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文学
电视屏幕上的一切文学形式
电视文学是指通过特殊的屏幕造型手段,运用文学创作的一般规律,形象地反映生活,塑造人物,抒发感情,充满了文学的氛围,给观众以文学审美情趣的电视艺术作品。如电视小说电视散文、电视诗、电视文学报告等。
简介
“电视文学”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在外延上,它不仅包括电视屏幕上的一切文学形式,还应该包括电视专题片,电视纪录片,电视艺术片内部构成中的文学部分,当然也包括电视文学剧本。在内涵上,它主要包括依据文学的创作规律,文学的审美特征所创作的电视作品,如:电视小说电视散文、电视诗、电视报告文学等。中国的电视文学已初具规模,并且产生了一批颇具影响的文学作品:各种名著和小说拍成的电视剧,各种类型的专题片、纪实片、艺术片等,其中电视散文诗已成为一种固定的长期播出的陶冶人情操的观众喜闻乐见的栏目,例如电视文化和印刷体文化联袂的《读书时间》和《名著影视剧展播》等栏目,不仅如此,事实上,电视屏幕上的任何一个电视节目,都有一个文学性的问题,可以这样讲,文学是一切电视作品的基础。
电视文学是在电视技术发展普及的基础上,顺应人们审美方式和审美意识的转变,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而形成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它将文学作品通过电视以声画结合的方式播放出来。现代都市人,对于文学作品,有很多人还是很愿意去接触的,但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使他们根本没有时间拿上一本厚厚的文学书,去仔细的阅读。可以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啊。显然看电视文学要比阅读文学作品方便,快捷的多,因此不仅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人们因为工作忙,没有时间细细阅读文学作品的难题,而且声画结合的艺术形式,创造出视听结合的审美境界,使人耳目一新,给观众以美的享受。
种类
电视小说
所谓电视小说,就是把已发表和出版了的小说,通过对其进行图像与音乐的加工,将文学小说搬上电视荧屏。但它必须忠于原作、忠于原作的结构、忠于原作的语言、忠于原作的艺术风格,但又比原作丰富,把原作的精神通过画面和音乐这两大电视语言表达出来,达到看小说比读小说原作更有韵味,更入脑、入心,更震撼人。古今中外,小说作品浩如烟海,是电视作者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
电视散文
将一篇好的散文作品,用电视语言画面和声音展现出来,就是电视散文了。电视散文的制作,对篇目、音乐、画面、尤其是朗读选择,要追求一种情趣之美,风格之美。电视散文通过文学的美感作用和电视媒体,向广大观众介绍一些优秀的中外散文作品和起感染观众的作用。
电视诗
中国是诗的国度,如果把一些感人的诗篇,配上音乐和画面,再配上朗读者优美的画外音,就是一个或一组好的电视诗节目。一部好的电视诗的情感作用是不言而喻。
电视报告文学
电视报告文学是兼有文学的美学风格与新闻的时效性和真实性这两种长处的一种新兴的电视文学式样。与文学领域的报告文学相比,电视报告文学有着更大的优越性,它除了可用文字旁白来叙述,描写所要报告的对象之外,更可以通过实地拍摄,来把所欲报道的人或事,清清楚楚地摆在观众眼前,然后再加以音响效果等等的艺术处理。其震撼人心的力量,就会比文学领域的报告文学来得更加强大。在中国进行改革开放的今天,这种节目式样,是极有发展前途的,它给有思想有作为的电视工作者开辟了广阔的创作天地。
特别是报告文学中纪实文学风格,如今被广大电视工作者广泛运用,不仅创作了大量的以飨观众的纪录片,强烈的社会效果有目共睹,而且纪录片已成为电视节目中举足轻重的节目类型。
电视纪录片
