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主线普及率是指每100人拥有的电话主线数,在国际上普遍采用电话主线普及率来衡量
电信发展水平。
根据
国际电信联盟(ITU)的定义,电话主线是指用户端设备与公众交换电话网(PSTN)的设备端口之间的电话线路,固定电话主线普及率是指每百人拥有电话主线数。
1995年ITU评价7国信息化指标体系显示,国家的电信业发展与宏观经济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ITU通过研究一些国家电话主线普及率与人均
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关系时采用回归方法发现,在对数坐标上,这两项指标的数据点比较集中地沿一条直线分布。作为经济发展的指标,人均GDP与电话主线普及率的关系说明了电信发展对宏观经济的影响程度。
国际上普遍采用电话主线普及率来衡量
电信发展水平,因此固定电话主线普及率在电信发展规划中具有重要作用。
电话是现代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社会生活的有效工具,它为现代社会和两个文明建设服务,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提高电话普及率,加快公网的发展,是国民经济、社会进步进程的客观要求,是地方经济发展改革开放的需要,是广大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提高的标志之一;也是通信企业增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必然要求。
要提高
电话主线普及率于就要增强公网的实力,最大限度发挥公网的全网优势。为此,可突出
通信建设,增强
电信综合通信能力,主动拓展和培育电话市场,积极引导消费,以优质服务为宗旨,以通信市场的主体用户的需求为核心,加强企业管理和业务宣传力度。
国家和各级政府从战略发展的高度,从西部大开发的高度,在政策上对农村消息基础设施建设予以倾斜。一方面积极引导,一方面给予优惠,对农村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所涉及的征地、道路开挖、青苗赔偿等各种费用给予减免。只要政策得当,引导得法,农村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是能够跟上、后来居上的。我国的城市通信建设从1990年到2000年短短10年间,电话容量扩大了20倍,使我国一举从通信落后国家步入世界先进行业,这就是政策引导和倾斜的成功案例。
农村地广人稀,通信基础建设成本巨大,仅靠通信运营商的力量远远不够,特别是加入
WTO以后,随着市场的逐渐放开运营商更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投入到这些地方的资金将进一步减少。只有发动全社会、各行业的共同力量,采取多元化融资渠道,在资金上予以支持,才能缩小和消弭“数字鸿沟”。特别是各级政府应加大扶贫资金的注入或安排“
以工代赈”资金,或安排国债,对农村通信基础设施进行规模性建设。
加快城市化的进程,特别是小城镇的发展。城市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之路,而小城镇是联系城乡最直接的结合点,是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城乡经济一体化的最基本单元。通过加快城乡化进程和小城镇建设,一方面农村人口逐渐减少,一方面通信需求进一步扩大,有利于消弭城乡“数字鸿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