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址点测量是指根据测区内已布设的
控制点,采用
图根测量的方法,依不同等级界址点的精度要求,测定各个界址点的平面坐标值,并编制出坐标成果表。其坐标成果可用于解析法测算用地面积。
界址点操作
1.界址点的标定
界址点的标定是指在实地确定界址点的位置。界址点的标定必须由相邻双方合法的指界人到现场指界。单位使用的土地,要由单位法人代表出席指界组合丘用地,要由该丘各户共同委派的代表指界房屋用地人或法人代表不能亲自出席指界时,应由委托的代理人指界,并且均需出具身份证明或委托书。经双方认定的界址,必须由双方指界人在房屋用地调查表上签字盖章。
2.界址点桩的形式与埋设
所有界址点在标定之后,应设立固定的标志,称为界标。界标的种类大致有混凝土界标(图1-a),带铝帽的钢钉界标(图1-b)、石灰桩界标,带塑料套的钢棍界址标桩及喷漆界标等形式。
界标的选择,应视各地的具体情况而定。一般在较为空旷地区的界址点和占地面积较大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的界址点,应埋设
预制混凝土界标或现场浇筑混凝土界址标桩。在坚硬的路面或地面上的界址点,应钻孔浇筑或钉设带铝帽的钢钉界标。泥土地面也可埋设石灰桩界标。在坚固的房墙(角)或围墙(角)等永久性建筑物处的界址点,应钻孔浇筑带塑料套的钢棍界标。也可设置喷漆界址标志。埋设好后的界标应稳固、耐久、顶面水平。
3.界址点的编号
界址点编号是以图幅为单位,按丘号的顺序顺时针统一编制的,点号前冠以英文字母“J”。凡界址线的转角点,均应编界址点号,同一幅图中界址点不重号。
例如图2-a为一幅图中两丘的编号示例,图中第1丘从左上方开始按顺时针方向依次编列界址点号,第2丘的界址点编号接着第1丘的编号顺序继续编下去。相邻两丘的共用界址点用第1丘的编号第2丘不再另行编号。跨越图幅的丘,因界址点的编号是以图幅为单位,分别编制的,故虽为同一丘,但编号却不是连续的,如图2-b所示。界址号除在房屋用地调查表和界址点坐标成果表中登记外,还应在房地产图中标记。
准备工作
界址点测量的准备工作包括资料准备、野外踏勘、资料整理等。
(一)界址点位置资料准备
在土地权属调查时所填写的地籍调查表中详细地说明了界址点实地位置的情况,并丈量了大量的界址边长,草编了宗地号,详细绘有宗地草图。这些资料都是进行界址点测量所必需的。
(二)界址点位置野外踏勘
踏勘时应由参加地籍调查的工作人员引导,实地查找界址点位置,了解权属主的用地范同,并在工作图件上(最好是现势性强的大比例尺图件)用红笔清晰地标记出界址点的位置和权属主的用地范围。如无参考图件,则要详细画好踏勘草图。对于面积较小的宗地,最好能在一张纸上连续画上若干个相邻宗地的用地情况,并充分注意界址点的共用情况。对于面积较大的宗地,要认真地注记好四至关系和共用界址点情况。在画好的草图上标记权属主的姓名和草编宗地号。在未定界线附近则可选择若干固定的地物点或埋设参考标志,测定时按界址点坐标的精度要求测定这些点的坐标值,待权属界线确定后,可据此补测确认后的界址点坐标。这些辅助点也要在草图上标注。
(三)踏勘后的资料整理
这里主要是指草编界址点号和制作界址点观测及面积计算草图。进行地籍调查时,一般不知道各地籍调查区内的界址点数量,只知道每宗地有多少界址点,其编号只标识本宗地的界址点。因此,在地籍调查区内统一编制野外界址点观测草图。并统一编上草编界址点号,在草图上注记出与地籍调查表中相一致的实量边长及草编宗地号或权属主姓名。主要目的是为外业观测记簿和内业计算带来方便。