指纪录型的电视专题报道类节目,是运用电子采录设备和手段,对政治经济文化等新闻题材,作比较系统完整的纪实报道。它运用新闻镜头,客观真实的记录社会生活,客观的反应生活中的真人、真事、真情、真景,着重展现生活原生形态的完整过程,排斥虚构和扮演的新闻性电视节目形态。
美学特征
电视文学,既使用电视语言,又使用艺术语言,发掘和展示世界的审美价值。它的这种审美上的丰富性和优越性,表现在它所禀具的多重美学特征上。首先,电视文学具有参与性和观众学的美学特征。按照接受美学的观点,文学本文是作品与读者相互作用生成的,根本没有独立或绝对孤立或离开读者和观众的文学本文。电视文学作为一种具像化的艺术,自它诞生之日起,就离不开与它生存攸关的观众的存在。当电视文学伴随着成千上万的电视机进入千家万户的时候,它就无可避免且自然而然地成了“家庭影院”,“家庭剧场”,“家庭俱乐部”的主角。于是观众主体产生了,观众的反映、接受、创造等种种参与性,成了电视美学的重要的也是基本的特征之一。电视人强调的节目要有高收视率,必须以受众为对象设置,离开了受众主体设置的节目就是没有市场的节目,总而言之,电视节目的市场就是观众。好节目的目标是雅俗共赏,既要适应观众,又要陶冶观众,更重要的是要提高观众。
其次,电视文学的社会性审美是另一个基本特征。电视文学,就其本性而言,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运用审美的艺术语言抒写人生,反映社会生活,并表达作家思想情感的一种艺术。因此,它内在地具有社会审美特征,是显而易见的。同时我们还看到,电视文学作为当代最新电视技术同叙事艺术结合的产物,已成为对观众影响最为广泛的一种艺术形式。电视文学作品不仅摄制快速,反映迅捷,覆盖面大,而且形式多样,手法灵活,“复制”与影响力直截、突出、强劲而远大,这就使它在反映观众生活上较其它艺术具有更大的优越性,更具广泛而丰富的社会审美效能。检视电视文学创作,不难看出,无论是电视剧,电视小品电视散文,抑或是电视报告文学等,凡是充分发挥了电视文学的社会审美优势,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和历史脚步与时代脉搏为同一步伐的,都是受广大观众欢迎,收视率高,影响大的上乘之作。像《渴望》、《人间正道》、《雍正王朝》、《超生游机队》等,都充满了文学气息,它们或提出现代人所关心的人生价值与道德伦理问题,或针对时弊与社会热点问题进行现实批判与思考,或从历史与时代的高度讨论并描述群众最关心的改革问题,从而在社会历史的联系中自觉地发挥电视文学的社会政治影响力与社会审美功能。切合了广大观众的审美趣味与审美意识,拓展了电视文学的社会审美含义。
再次,电视文学的叙述美学。电视文学是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明而诞生的艺术审美活动,从电视被发明出来之日起,人们运用“屏幕写作”,其意主要在传播讯息、事件,成为社会通信等传媒体,新闻报道的新形式等等,而并没有想到它会具有艺术的审美作用。然而,电视技术终于与叙事艺术奇妙地结合起来,产生电视文学新品类,并逐步演生为事实,成为人类艺术文化史、传播史上的一件盛事。随着人们利用电视机将影院、剧院引入家庭,电视文学的叙述美学也就开始走进千家万户,成为人们不能不直面,透视并思考的新型精神文化与艺术世界。
文学特点
电视文学创作的叙述上有其多重特点。值得注意下列四个方面的特点:
1、淡化和强化。电视文学在叙述性上的淡化与强化原则,符合观众的审美心理期待,使电视文学像生活,而不像“戏”;更属于今天的大众艺术,不附丽于过多的外在的人工印痕与加工。就是在制作手段上靠近“三贴近”,即“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
2、快与慢。快与慢是电视文学叙述中的节奏问题。节奏处理是一门攸关电视文学各体式,种类创作形式的大学问。是每一位电视文学工作者必须仔细研磨,审慎对待的重要课题。如节奏明快,就是电视剧吸引观众的重要手段。
3、象征抒情。象征与抒情,是电视文学叙述的重要方法,是电视文学作品诗化的重要表现手段。象征具体到电视文学创作中,是通过特定的声画形象,借以表现与它相似,或者约定俗成的,大众能够理解与接受的观念、思想与情绪。
