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白云山景区,位于广东省
广州市白云区广园中路801号,地处广州市东北部,总面积为21.8平方千米,属于城市山岳型森林生态风景区。
名称由来
白云山为南粤名山,自古有“羊城第一秀”之称。《
羊城古钞》云:“每当秋霁,有白云蓊郁且起,半壁皆素,故名曰白云”。
历史沿革
在新石器时代,白云山已有人类活动,其山北黄婆洞留存有该时期史前文化的遗址。
秦末时,高士郑安期隐居在白云山采药济世,并在白云山“成仙而去”。
晋代年间,江苏人葛洪曾在白云山炼丹,著有道家名作《抱朴子》。
南梁时,景泰禅师建立起白云山第一座寺庙“景泰寺”,还留下“
景泰僧归”一景。
唐宋以后,陆续有杜审言、李群玉、
苏轼、
韩愈等著名文人登山吟诗。他们的诗文寓情于物,成为岭南宝贵的历史精神财富。
元代,“景泰僧归”成为羊城八景之一。
明清时期,羊城八景中白云山占其三,分别为“蒲涧濂泉”“景泰僧归”“白云晚望”。清末时,白云山上已建有白云寺、双溪寺、能仁寺、弥勒寺等古寺及白山仙馆、明珠、百花冢等名胜古迹。
中国解放时,广州市白云山景区只剩下“天南第一峰”牌坊和部分寺院的断壁残垣。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广州市白云山景区的景致和环境才陆续恢复。
1956年,为了解决白云山下农民的生产和生活用水困难,修建了白云山黄婆洞水库。
1958年,广州市民义务劳动挖建
麓湖,该湖是白云山风景区三大水库之一。
1965年,白云山白云晓望亭建成。
1984年4月16日,白云山景区开始建造白云索道,这是中国第一条自行设计、自行建造的单线循环、双钳口开合式抱索器的观光索道。
1985年12月1日,由广东省音乐家协会和广州市人民政府筹集资金合建的星海园于景区内建成。
1987年,广州市白云山景区内的鸿鹄楼建成。
1989年,由广州市人民政府投资500万,于白云山上兴建“鸣春谷”。同年9月,鸣春谷对外开放。
1992年,由广州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共同投资,在白云寺旧址上新建广州碑林,碑林自1994年起对外开放。
1995年,由麓湖公园与香港鸿誉公司合作的项目——白云山麓湖高尔夫球场建成开业。同年9月28日,由广州园林建筑设计院设计、广州市政府投资五千多万的白云山云台花园也建成开放。
1996年,白云山上开始建造广州雕塑公园。
2001年9月,广州市白云山景区内的荷依岭游览区建成,同年10月1日国庆节正式对外开放。
2004年1月,广州市白云山景区内的梅花谷建成开放。同年1月16日,广东省内最大九龙壁在白云山摩星岭游览区内雕刻完工。同年2月5日,白云山
摩星岭观光扶梯免费开放。
2023年5月,白云山景区已打造彰显岭南特色的标识性门岗6个,连通工程建成6.2千米“云道”,完成了云山南路、梅花园等6条主要进山通道和周边
白云大道、广州大道等环境整治及绿化提升工程,构建起了生态环境共享的慢行系统。
自然环境
位置境域
广州市白云山景区位于广东省
广州市白云区广园中路801号,地处广州市东北部,距离广州市市区7.5千米,介于北纬23°09′~23°11′、东经113°16′~113°19′之间,景区总面积为21.8平方千米。
地质
经科学手段测定,白云山一带地层形成年代,大约在“中泥盆统桂头群”时期,也就是距今近4亿年前。在那一时期,白云山的地层就已在漂移着的大陆板块的碰撞、挤压下,出现了自从化方向而来的带状不规则隆起。
