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频道传媒大奖由电影频道节目中心(CCTV-6)创办于2004年,是
上海国际电影节与
国家广电总局电影频道节目中心共同打造,旨在扶持中国
电影产业、推动
国产影片发展的专业性
电影奖项。在连续七年的发展过程中,传媒大奖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媒体和公众认知度也不断提升,对中国国产影片的发展具有极强的前瞻性和导向作用。
自2010年起,电影频道传媒大奖奖项确立为最佳影片、最佳编剧、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最佳男配角、最佳女配角、最佳新人导演、最佳新人男演员、最佳新人女演员、评委会奖等11项。
1. 高端电影专业媒体平台发起,全国媒体联动推介
电影频道传媒大奖由电影频道发起成立,依托
上海国际电影节平台,为中小成本影片提供展示的机会。七年来声势不断壮大,并有越来越多的媒体记者参与加入。媒体联盟凭借着责任感和使命感,评选、推介优秀电影作品。同时,电影频道还整合优势资源,对传媒大奖给予重点关注报道,各大合作媒体也纷纷大篇幅报道。这是传媒大奖的先天优势所在。
2. 关注国产电影,扶持中小成本国产影片
传媒大奖长期对国产中小成本影片给予重点关注,这区分于其它各大电影节的电影奖项。获奖与否并不重要,而是通过传媒大奖的媒体宣传报道,让更多观众熟悉、了解这些影片。越来越多的业内人士、导演明星都把参加传媒大奖作为重要的亮相机会,特别是很多电影新人,他们没有响亮的名头,没有巨额投资,但他们有对电影的足够热诚,在传媒大奖这个平台上,他们获得了亮相的机会,收获了自信。
3. 公平公正,助推新势力迈向广阔舞台
4. 专业权威,引领国际大奖风向标
近年,电影频道传媒大奖的影响力逐步攀升,从往届来看,获得传媒大奖的影片和影人常常在上海国际电影节“
金爵奖”颁奖典礼上大放异彩。2007年,
第10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凭借影片《
吴清源》获得“电影频道传媒大奖最受关注导演”的
田壮壮,同样获得“金爵奖最佳导演奖”。2008年,
第11届上海国际电影节,获得“电影频道传媒大奖最具票房号召力影片”的《千钧一发》,同样获得“金爵奖评委会大奖”;而凭此片获得“电影频道传媒大奖最受关注男演员”的
马国伟,同样获得“金爵奖最佳男演员奖”。2009年,
第12届上海国际电影节,获得“电影频道传媒大奖最受媒体关注导演”的影片《
白银帝国》,同样获得“金爵奖评审团奖”。2010年,第13届上海国际电影节,获得“电影频道传媒大奖最佳新人女演员”的《
碧罗雪山》女主角
娜真叶,获得“
金爵奖评委会特别嘉奖”;获得“电影频道传媒大奖最佳女主角”的
吕丽萍,同样凭影片《
玩酷青春》获得“
第47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女主角”。电影频道传媒大奖不仅在专业性和权威性上受到业内广泛认可,在观众中的人气更是逐年高涨,它以国际评委的评选结果印证了媒体记者的专业水准。
近几年来,国产电影的产量和票房不断刷新历史记录,新人新作不断,仅2010年的电影年产量就达到526部。然而,也有一些优秀的新人新作因为投资规模小、宣传资金不足等原因,无法让更多观众所熟悉。电影频道传媒大奖恰恰为这些国产新片、尤其是中小成本影片提供了一个充分的展示平台。《
剃头匠》、《
夜·店》、《
玩酷青春》、《
迷城》、《碧罗雪山》、《
我是植物人》、《
可爱的中国》、《大地》等影片就相继从这里被媒体和观众认识。此外,获得电影频道传媒大奖的影片,主办方电影频道将优先购买版权,同时还会给予5万元的现金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