疗养公园
具有疗养保健、康体休憩功能的公园
疗养公园,即具有疗养保健、康体休憩功能的公园。典型的疗养公园类型有温泉疗养公园和森林公园。“疗养”的释义:疗养是利用自然疗养因子和人工疗养因子作用于人体,达到预防、保健、矫治和康复的目的。
公园介绍
温泉功效
温泉疗养是借助温泉这种富含多种有益于人体的矿物质微量元素和具有很好的自然理化因子的水资源,对人体进行疗养、保健的方式,通过温泉洗浴、浸浴等方法,可以治疗疗养者的某些慢性疾病,同时达到消除疲劳、恢复健康等保健目的。温泉是一种具有多功能、多用途的天然水资源。温泉的特点在于:首先,它埋藏较深,靠近熔岩热源具有温暖高热,相对稳定不随气温而变化;其次,温泉中富含对人体健康十分有益的矿物质成分;第三,出露方式不一样,如涌泉、沸泉、喷泉等奇特的出露景观,具有很强的观赏性。温泉最初用于洗浴,其后用于疗养保健,随着旅游业的兴起与发展,温泉旅游异军突起,发展势头强劲。温泉旅游是在感受沐浴文化的基础上,将观光与养生、休闲、商贸相结合的多功能综合性产业,而温泉养生是温泉旅游的重要特色之一。“天下第一泉”的云南安宁温泉、云南腾冲县热海温泉是由著名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和大学者杨慎实地考察发现的。杨慎在《安宁温泉诗序》中加以力荐,指出安宁温泉有7种特色:“帕合境百尺,纤芥必呈;四山壁起,中为石凹;浮垢自去,不待拂拭;温凉适宜,四时可浴,掏之可饮,尤发茗颜……”自此,安宁温泉名扬天下。
温泉文化
在清代,温泉也有了长足的发展,改造了明代小汤山温泉,建造了汤泉行宫,又开发了承德热河温泉。大连的安波温泉也在同时被开发。热河泉“吐玉喷珠飨佳宾,寒来最是见精神,冰封塞外三千里,泉水独留一召赓。”由以上内容可以看出,我国温泉文化的发展历史悠久,对世界温泉文化的传承与发扬起着重要的作用。
场所设计
温泉疗养场所是人们利用温泉这种自然疗养资源进行休养保健、休闲度假的场所。近些年来温泉疗养己经成为一种最普遍的休闲度假形式,有着休闲度假的普遍特征:第一,目的地比较固定;第二,在某一地区停留的时间很长;第三,不需要导游或工作人员的陪同;第四,对相应的配套设施的要求比较高;第五,更加注重休闲的环境氛围。另外,在温泉疗养场所的景观规划建设中,应严格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为设计准则。
温泉疗养场所的景观规划设计中主要应该满足以下几个前提条件:
(1)按功能布局:用景观配合各个功能分区,按不同的功能的去打造不同的的环境氛围。如休憩区、温泉沐汤区、办公区等都应该很明显的被划分出来。 (2)尽量控制好高大植物与建筑物的距离:一般情况下,植物最好种在建筑的南面,为了保证建筑内良好的通风效果,并且视野开阔,满足日照,6米之内最好不要种植高大植物,同时应该注意遮盖度,阻止烈日强照。
(3)可以开设丰富多样的保健休闲场地:例如田园观光、果园采摘等让使用者参与劳作,在劳作中体验生活感悟生活,已达到对生活充满信心的目的。
(4)展示文化的平台: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在景观设计中设置各种设置标语、雕塑、小品等,把温泉文化和各种特色文化带到景观中去,已达到对疗养者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5)营造整体的环境氛围:此类场所的景观应打造整洁大方、宁静美观的氛围;让疗养者能有和谐舒适的身心感受,这样才能有最好的疗养效果。
森林公园
公园背景
在国外如德国认为森林环境保健法(气候、森林、地形及山泉利用)是一种自然健康调养法。原苏联的芬多精科学认为森林的杀菌、净化功能具有使人精神清爽、平心气和的效果。法国人认为森林中的带电阴离子对人体健康有很大功效。欧美人士认为林间土径散步能调节人体先天的生活韵律,使人精神焕发等等。中国自古以来就清楚地认识到森林的疗养、医药、卫生、保健价值。始于秦汉的高人雅士的隐居行为实际上就是一种心理治疗作用,通过山水、森林的心理治疗作用来抚慰人的心理创伤。李自珍的《本草纲目》实际上就是一本林药大全。
历朝皇家行宫别苑均建在风景优美、森林茂密之处,就是利用森林的优美环境质量来调整身心,恢复体力与健康。现代出现的风景名胜区如庐山,国家森林公园如张家界,从建设一开始,就重视到了森林的疗养保健功能,规划和建设了专门的疗养功能区。目前我国作为林业重大改革措施之一的森林公园建设高潮正在全国兴起,标志着我国森林利用正在朝全林利用阶段转变。林业在朝高效与持续发展的方向迈进。
森林疗养功能
森林疗养功能主要表现在森林小气候、森林环境功能与质量等多方面。
(1)适宜人类生存的森林环境与气候