但真正意义上的“白云山”形成于约6000万年以前。当时广州的地形是白云山高起成山,侏罗浅海沉积被花岗岩侵入,部分砂岩变质成为坚硬不透水的石英岩层,成了留在花岗岩岩体内的“俘虏体”,它们构成了白云山崖壁的地形基础。同时,白云山两侧却是断裂陷落的低地,从今三元里到今老城区范围,从今老城区范围再到今沙河一带,围绕着白云山的都是浅水湖盆或大河谷地,堆积着大量红色岩系。而后,古白云山经历了第三纪约6000万年的侵蚀,上面的古生代砂页岩才被蚀去,露出地下深处凝固的花岗岩。
第三纪(约6500万年前至约250万年前)中期时,
喜马拉雅山隆起,今广州所在的区域也隆起,并发生断裂。这次造山运动使得白云山山体部分上升,两侧断陷。至第三纪末期,地壳继续上升,白云山两侧断陷低地上升成为陆地。花岗岩体的白云山构成山地,两侧断陷区保留的砂页岩地区也形成了一些高丘陵——观音山(越秀山)、象岗、瘦狗岭等。
第四纪以来(即约250万年前以来),白云山上升过三次。山顶平坦面原是平原,后来随地壳一同上升,方成为一个平坦的山顶。高处蚀低,低处堆高,又形成了另一个平原,这才导致白云山山顶平缓。摩星岭由于有坚硬的石英岩形成顶峰,故山脊顶部高起几块巨石,成为白云山最高点。
白云山属五岭之一大庚岭支脉的
九连山末段,地质构造包括地层的褶皱、断裂和升降运动,同时伴随有岩浆侵入和变质作用。新构造运动还使白云山的坚硬岩层发生断裂,其中最明显的有南北走向的广州—从化断层与广州—罗浮山断层,前者于“天南第一峰”摩星岭一牛归栏一线东坡的悬崖可见,后者表现在下御书一瘦狗岭一鸡笼岗的变质带上。
白云山现出露的地层主要有条带状混合岩、片麻岩、石英岩以及少量的砂岩、页岩与花岗岩,广泛出露的地层主要是发生变质和混合岩化的变质岩。由于其上部为沙质岩层,下部为岩浆岩顶托,因此下渗水容易在断层的岩层交接处涌出,成为山泉。
地形地貌
白云山地势中间高,南北低,并由东北向西南倾斜。其地貌多变,既有险峻的悬崖,也有深切的沟谷,分布于东西两坡。在白云山顶上的观景点向北向东瞭望,可见两条断层线;往西向瞭望可见多条深沟,沟坡陡峭,相对深度多在100米左右。
白云山为九连山脉向西南延伸的支脉,由30多座山峰组成,主峰摩星岭海拔382米。其是断层上升形成的山块,属岭南丘陵地形,地形略呈斜长方形,呈东北西南走向,东西宽约4千米,南北长约7千米。从高空俯瞰,白云山有点像一个“扁豆荚”。因山坡沿着广从断裂与广州—罗浮山断裂夹角地带的断裂线形成,故白云山的东南和西北坡是一条直线般的长条急坡。
气候
广州市白云山景区地处
北回归线以南,属南亚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气候温和,夏长冬暖,雨量充沛,阳光充足。山区年平均气温21.8℃,7月平均气温28.4℃,极端最高气温38.1℃;1月平均气温13.3℃,极端最低为0℃。无霜期达345天,年降雨量1694毫米,4月至9月雨量占全年的82.1%。
水文
广州市白云山景区集雨面积大,但区内没有河流,地表水仅见溪涧、山泉和水库三种形式。山间溪流随山形流向四面,呈羽状分布。溪涧的源流不长,水流清澈,一般只有2至3千米,流量也不大,但在特大暴雨后会出现山洪。白云山地下水较为丰富,主要类型为
山泉水。
生物多样性
广州市白云山景区是广州城市生态资源、动植物的基因库。其绿化覆盖率达95%以上,共有植物1054种,森林植被群系23个,国家级及省级珍稀濒危植物有
桫椤、樟树、观光木、金毛狗等23种;观察到昆虫185种、两栖类动物43种、兽类16种,有野生鸟类和人工饲养珍稀鸟类228种,国家级及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包括孔雀、
