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州
古代地名
申州,古地名,北周设置(治所在今河南省信阳市浉河区);隋大业二年(606年),改申州为义州,后定名义阳郡。统五县:义阳、钟山、罗山、礼山、淮源。唐申州义阳郡属淮南道,治所在今浉河区,辖义阳、钟山(北宋初省入义阳县)、罗山3县。五代时期,辖县仍旧。申州于宋初先后改称义阳军、信阳军,军治所不变,辖信阳、罗山2县。
相关记载
申州,中。义阳。本属淮南道,贞元已后隶蔡州节度使。开元户二万一千二十。乡四十二。元和户六百一十四。乡二十一。
《禹贡》荆州之域。又古申国也,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在周为侯伯,后为楚所灭。秦并天下,属南阳郡。魏文帝分置义阳县,自后省置不常。宋元嘉末,于此立司州。自后入后魏为郢州,入梁为司州。周武帝平齐,改为申州,隋大业二年改为义州。武德四年复置申州。
州境:东西二百里。南北一百七十八里。
八到:西北至上都一千七百一十里。西北至东都九百四十二里。东北至光州二百六十里。南至安州二百六十里。西北至唐州二百六十里。西南至随州二百三十里。北至蔡州二百八十里。
贡、赋:开元贡:葛十匹。赋:布,?,绵,绢。
管县三:义阳,钟山,罗山。
义阳县,上。郭下。本汉平氏县义阳乡之地也,魏文帝分平氏立义阳县。江左省义阳县地入平春县,晋孝武帝改平春曰平阳。隋开皇三年,改平阳为义阳县,属申州,大业二年改属义州,皇朝复属申州。
淮水,西自唐州桐柏县界流入,东北经县,去县三十七里。
故曹城,在县东三十八里。梁将曹景宗将兵侵魏所筑。
故平靖关城,在县南七十六里。旧有此关,不知何代创立。按义阳有三关之塞,此其一也。武阳、黄岘二关,在安州应山县界。长老云:“此关因山为障,不营濠隍,故名平靖。”
钟山县,上。西至州四十里。本汉鄳县也,属江夏郡,宋永初中属义阳郡。
高齐于此置齐安郡,后改为万岁郡。隋开皇三年罢郡为齐安县,仍属申州。四年,以近钟山,改齐安为钟山县。
淮水,经县北四十里。
涩水,出县南霸山,去县七十五里。山石之眩,波流塞涩,因以为名。
石城,在县西南二十一里石城山上,本晋义阳县所理。
罗山县,上。西南至州一百一十里。本汉鄳县地,梁武帝置西汝南郡于此。
隋开皇三年,并入钟山,十六年于钟山析置罗山县,属申州。武德四年置南罗州,领罗山一县。八年州废,以县属申州。
罗山,在县西南九里。
淮水,经县北,去县二十里。
参考资料
历史沿革.信阳市浉河区人民政府.
最新修订时间:2024-07-15 18:21
目录
概述
相关记载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