森林及地貌组合成的森林气候,以温度低、昼夜温差小、湿度大、区域内降雨较多、云雾多等气候特征适应于人类生存,考古学材料证实,人类的漫长童年期就是在森林中度过。森林的存在能大量地制造人类生存所必须需求的氧气,有效地降低太阳辐射和紫外线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据人口普查资料,我国多数长寿老人和长寿区,大都分布在环境优美、少污染的森林地区。法国的朗德森林是在这方面的一个突出例子,这个地区的居民在营造海岸松林分之后,平均寿命有所增长。虽然寿命增长是必然的,但增长的非常突然,于是人们普遍认为长寿是由于森林的直接影响。因此,有些资料表明,只要深入森林100m以内散步或停留,就能真正地享受到森林空气,身心得到疗养,常常到林中散步,能够延年益寿。
(2)森林的杀菌功能
森林能分泌杀菌素如菇烯、酒精、有机酸、醚、醛、酮等。这些物质能杀死细菌、真菌和原生动物。使森林中空气含菌量大大减少,据测定:南京市各公共场所空气含菌量为每立方米49700个,公园内为1372一6980个,郊区植物园为1046个,相差12一25倍。张家界森林公园的夫妻岩人工杉木林内含菌量仅244个。林道附近因游人影响为524个,而同时在公园内游人食宿中心测定为13918个。大庸市汽车站为32753个,相差达134倍。浙江千岛湖森林公园建成后,公园内林地空气含菌量为646个,仅为县城千岛湖镇的1/12。。研究表明了森林中许多树木能挥发不同的杀菌素。如一公顷的样、桧、杨、槐等树木,一昼夜能分泌30公斤杀菌素,能将一个小城市的细菌控制在一定标准之下。因而许多患有呼吸道疾病的游客在森林中旅游和度假,呼吸大量的带有杀菌素的洁净空气,能对病情有所控制和治疗。尤以松林,一因其针叶细长,数量多,针叶和松脂氧化而放出臭氧,稀薄的臭氧具有清新的感受,使人轻松愉快,对肺病有一定治疗作用。所以有许多疗养医院大都建在松林之中或者建在松树分布较多的地区。
(2)森林净化空气
森林中空气含尘量少,大气中的漂浮尘埃多吸附在森林中的叶片及树枝上。因而空气中的含尘量比公共场所要明显减少。张家界森林公园的杉木幽径的游道空气中每立方米含尘量为2.22x10.个,阔叶林景点中含尘量为0.81x10.个,而空旷地游人食宿中心为5.32x10。个,大庸市汽车沾为3.ssx10’个,相差6.5倍。森林公园空气中含尘量少,同时氧气含量大,一公顷森林一年可释放氧气1152立方米。对哮喘、结核病人有一定疗养功能。
(4)森林降低噪音
噪音低,是森林环境的又一特征,林木的存在能消除自然环境中的一些有碍人类健康的噪音。经森林过滤后的声音,一般人体能够忍受。据研究:绿色植物通过吸收、反射和散射可降低1/4的音量。40米宽的林带可减低噪音10一15分贝。30米宽的林带可减低6一8分贝。公园中成片的林木可减低26一34分贝。由于森林的这种“天然消音器”的作用,可使一些长年生活在噪音环境的游人(工厂和闹市区居民)通过在舒适的声音环境中得到疗养,在身体和心理上都可得到休息和调整。
(5)森林产生负氛离子
在森林的卫生保健功能中,另一个最大的作用在于森林能大量产生“负氧离子”。空气中离子分为阳离子与负离子,阳离子对人体健康有害,空气中阳离子过多,会使人感到身体疲倦,精神郁闭,甚至旧病复发。阳离子一般发生于污浊的市区,通气不良的室内。而阴离子又叫负离子,负氧离子有益人类健康,主要能镇静自律神经,促进新陈代谢、净化血液、强化细胞功能、美颜和延寿。一般在空气中负离子含量为1000个,而重工业区只有即。一400个,厂房内25一100个,在森林上空及附近负氧离子约为2000一300。个;在森林覆盖率35一60%的林分内,负氧离子浓度最高,而森林玻盖率低于7%的地方,负氧离子浓度为上述林地的40一50%。尤以森林峡谷地区,峡谷内有较大面积水域时,则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最高。据国外研究表明:负氧离子浓度高的森林空气可以调解人体内血清素的浓度,有效缓和“血清素激惹综合症”引起的弱视、关节痛、恶心呕吐、烦燥郁闷等能改善神经功能,调整代谢过程,提高人的免疫力。能成功地治疗高血压、气喘病、肺结核以及咙劳过度,对于支气管炎、冠心病、心绞知、神经衰弱等20多种疾病,也有较好的泞效。并能杀死感染性细菌,促使烧伤愈合。
(6)森林的绿色心理效应
绿色的基调,结构复杂的森林,舒适的环境等对人的心理作用更是为人们所重视。据游客反映,人们在森林中游憩,普遍感到舒适、安逸、情绪稳定。据测定:游客在森林公园中游览,人体皮肤温度可降低1一2℃,脉搏恢复率可提高2一7倍,脉搏次数要明显减少4一8次,呼吸慢而均匀,血流减慢,心脏负担减轻。对于长期生活在紧张环境中的游人,可通过森林疗养在身体和心理上得到调整和恢复。森林的绿色视觉环境,会对人的心理产生多种效应,带来许多积极的影响,调查发现森林公园中的游客在绿色的视觉环境中会产生满足感、安逸感、活力感和舒适感。研究表明,森林主要是通过绿色的树枝,吸收阳光中的紫外线,减少对眼睛的刺激。“绿视率”理论认为,在人的视野中,绿色达到25%时,就能消除眼睛和心理的疲劳,使人的精神和心理最舒适。
最新修订时间:2022-08-25 19:42
目录
概述
公园介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