势突出。近年来,田马镇按照“培植优势产业,做大特色产业”的总体思路,立足实际,围绕香瓜、芹菜做文章,形成西香瓜、东芹菜两大优势支柱产业。田马镇是“中国洋香瓜第一镇”,香瓜产业早就闻名全国。全镇现有香瓜大棚2万多个,4万亩,年产量3亿公斤,带动周边县市区形成了10万亩的种植规模,有黄皮、白皮、网纹三大系列六十多个品种,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并出口
日本、俄罗斯及东南亚各国。2004年,“王婆”牌香瓜被指定为国际风筝会专用食品,荣获“世界蓝天杯”驰名食品称号。芹菜产业也逐步做强做大,形成了以桂河为中心,辐射到周围十几个村的万亩芹菜方,主要有玻璃翠、文图拉、美国吨等优良品种,年产量达5000万斤,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芹菜生产基地。
田马镇2000年实现农业经济总收入5.79亿元,完成地方财政收入599.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098元。 农业生产。该镇发展农业生产有良好的自然优势,盛产小麦、玉米、蔬菜、瓜果等。近几年来,该镇以大力提高
农业经济效益为着眼点,打破旧的农业种植模式,大胆调整种植结构,大力发展以香瓜产销为龙头的产业。到2000年底,香瓜大棚面积已发展到5万多亩,形成以田马镇为中心,辐射全国的最大的香瓜生产基地。以营销香瓜为主的大型批发市场,占地200多亩,生产旺季日甜瓜交易量突破100万公斤,年交易量达到1.1亿公斤。市场内营销香瓜的业主170多家,年交易额达2亿元。田马镇香瓜交易市场已成为全国香瓜的主要集散地。2000年3月,该镇被国家农学会授予“中国香瓜第一镇”称号。香瓜产业带动了粮食、蔬菜、畜牧业的大发展,2000年粮食亩产965公斤,总产2137万公斤,蔬菜面积4.2万亩,总收入14568万元,畜牧业总收入11134万元。 镇村企业。田马镇共有镇村企业52家,拥有固定资产9200万元,职工2230人,形成了以水泥及
水泥膨胀剂、木制工艺钟、盐贸、床上用品、纸箱、网套加工为主的工业体系。2000年镇村企业累计完成产值1.43亿元,实现利税1100万元,完成工业性固定资产投入2710万元。镇水泥厂引进股份资金1230万元,对原水泥生产线进行技术改造,年产能力8万吨,年销售收入1.5亿元;新上一条
混凝土外加剂生产线,投产后年产量可达3.5万吨,实现销售收入200万元。永泰床上用品有限公司,2000年投入200万元,新上床单生产线,产品全部外销,年销售收入2000万元。工艺制钟投资120万元,新上落地钟生产线,年产落地钟1.2万台,工艺挂钟8.7万只,精雕木钟壳15万只,年实现销售收入1300万元。聚源盐贸有限公司,年产原盐8700吨,外调原盐8.5吨,年销售收入880万元。
田马镇工业发展迅速。现有各类企业182家,职工2000多人,形成了以盐业化工、建筑建材、食品加工、工艺美术为主的工业体系。田马镇交通位置优越,创业环境良好,仅2004年,就有三和
水泥、路兴制管、华泰水泥、华东包装材料、安得利涂布纸、鲁盛板材、华鹏新型建材等项目前来落户。2005年,为加快工业发展,在丹河以西,东二环路与南二环路交接处,依托市东城项目区,规划建设了田马镇项目区。为工业发展创造了更加良好的条件。
田马镇的小城镇建设着重突出“香瓜之乡”特色,以“改善城镇环境、提高层次品位、完善服务功能、增强带动作用、树立良好形象”为目标,层次品位和综合功能日益提高。昌大路、东西大街两侧实现了亮化、绿化和楼房化,大街小巷全部实现了硬化,排污排水实现了地下化,卫生实现了托管,形成了一座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经济繁荣的文明生态小城镇。2005年11月23日,新一轮小城镇建设规划又顺利通过了专家组评审。
