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视电话是利用电话线路实时传送人的
语音和
图像(用户的半身像、照片、物品等 )的一种通信方式。如果说普通电话是“顺风耳”的话,可视电话就既是“
顺风耳”,又是“
千里眼”了。
介绍
设备
可视电话是由
电话机、
摄像设备、
电视接收显示设备及控制器组成的。可视电话的话机和普通电话机一样是用来通话的;摄像设备的功能,是摄取本方用户的图像传送给对方;电视接收显示设备,其作用是接收对方的图像信号并在荧光屏上显示对方的图像。
分类
可视电话根据图像显示的不同,分为
静态图像可视电话和
动态图像可视电话。静态图像可视电话在荧光屏上显示的图像是静止的,图像信号和话音信号利用现有的模拟电话系统交替传送,即传送图像时不能通话;传送一帧用户的半身静止图像需5-10秒。
应用
一部可视电话设备可以像一部普通电话机一样接入
公用电话网使用。动态图像可视电话显示的图像是活动的,用户可以看到对方的微笑或说话的形象。动态图像可视电话的图像信号因包含的信息量大,所占的频带宽,不能直接在用户线上传输,需要把原有的图像信号数字化,变为数字图像信号,而后还必需采用频带
压缩技术,对数字图像信号进行“压缩”,使之所占的频带变窄,这样才可在用户线上传输。动态图像可视电话的信号因是
数字信号,所以要在数字网中进行传输。可视电话还可以加入录像设备,就像录音电话一样,把图像录制下来,以便保留。静态图像可视电话现已在公用电话网上使用,而动态图像可视电话因成本较高尚未大量应用。但是可以预料,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大规模、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广泛使用,以及
综合业务数字网的迅速发展,动态图像可视电话必然会在未来的通信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传输技术
动态图像的可视电话的信号占用的频带宽,需要在数字信道、数字交换系统上同时传输。用户线的传输速率使用64kbit/s或128kbit/s,而动态可视电话的数字图像信号速率高数十倍,因此必须采用频带压缩技术(见图像数字传输)。CCITTH.261建议规定了图像通信的通用格式(CIF-commonimageformat),即每帧图像的像素排列为352×288,每秒传送30帧。如果是彩色图像,则每帧彩色像素排列为176×144。可视电话只传半身像,可用QCIF格式(即CIF格式像素的1/4)。H.261推荐的压缩编码方法是亚抽样、
差分脉冲编码调制(DPCM)、
离散余弦变换(DCT)、
运动补偿方式。
可视电话业务
可视电话业务是一种点到点的
视频通信业务,它能利用电话网双向实时传输通话双方的图像和
语音信号。由于可视电话能收到面对面交流的效果,实现人们通话时既闻其声、又见其人的梦想,因此自从概念提出后就受到普遍的好评,人们纷纷对她寄予厚望。但是,经过漫长的等待之后,可视电话一直没有得到广泛应用,始终离普通用户很远很远。可视电话只是一种炒作吗?如果不是,那么可视电话发展情况如何?市场前景怎样呢?
坎坷几十年
可视电话从概念提出、技术发展到市场启动,经历了种种坎坷和曲折。尤其在
中国,可视电话市场长期处于雷声大、雨点小的境地,市场迟迟未能启动。很少有用户
终端经过几十年的研制和发展仍基本停留在书本上,未能获得大规模应用,而可视电话恰恰就处于这不幸的行列。
早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就有人提出可视电话的概念,认为应该利用电话线传输语音的同时传输图像。1964年,
美国贝尔实验室正式提出可视电话的相关方案。但是,由于传统网络和通信技术条件的限制,可视电话一直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直到80年代后期,随着芯片技术、传输技术、
数字通信、视频编解码技术和集成电路技术不断发展并日趋成熟,适合商用和民用的可视电话才得以浮出水面,走向人们的视野。1990年9月15日我国国内第一次可视业务在北京市电信局所属北京国际电信之窗与上海市电信局间开通。
编解码芯片技术是可视电话发展的关键,没有核心编解码芯片,可视电话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语音和图像在传输时,必须经过压缩编码-解码的过程,而芯片正是承担着编码解码的重任,只有芯片在输出端将语音和图像压缩并编译成适合通讯线路传输的特殊代码,同时在接收端将特殊代码转化成人们能理解的声音和图像,才能构成完整的传输过程,让通话双方实现声情并茂的交流。
传输线路影响可视电话的通信质量。传统的电话线是普通的双绞线,主要用来传输语音,视音频同时传输时,其传输速率仅能达到33.6K,所以在普通电话线的支持下,不能传输清晰连贯的图像。
协议标准不统一,影响市场推广。长期以来,虽然有厂家推出可视电话,但由于他们各自为政,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各种可视电话不能互通,影响了可视电话市场的拓展。在协议标准不统一的情况下,只有用户购买了同一型号的可视电话才能达到“可视”效果,如果甲用户买了甲厂家的可视电话,而乙用户买的是乙家的,那么他们通话就没法“可视”了。