丹顶鹤、虎纹蛙、沼水蛙等。
景区布局
广州白云山景区从南至北共有7个游览区,依次是:
麓湖游览区、三台岭游览区、鸣春谷游览区、
摩星岭游览区、明珠楼游览区、
飞鹅岭游览区及荷依岭游览区。其中,麓湖游览区主要景点有麓湖公园、鸿鹄楼、星海园等,三台岭游览区的主要景点有云台花园、飞瀑流彩、玫瑰园等,鸣春谷游览区主要景点有能仁寺、天南第一峰、鸣春谷等,摩星岭游览区主要景点有九龙泉、广州碑林、摩星岭等,明珠楼游览区主要景点有白云松涛、桃花涧、梅花谷等,荷依岭游览区主要景点为果香园、叠水园、观荷园,飞鹅岭景区的主要景点为广州雕塑公园。景区总计设有5条游览路线。
重要景点
麓湖景区
麓湖公园位于广州市北面,广州白云山景区南端,占地面积205万平方米,其中麓湖的水体面积21万平方米。公园经过多年建设,逐步成为一个以湖光山色著称的城市大型山水园林。园内的景点有聚芳园、儿童乐园、星海园、
白云仙馆等。
鸿鹄楼是一座五层框架结构的中国式楼阁,建筑占地面积为158平方米,建筑部面积548平方米,总高度达24.5米,是广东省内一座较大的古典式楼宇。鸿鹄楼建于1987年,就其建筑高度而言,是广州园林建筑之冠,故有“珠江云山第一楼”之称。楼间刻有“立雨立晴麓湖鸿鹄成双壁,扬风扬月珠水云山第一楼”是取“北有黄鹤,南有鸿鹄”之意。
星海园位于麓湖西岸,占地约15000平方米,为纪念人民音乐家
冼星海而建,在1985年12月1日建成之际还一同举行了冼星海骨灰迁葬仪式。葱翠的绿篱环绕全园,园内有纪念碑、墓道、塑像、纪念馆、纪念廊等设施,以及七十米长的墓道和宽阔的平台,褐红色的大理石基座上安放着冼星海半身塑像,基座底安放有冼星海的部分骨灰,300平方米的陈列室展出了冼星海的生平业绩。为配合广大青少年来园活动,园外广场辟有1000平方米青少年活动场地,设有羽毛球场、地掷球场和户外健身器材等设施。
三台岭景区
云台花园坐落于白云山南麓,占地面积25万平方米,因背依白云山的云台岭及园中的中外四季名贵花卉而得名,是中国最大的西式花园。该花园以世界著名花园——
加拿大的布查特花园为蓝本,在1995年9月28日建成开放的,它的建成结束了“花城”无花园的历史,享有“花城明珠”的美誉。云台花园的整体布局是进园后呈现的宽大台阶及叠水式的灯光喷泉为中轴线展开的,园内名树造型奇特、百花四季吐艳,共有“飞瀑流彩”、地面喷泉广场、滟湖等景点20多个。
“飞瀑流彩”是一组叠水式灯光喷泉,是云台花园的主轴线景点。两则台阶中间的流水沿着101级玻璃阶梯缓缓流下,犹如远来飞瀑。在夜晚灯光的映照下,流水更是流金溢彩,彷如七彩的河,故称“飞瀑流彩”。
玫瑰园是广东地区最大的玫瑰观赏园,园内种植了
黑玫瑰、红双喜、杰乔伊、摩洛哥公主等上百个品种近万株玫瑰,四季花开满园。手指大小的
钻石玫瑰,直径达20厘米的状元红玫瑰,还有稀罕的百年树桩玫瑰,都能在玫瑰园见到。
谊园是体现广州城市外交成果的重要窗口,园区内摆放着外国友城赠送给广州市政府的礼物,包括
瑞典林雪平市的小木屋、新西兰奥克兰市的“永恒的动力”石雕、德国
法兰克福市的“大酒壶搬钵”等。
鸣春谷景区
能仁寺位于白云山南面山麓登山公路的左侧,坐落在玉虹洞内,地势三面环山,占地面积为10000平方米。该寺建于清咸丰、同治年间,由广州市政府于1993年投资修复,1995年5月对外开放。寺内有
大雄宝殿、慈云殿等庙宇,有佛像34尊,对联11幅,主要古迹有虎跑泉、甘露泉、玉虹池、流云飘月、古桥等,还有抗法英雄黑旗将军
刘永福一笔写下的一个高2米、宽1米的红色“虎”字。