抒情作为一种艺术表达与叙述形式,更为本质地把握到了电视文学创作的基本特质,电视文学既然作为艺术大家族中的一员,那就势必会具有艺术的基本审美特征,那就是以情感人,以情动人。因此,直接与间接抒情,就成为电视文学叙述美学的重要标志。几乎所有的电视剧中都有象征与抒情的表现手段。一些写意性专题片中象征与抒情的表现手段也引用广泛。
4、对比。在电视文学创作中,所谓对比,就是通过屏幕展示,将不同的事物或形象,用鲜明的对比性的方式放在一起进行描述与表现,以显示各自的明显特征与价值涵义,揭示蕴含其中的思想内容与形式意味。如电视文学作品中常运用的对比的叙述手法:有人物性格对比、人物形象对比、古今对比、新旧对比等等。如果用一边是高楼大厦,一边是古朴土窑;一边是高级轿车,一边是瘦小毛驴;一边是新型拖拉机,一边是木制手推车。进行对比,就会揭示出:这是古今的对话,是新旧的对峙,是新思想对旧观念的有力冲击。对比,作为电视文学叙述活动中的重要一翼,其艺术功能和审美价值不可限量。
影响因素
电视文学在世界各国和地区的涌现,已日益呈现出它们对增强整个电视屏幕的文学性,深化电视文化的本体意识及对于提高观众的文学素质都有重要的作用,电视文学的出现充分说明:当人类进入电子时代,一种全新的文化意识,将把人类带入高度文明的新世纪。
从“文学作品”到“电视文学”,就其传播手段来说,是从“文字”传播到“电视”传播,它标志着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因此,从阅读“文学作品”到观赏“电视文学”,也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不管它如何杰出,真正阅读它的人毕竟是少数,但是经过二度创作,一旦将其搬上屏幕,就会立即插上电子的翅膀,迅速飞入寻常百姓之家,使妇孺媪翁也一睹文学的风采,文盲半文盲也能接受文学节目的熏陶,大大地拓展了文学作品读者群的数目。小说《新星》、《尘埃落定》、《四世同堂》、《家》、《红楼梦》、《三国演义》分别为当代,现代和古典文学名著,但是,有多少人阅读过全书呢?可是当它们一旦搬上屏幕之后,立即引起了人们浓厚的兴趣。一时间书店里库存的图书被抢购一空。可见,电视文学是大力普及文学,是进一步发挥文学作品社会功效的最好方式和途经。
随着科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以及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整日捧着小说,借以提高文学修养的人,已经日益减少,而在紧张的工作之余借观赏电视文学以代休息,在不知不觉中提高文学修养的人则越来越多。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电视文学”的确立和发展,必将给文学作品带来巨大的冲击和影响。目前,文学界的有识之士,包括作家、文艺理论家、文学史家都已清新地注视着这一文学现象---电视文学这个时代娇子给文学作品带来的巨大威胁。现在人们一谈起产生巨大社会反响的文学作品,还是五六十年代的小说,例如《青春之歌》、《红岩》、《红旗谱》、《林海雪原》等等,因为那是文学的时代。新的历史时期已经过去十年了,谁还能罗列出若干部有巨大社会影响的文学作品呢?关键的问题是,中国文学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正在迎来和走进“电视文学”的黄金时代。
评价
电视文学的出现及其日益丰富和发展,是时代的必然,历史的必然。这是因为电视技术的大普及,为人类提供了新的传播媒介,从而完全改变了人们的审美方式和审美意识---从低头读小说到昂头看电视,从接受文学的内容传播到直接接受画面信息,从文学构成联想到画面的直观。一部电视机相当于一个图书馆,在生活节奏加快的今天,收看电视文学,要比读文学作品方便的多,特别是大量音像制品VCD碟片的涌现,随时就可将逼真形象的文学作品观赏和品味。文学作品若非真的光彩夺目,是很难将“电视文学”的欣赏重新拉回到“文学作品”的阅读上去的。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
