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板线
船舶术语
甲板线(deck line),勘绘于船中两舷,其上边缘位于干舷甲板边缘上表面向外延伸与船体外表面的交线上,是长300mm(或12in)、宽25mm(或1in)的水平线。
简介
为规定船舶的最小干舷(minimum free board),必须规定甲板线(deck line)的位置。各国对甲板线位置的规定略有不同,图1是《国际载重线公约》规定的甲板线位置。
从图中不难看出,在船中处,露天甲板上表面或其上的固定垫板的上表面向外平滑延伸,与舷侧板外表面的交线即为甲板线。这里,平滑延伸系指:如果露天甲板上表面或其上的固定垫板的上表面与舷侧板外表面直接相交,则其交线即为甲板线;如果露天甲板上表面或其上的固定垫板的上表面与舷侧板外表面不直接相交,则以其在船中处与舷侧板最接近点处的曲率向外延伸的曲面与舷侧板外表面的交线即为甲板线。
为了保证船舶具有足够的储备浮力,《国际载重线公约》为各种船舶航经各种航区规定了最小干舷。干舷越大储备浮力越大。
最小干舷是从甲板线上边缘量至相应载重线上边缘的垂直距离。对于具体船舶来说,相应于各航区的最小干舷载人船舶载重线证书中,并在船中左右两舷以载重线标志标出。
在干舷核算中,将海上货物运输船舶分成如下4类:
载重线公约及1988年议定书分别规定液货船干舷和干货船干舷。对于长度较小的船,二者相差无几;随船长的增加,液货船干舷小于干货船干舷;对长度在300 m以上的船舶来说,液货船干舷比干货船干舷小1.3~1.7 m。液货船和干货船的干舷高度不同,但二者的载重线标志却完全相同。液货船和干货船又合称为一般货船。
木材船和客船的干舷不同,因此载重线标志也不相同。
客货船必须勘划相应的客船载重线。
对于一艘货船,若只载运一般货物(干货或液货),则可只勘划一般货船载重线标志;若同时载有甲板木材,则应加勘木材船载重线标志;若载客超过12人,则还应加勘客船载重线标志。
相关线型
甲板线与甲板边线和甲板中心线相关。甲板边线是一条空间曲线,甲板中心线则是一条平面曲线。在型线图上,甲板线用纵剖线图中的舷弧线和脊弧线以及水线图中的甲板半宽线来反映。舷弧线是甲板边线在纵中剖面上的投影线,脊弧线则是甲板面与纵中剖面的交线。
(1)舷弧线。标准舷弧线为二次抛物线,其形状由首舷弧(SF)和尾舷弧(SA)所确定。首、尾舷弧分别指首、尾垂线处舷弧线高度减去型深后所得的值。首舷弧的大小,一般是由甲板上浪和淹湿性的要求来决定;尾舷弧通常为首舷弧的一半。但在实船设计中,只要首垂线处包括首楼高度在内的干舷,不低于载重线规定的最低值,也可取其为非标准舷弧。
(2)脊弧线。与标准舷弧线相应的脊弧线也是二次抛物线;现代大中型船舶为简化施工工艺。脊弧线大都采用折线,距首垂线0.15Lbp左右处向前一段为斜直线、向后为水平线,尾端一段也为斜直线。
设计新船时,通常是先确定脊弧线,反过来再根据每站处甲板边线宽度、梁拱等确定舷弧线。这样在建造时可简化施工工艺,又可保证脊弧线不致出现下弯现象。
(3)甲板半宽线。是甲板边线在水线图上的投影线,它给出甲板在首尾端及各站的半宽。甲板半宽线按布置和使用要求决定,如货舱口的尺度、锚泊设备的布置、甲板上作业窄间等。
(4)梁拱。通常指中横剖面上甲板中心线相对甲板边线拱起的高度(fM)。一般取为(1/50~1/100)B。海船常用B/50;内河船也有取B/100的。梁拱线一般为抛物线形状。现代船舶为简化工艺,也有用大圆弧线或折线或二者结合的。
图2直观地表示了舷弧线、脊弧线、首/尾舷弧和梁拱。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0-22 15:37
目录
概述
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