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档案是用来区别于一些客观存在的档案实体,是将实体
档案信息以字节、比特方式表示并使之在
电脑网络上流动,只有引入正确的软件,硬件与足够的背景细节,这些字节与比特方可随机定位到用户所在的
网络终端,以可被理解的文字、数字、图像、图表、符号等到显示用户所需求的档案实体的真实信息。
电子文件所采用的介质主要有磁盘、磁带和光盘。电子档案归档主要用磁带和光盘。在
云计算时代,电子档案大部分采用
云存储方式,这样,电子档案文件既可以存储在磁盘、光盘等介质中,也可以存储在云端的网络空间。
1、应该构建一个公共的,独立与应用的档案管理信息化平台,以支撑各类业务所涉及的,实体和虚拟的档案信息化管理,从而实现“实体档案的
信息化管理和电子信息的档案化管理”。
2、电子档案涉及的“档案源”包括:电子化的实体档案(照片、扫描件、影像等多媒体数据文件),档案化的电子信息(版式数据文件),结构化的数据库(从应用中卸载,且能够加载重用的
数据库文件)等。
3、具有保存价值的
历史记录和作为法律依据的电子信息(表证单书),必须能够具备档案的属性:“直接形成的清晰的、确定的、具有完整记录作用的固化信息;是直接形成的
历史纪录”,且必须具有文件原始记录性和具有历史
再现性。
4、将作为档案管理的电子信息必须要经过一个归档过程处理后才能称之为电子档案,否则,只能称其为文件,这个过程主要是将每件电子信息,封装成为以卷为单位的档案
基本单位,并且每个卷都有一个标准的
元数据(电子封面)。
5、电子档案的管理不仅仅是管理档案的电子信息,还要实现实体档案的
信息化管理,以及电子信息和实体档案的关联管理。
电子信息的档案化管理是:把
应用系统的电子信息进行凭证化处理后,形成电子档案,将电子信息从应用系统中独立出来,形成与应用无关的,
不可抵赖的,能够直接阅读的带样式的文档。
能够以影像技术、
条形码技术、版式电子
数据文件等技术为支撑,实现对不同介质、不同类别的档案进行标准化封装处理,转化为统一的入口文件,形成电子档案的最小粒度“件”,以统一的格式进行存储,并保证电子档案的
不可抵赖性和
可追溯性。
根据档案管理的相关规定,采用流程化方式对电子资料实施统一、规范的档案管理。主要包括登记、归档、整理、移交、接收、保管、迁移、鉴定销毁、查询借阅、备份恢复等覆盖
案卷整个
生命周期的各环节管理。并能够实现对流程各个环节的流转痕迹进行记录查询等操作。
使用产品化的流程管理工具,实现流程的
可维护性。用户可自行定制
工作流环节、路径,满足流程变化时,操作人员能够自行通过平台新增或修改流程,并能够根据业务需要,为每个环节设置分配不同的业务角色。同时满足各类业务档案
管理流程不同的需要。
先期以搭建统一的电子档案管理平台为主,并在其上加载较规范的档案管理业务(如公文档案),实现所有的操作人员能够在同一个平台上,对不同类别的档案进行管理。该平台应支持新类别档案的业务加载,使
业务人员能够仅使用平台提供的工具,就可以实现其它业务电子档案(如
人事档案、财务档案等)的添加及修改。
一方面应用支撑环境能够通过
数字证书、
电子印章等
先进技术保证电子档案的
不可抵赖性及其
凭证价值。另一方面要有安全机制保证电子档案封装、
传输过程、整理、归档过程、保管和利用过程中的
信息安全。要实现对电子档案安全级别的划分和标志,并根据不同的级别和权限进行
访问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