发展趋势
当然,以上所谈及的,还只是将现有的文学作品移植到电视上,使之构成电视文学。目前,国内外已出现一种新的文化现象,电视文学印刷体化,应该特别值得我们重视,现在已不只是将“文学作品”制成电视文学,以飨广大电视观众,而是将其倒转过来:
首先依据电视文学的审美特征和创作规律,大量摄制独立创作的“电视文学”,印刷体化,即当他们在电视屏幕上播出,并在社会上产生强烈的反响之后,再根据本来意义上的“电视文学”,重新编辑为“文学作品”。日本的电视小说《阿信》,正是这种电视文学在社会上受到观众的首肯和欢迎之后,才由作者改编成“文学作品”公开出版的。苏联系列电视故事片《沙丘路漫漫》,也是在前苏联和东欧各国播出之后,受到了广泛的好评,并获得了前苏联全国电视节最佳故事片奖和前苏联国家奖之后,才编写为“电视小说”公开出版的。中国山东电视台摄制的电视剧《白色山岗》,也是先有作者创作出“电视剧文学剧本”之后,才将其改变为“小说”的。也就是说,过去是先有“文学作品”后有“电视文学”,而现在已经出现了先有“电视文学”,后有“文学作品”的文化现象。
这一奇特的文化现象,揭示了一个艺术发展的本质规律---“电视文学”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式样,如果只是移植它种艺术的现成成果,那就很难建立自己独立的美学体系,只有根据自己独立的艺术规律和独立创作艺术作品的出现,并使之在电视屏幕上占有主导地位的时候,此种新兴的艺术式样,才会获得人们的真正承认。由此,人们可以做出如下判断:只有独立制作的“电视文学”蓬蓬勃勃发展起来之后,才有可能说,人类社会已经真正进入了“电视文学”的时代。
但是,电视文学不可能代替印刷体文化,正如把夫勒在《大趋势》一书中所说过的“电视能做到的许多事情是书本没法做到的,反过来说也是这样”。至少对于一部分人来说,仅有电视文化是远远不够的,读书仍然是他们最主要的精神文化生活方式之一,文学仍然是他们寄托灵魂的精神家园,生活中仍然需要书香。有关资料显示外国人越是文化程度高的人越拒绝看电视,中国的调查资料也有类似的现象。文学的不可替代性体现在大众电视文化不可能象文学那样给予人那么多:阅读好的文学作品,使人变得深刻、丰富、充实、高尚、文明、更加人性化和富有人情味,会使人进入一种境界,一种范围,人的情感将得到宣泄、补偿、升华。美孚南方公司总裁麦高乐先生来中国时热情洋溢地说:“我曾4次访问中国,每次来访,都加深了我对贵国丰富的文化和彬彬有礼的人民的了解。但是,中国仍然有许多东西是难以从表面了解到的,因为我不懂汉语,而且中国灿烂丰富的优秀文学和当代作品译本极少,而我需要的正是文学最能奉献的东西,即人生的奥妙,人的情感和打动人们心弦的东西”。麦高乐先生的话再次表明:文学以及印刷体文化所能奉献给人与社会的是包括电视艺术在内的其它文化形态所不能代替的。
当然,印刷体文化更不可能取代电视文化,电视事业的发展是时代潮流使然,“砸烂电视”只不过是少数文化精英的偏激之词,而且统统地把印刷文化视为精英文化,电视文化视为消费文化,也失之简单、片面。事实是,两者正在互相渗透,影响直至联姻,如中央台的《读书时间》和北京台的《多媒体广角》等栏目就是直接的例证。前者通过后者达到大众化,普及化,后者借助前者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准和艺术品位。这里的关键是作家,学者和电视人都应该摒弃各自的偏见和门户观念,相互取长补短,让电视参与精英文化,让精英文化走向电视,并保持各自的独立品位和独立发展,从而满足人民群众不同层次和不同精英文化需求及同一层次的多种文化需求,正所谓“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种崭新的媒体---第四媒体网络电视,将承载电视文化与印刷体文化的特点,电视文学化和文学电视化已走进人们的生活,并引领媒体行业的潮流。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4-17 17:12
目录
概述
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