测量方法
由于界址点的重要性,所以在地籍细部测量中首先要考虑界址点测量。实践中一般依据测站点(各等级控制点、图根点)首先对
界址点进行测量,然后进行碎部点测量,将得到的地籍要素和必要的地形要素展绘成
地籍图。
按《规程》的精度要求,在地籍测量中界址点测量有以下几种方法。
(1)解析法
这是施测界址点的主要方法,即在已知的测站上,通过施测角度和距离解算出界址点的坐标。有条件的可采用全站仪或GPS的RTK技术,在现场实时地测得界址点的坐标,回室内向计算机进行数据传输。一般可采用通常的解析交会法、极坐标法或支导线等方法,有些界址点也可和图根测量一起,纳入到图根导线中。使用全站仪时,可以将测站选定在高层建筑物的平顶上,扩大视野,放长视线。用极坐标法可以旄测到视野内的全部界址点,实践证明,这种做法不但提高了效率,精度也有保证。当不具备这些设备而使用钢尺量距时。钢尺必须检定并对丈量结果进行尺长改正,丈量距离通常不超过一个尺段(30m或50m),这无疑要增加较多测站点,图根点的密度要加大。解析法适用于较大宗地明显界址点的测量,如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的界址点测量,街坊外围界址点及街坊内部明显界址点的测量。经施测检验,解析法施测界址点完全可以满足第一类界址点±5cm的精度要求。
(2)部分解析法辅以几何勘丈值
这种方法适用于施测界址点比较困难的地区、没经过改造的旧城区,包括成片公建房和自建房的私人宅地,尤其后者,这类地区最为复杂,各户宗地面积小又十分密集,界址点数目多又隐蔽。对这样的地区,有的施测单位,按外围住宅小巷将成片住宅划分为“区块”(一般构不成一个街坊)。施测时,最好用全站仪,将测站选在高建筑物上(这种条件总是可以找到的,在城镇中这类地区一般被围在高层建筑物或主要街道的中间,是属于“夹馅”部分),在区块周围设点测算解析坐标。对内部宗地,凡能看到的界址点或地物点均进行施测;其余不能直接施测解析坐标的隐蔽界址点,则以“区块”外围和内部已测的解析点为基础,用钢尺勘丈关系距离和条件距离,得出几何勘丈值。通常的解析点只是按实测值(角度或距离)用解析法计算全部界址点的坐标,实测值可以是一个角度一个距离,也可以是两个角度或两个距离。角度和距离有不同的组合方式,可以应用不同的解析公式计算出点的坐标,编制小程序,迅速地计算出各点坐标。其中用得较多的是极坐标法、
直角坐标法、内(外)分点法和距离交会法等四种。由于测算法中的解析求点模型所依据的观测值是实际的勘丈值,所以只要在勘丈时注意点标志的准确,认真地按要求进行丈量,解算界址点的精度是比较高的。因为是在已有解析点的基础上通过勘丈而扩展的解析点,所以其精度可以满足二类界址点±7.5cm的要求。
注意事项
界址点测量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施测前,必须设好标志,现场逐点统一写好编号后方可施测。编号要不重不漏,个别需补测的界址点,其编号可用前一个界址点编号的支号,如J1-1,J1-2等。
②使用经纬仪施测界址点时,水平角要使用不低于DJ6级
经纬仪施测一测回或变换水平度盘起始读数两个半测回进行观测,两个半测回较差不应大于40″;使用光电测距仪时,应采用精度不低于Ⅲ级(10mm
③用测距仪、全站仪或GPS的RTK施测时,在界址点的点位上,应注意对中杆尖端的严格对中和将对中杆置于铅垂状态,可使用两根长短适中的竹杆支撑对中杆,在交叉处用手握住,以使对中杆上的
水准器保持居中而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