田马镇现有工业企业48家,形成了以建筑建材、纺织服装、工艺美术、食品加工、包装材料为主的工业体系。2005年初,抓住市东城项目区开发,东二环路、羊田路建设的有利时机,在镇区以西、沿丹河两岸规划了千亩工业项目区,元丰食品、阳光蔬菜、天利电子、华鹏建材、亚太中慧等10家企业已经落户,三洋板材、聚源管材等项目正准备建设,实现了土地的集约化利用,实现了工业经济总量的迅速膨胀。
田马镇东西部分别有桂河、丹河穿过,地下水充足,农业资源十分丰富,4万亩蔬菜生产基地和5个农产品通过省级无公害认证。“王婆香瓜”、“桂河芹菜”、 “赵庙萝卜”三大农业名牌,被誉为“田马三宝”。香瓜大棚发展到2万个、 4万多亩,带动周边地区形成了20万亩的规模,成为全国最大的香瓜生产基地; 以桂河为中心,辐射到周围10几个村的芹菜生产区,面积10000多亩,年产量4万吨; 杨家、卜家等村的萝卜种植发展到3000多亩;引进了元丰种鸭、亚太中慧肉鸡等畜牧龙头企业, 标准化饲养小区发展到352处,以肉食鸭养殖为主的畜牧业发展迅速。现有工业企业48家,形成了以建筑建材、纺织服装、工艺美术、食品加工、包装材料为主的工业体系。2005年,抓住市东城工业园开发和东二环路、羊田路建设的有利时机,在丹河两岸设立了千亩工业项目区,通过配套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打造出了开放发展的新平台。元丰食品、阳光蔬菜、天利电子、华鹏建材、亚太中慧等10余家企业已经落户,实现了土地的集约化利用,工业经济迅速发展。田马镇是寿南商贸重镇,形成了以香瓜批发市场、
小商品市场、种子市场为主的田马市场群。香瓜批发市场是香瓜、樱桃西红柿等农产品的全国价格形成中心、 信息中心、交易中心,2005年完成交易量4.5亿公斤、交易额15亿元; 小商品市场容纳经营业户650家,带动形成了农资百货、餐饮服务、休闲娱乐等特色商业街区;种子经营业户达到55家,成为全市乡镇中最大的种子市场。围绕三大市场,全镇三产业户达到1700多家,吸纳从业人员1.9万人。
名人
十六国时期前秦丞相
王猛,籍今寿光市田马镇。被《中国智囊人物丛书》誉为“功盖诸葛亮第一人”。
王猛(325~375年),十六国时期前秦名相。永和十年(354年),东晋
桓温北伐,击败前秦苻健后驻军灞上。王猛身穿麻布短衣前往桓温大营求见。大庭广众面前,王猛旁若无人,一面扪捉虱子,一面纵论天下,历史传为“扪虱谈兵”佳话。桓温从关中退兵时,再三邀王猛南下,并许以高官。王猛见东晋王朝矛盾复杂,桓温无北定中原之志,遂拒绝了邀请。
王猛被苻坚任命为中书侍郎,升为尚书左丞、咸阳内史、京兆尹。以刑法抑制豪强,削弱贵族势力。上任贻始,处决了苻健内弟、光禄大夫强德,收治了20多名横行不法的权贵。一年内,朝野大震,百官震肃,令行禁止,风化大行。王猛从尚书左丞连续晋升为吏部尚书、尚书左仆射、辅国将军、司隶校尉。自太和元年(366年)起,王猛先后率军攻打东晋荆州、讨伐羌族叛乱首领敛歧、出征前凉张天锡、平定前秦宗室叛乱、攻灭前燕等。被封为清河侯,任都督关东六州诸军事、车骑大将军、冀州牧,镇守邺城。后回京,被委任为丞相、中书监、尚书令、太子太傅、司隶校尉,授以军国事务裁夺大权。王猛将朝政处理得井井有条,前秦呈现兵强国富的局面。康宁三年(375年)七月,王猛病危之际,留苻坚“勿以晋为图”的遗言。后苻坚未采纳王猛之言,太元八年(383年)出师东晋,导致
淝水之战溃败。
王猛处在十六国纷扰的动乱时代,辅佐前秦政权,外修兵革,内崇儒学,劝课农桑,强兵富国,对黄河流域的统一安定作出了重大贡献,是一位有德、有才、有能的贤相,被《中国通史》称为“第一流的将相”。台湾史学家柏杨认为,王猛文治武功均在诸葛亮之上。
人口及村庄
地图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