市场
正因为技术、线路和行业管理等方面存在问题,所以造成了可视电话几十年仍远离用户,市场没有起色。
——电话作为人们日常生活、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通讯工具,以其方便、快捷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但普通电话机只能是“只闻其声,不见其人”。希望在通话的同时能看到对方的音容笑貌成了许多人梦寐以求的愿望。北京、
上海、广州等10多家地方
电信部门联手在全国首次推出了可视电话大拜年活动,使人们通过电话与远隔千山万水的亲人、朋友见面的心愿实现了,可视电话的推出无疑给人们提供了更多的便利。
——可视电话属于
多媒体通信范畴,是一种有着广泛应用领域的视讯会议系统,使人们在通话时能够看到对方影像,它不仅适用于家庭生活,而且还可以广泛应用于各项商务活动、远程教学、保密监控、医院护理、医疗诊断、科学考察等不同行业的多种领域,因而有着极为广阔的市场前景。
——据专家介绍,可视电话在传输信道上可分为PSTN(
公用电话网)型、ISDN(综合业务数字网)型、专网型等多种方式。在PSTN上工作的可视电话,每秒钟可以传输10—15帧画面;在ISDN上工作的可视电话,每秒钟可以传输15帧以上的画面。可视电话产品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类是以个人电脑为核心的可视电话,除电脑外还配置有
摄像机(或小型
摄像头)、麦克风和扬声器等
输入输出设备;另一类是专用可视电话设备(如一体型
可视电话机),它能像普通电话一样,直接接入家用电话线进行可视通话。由于普通电话线普及率很高,因此在公用电话网上工作的可视电话最具发展潜力。
——可视电话在发达国家发展迅速。随着1996年
国际电信联盟PSTN多媒体可视电话国际标准ITU—IH.324标准的公布,符合该标准的可视电话在美国、
日本、德国纷纷开发出来并很快进入居民家庭;在国内虽受多种因素制约可视电话一时难以普及,但在一些政府部门、企业、团体的
使用率在逐渐提高。
——变天涯为咫尺,集四海为一家。随着人们对快捷、先进、实用通信方式的不断追求,可视电话无疑有着极大的发展潜力。未来几年,可视电话将会迈入寻常百姓家中
网络通讯
面向客户:已具备安装好宽带的用户,只需一条网线,就能通话
资费标准: 免费,不管在全球各地方,通过播IP号的方式进行连接可视通话
基于普通电话线
面向客户: 此业务向所有中国移动
TD-SCDMA社会化业务测试和试商用客户开放。
资费标准:
具体资费如下,其中试商用客户在
中国移动TD-SCDMA试验网的通信费用享受五折优惠(不含在GSM网的通信费用):
通信状态 资费标准
本地通信 主叫 0.60元/分钟
被叫 0
国内漫游通信 主叫 0.90元/分钟
被叫 0.60元/分钟
国内长途通话费 0.10元/6秒
移动可视电话
补充业务
可视电话前传
可视电话前传即可视电话呼叫转移,当客户不能接听可视电话时,可将来电转移到预先设定的另一移动电话、固定电话上的业务。该业务入网即免费开通。
可视电话闭锁
可视电话闭锁即呼叫限制功能,客户可根据需要在手机上设置各种呼入、呼出限制,也可随意激活或取消各种呼叫限制功能,灵活控制手机呼叫权限。
业务功能
可视呼叫拨号、可视通话记录、可视呼叫来电提醒、可视电话呼叫转移及呼叫限制。
主要特点
可实现实时的音频视频传输,改变了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传统语音话务。
适用人群
分隔两地,有可视电话具体需求的人群。
使用方法
可视电话呼叫
在手机上输入被叫号码后,按可视电话拨号键或在菜单中选择可视电话拨叫即可进行可视电话呼叫。
可视电话接听
接到可视电话来电后,按可视电话拨号键或在菜单中选择可视电话接听,即可接听可视电话。
楼宇可视对讲系统
简介
楼宇对讲是一个安全防范系统。即在多层或高层建筑中实现访客、住户和物业管理中心相互通话、进行信息交流并实现对小区安全出入通道控制的管理系统,俗称
楼宇对讲系统。
来访者可通过楼下单元门前的主机方便地呼叫住户并与其对话,而且在没有带钥匙的情况下呼叫物业管理人员,协助开启单元门锁,而住户在户内也可以控制单元门的启闭,住户可以操作室内分机进行呼叫物业管理人员。
门口主机这也可以随时接收住户报警信号传给值班主机通知小区保卫人员,系统不仅增强了高层住宅安全保卫工作,而且大大方便了住户,减少许多不必要的上下楼麻烦,沟通更方便快捷安全可靠。
楼宇对讲 系统主要由门口主机、室内分机、
UPS电源、电控锁和闭门器等组成。根据类型可分为直按式、数码式、数码式户户通、可视对讲、非可视对讲等。
操作方法
1.三个图标分别表示:
图标“人”一般代表“监视”键,按下此键可以看到门口机外面的图像;
按下“电话”图标可以与门口的访客通话;
“钥匙”图标则是控制楼下单元的开关。
2.住在6-2,你可以尝试按“0602”、“602”等键,如果室内机仍未有反应,考虑是室内机的线路存在问题,建议让物业人员维修。
3.一般只有在楼下有访客主动使用楼下机呼叫室内机的时候,对应的室内机才会用到可视对话系统,此时可以选择对话、或者直接打开单元门。楼下机无人主动呼叫时,我们可以主动查看楼下机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