天南第一峰位于山顶公园中部东侧,是白云山最著名的景点之一。天南第一峰开发较早,早在南朝梁武帝天监年间(502年~509年),此处就已建有
佛教名刹。景点内有一花岗石
牌坊,是白云山古建筑中唯一保存完好的古牌坊,坊额刻有“天南第一峰”字样。牌坊原为宋代转运使陶定所建,当时作为登
摩星岭的指路牌,是过去登摩星岭的必经之路,而随着白云山建设的发展,牌坊的指路功能早已淡化。后人曾对牌坊作过两次重修,牌坊现已成为一个独立的景点。牌坊所在山地海拔高度约200米,并非白云山最高的山峰。今坊柱上有联云:“云开世外三千界,岩倚天南第一峰”,是以“云岩”景点所作的对联。
云岩,又名郑仙岩,位于白云山山顶东侧崖畔、天南第一峰下沉处,上为峭壁,下为悬崖,为郑安期乘鹤升天的地方。其门前右侧有“红尘不到”四个字,系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
长沙邓万林书。
鸣春谷坐落于白云山的“天南第一峰”与“九龙泉”之间的滴水岩谷地上,占地面积为56000平方米,是一座中国最大、亚洲第二大的天然鸟笼,自1989年9月起对外开放。其命名取自唐朝诗人韩愈《
送孟东野序》文中“是故以鸟鸣春”之意。鸣春谷共分六部分,分别是鸟类标本陈列室、大型鸟笼景区、珍稀鸟展区、鸣禽挂廊区、驯鸟表演区和滴水岩自然景区。放养的鸟类有
丹顶鹤、天鹅、孔雀、黄腹角雉、
蓝马鸡等150多个品种,共5000多只。所以,人们又给它起了一个别名叫“小鸟天堂”。1995年,鸣春谷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评为“中华之最”,故有“中国最大天然鸟笼”之称。
摩星岭景区
“
九龙泉”又叫“安期井”,位于白云山摩星岭碑林内,是白云山知名度最高的泉眼。相传
秦代郑安期为采药到白云山,山上并未发现泉。一天,山上忽现九个长得白白胖胖的童子在嬉戏。一会儿,九童子化做九条彩龙,腾空而去。就在九童子出现的地方,冒出一个泉眼,泉水奔涌而出。因此郑安期把它掏成一井,供人取用。九龙泉亦得名于此。九龙泉水量大,清冽甘甜,泉下瀑布如大小珠帘,是一方名胜。从唐代开始,这里成为了广州市民祈雨之所。泉眼附近原有九龙庵、龙王神祠等,现已不存。
该泉井口直径约1.1米,上砌六角形花岗岩石栏,泉旁绕以龙柱栏板,并竖有行书“九龙泉”花岗石碑,碑高约2.3米,碑与栏杆皆建于
清代。此外,九龙泉水井边安装有“九龙循环喷水”,九龙泉牌坊口处还安装了长14米、高4米的“九龙壁”。该壁采用32块福建青石雕刻而成,总重量达30多吨。
广州碑林位于九龙泉井上方至摩星岭脚地段,其前身为建于宋朝的白云寺。白云寺是广州历史悠久的古寺之一,被毁于抗日战争期间。广州碑林于1992年4月在白云寺旧址上破土新建,1994年10月竣工开放,总面积达16000平方米。碑林采取室内置碑、露天立碑及摩崖碑刻相结合,并与园林造景相交融的艺术形式进行布局,分为摩岩石刻区、南雅堂、仙黑轩三处,共摆置碑刻近300块,不乏历代名士、现代诗人、书法家歌颂岭南风光、歌颂羊城、歌颂白云山的诗词、书法佳作。
摩星岭原名“碧云峰”,位于白云山苏家祠与龙虎岗之间,海拔382米,是白云山最高峰,也是白云山30多座山峰之首,从栖霞岭可达摩星岭门楼。宋、明以前,没有“摩星岭”之名,只有第一山之称,
康熙修《广东志》绘白云山图在卷首称此山峰为“摩星岭”,从此得名。
登临
摩星岭,不同的天气可观不同的景致,晴天可以纵览广州城和珠江三角平原。摩星岭门岗100米处,有一大型塑石,上刻“摩星岭”三字,高6米,宽4米,合为10米,寓意十全十美,吉星高照,称为“吉星石”。摩星岭的牌坊上“锦绣南天”4字,为1965年
朱德委员长登临白云山所题。
明珠楼景区
白云松涛位于云山北路地段,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被评为“
羊城八景”之一。黄白色石英岩上刻的“白云松涛”四个字,是1965年1月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董必武登临此处时的亲笔题词。据说,陶铸同志生前最喜欢来这个地方听涛,并留下著名的散文《
松树的风格》。此景点原种有成片的马尾松林,但由于马尾松树种老化,病虫害较多,观赏价值不高,故更换为优质树种——加勒比松。这片松林大约33万多平方米,经过十几年的茁壮成长,已恢复了林海茫茫的壮观景象。
桃花涧坐落于明珠楼中心景区,是一个以观赏桃花为主的景点。其于1999年和2011年分别进行了两次整体地形地势的扩建改造,占地约5万平方米。相传古代有一位高人,看破红尘,来到白云山,偶遇这山清水秀之地,流连忘返,便隐居下来,平时以种桃花为乐,日久天长,桃花满山遍野,遂得名“桃花涧”。桃花涧是以东晋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为构思主线的中国式山水写意园林,园内种植有白碧桃、寿带桃、绯桃、
蟠桃等多个品种,设有卵石滩、连理亭、桃花岛、《
桃花源记》碑刻等景点,并配有亭廊、塑石以及流水溪涧,已成为了一个观景同乐、采意休闲的场所。
梅花谷位于
黄婆洞水库北侧,占地5万平方米,是集山林生态、旅游景观、文化休闲于一体的景点,于2004年1月建成开放。谷内近千株的梅花树中,含果梅460多株、
美人梅120多株、报春梅34株、杏花30多株以及李花150多株。比较有观赏价值的梅花有
垂枝梅,它的枝条一反普通梅花的特点,如柳条般下垂。大果梅,树冠分为两层,胸径达30厘米,是梅花谷内的主要景点之一。其入口处4株造型梅花别致美观,每株价值数千元。
荷依岭景区
荷依岭游览区又名云溪生态公园,是广州市最大的免费开放式公园。公园建成于2001年9月,于同年10月1日国庆节正式对外开放。
云溪生态公园由果香园、叠水园、观荷园三大部分组成,占地面积28万平方米,其中绿化面积多达25.8万平方米。
果香园是在原来果树科学研究所的基础上调整补种发展而来的,主要种植着荔枝、龙眼、芒果、杨桃等岭南水果。
叠水园是公园的主要景点,它是在原有三个水塘的基础上依山谷地势、自然水体设计建成的跌落式水溪。潺潺流动的溪水,像一条云中小溪蜿蜒而下,“云溪公园”就是借此得名的。水溪两边种植着大量的花灌木及临水植物,和水中的水葱、睡莲、落羽松共同创造了一片层次丰富、色彩缤纷的热带湿地景观。
观荷园内有大红花园和观荷池,大红花园内种植了32个品种的大红花,由于品种不同,大红花也生长得不尽相同;观荷池以观赏荷花为主,池中种植了各色荷花、睡莲。
飞鹅岭景区
广州雕塑公园位于白云山飞鹅岭西侧,占地面积为46万平方米,于1996年动工,为隆重庆祝广州建城2210年而建。这一公园是广州市文明公园之一,也是广州市唯一以雕塑为主题的公园、全国最大的主题式雕塑专类公园,被誉为广州的一部“绿色史书”。其将雕塑与园林、观赏与教育、艺术与历史相结合,用雕塑艺术记载了广州2000多年的历史文化,主要的雕塑作品有《华夏柱》《雕塑大广场》《古城辉煌》等。
西华井,又名“鸡扒井”,位于雕塑作品《“广州风情”街》西侧。井中泉水自石缝中流出,水质极度佳,有“岭南第一泉”之称。相传很早以前,城内缺淡水,
荔湾人与三元里一带的农民都是挑用西华井的水作饮用。明代《广州水记》著者黄谏言:尝广州的名井,此井名列为第一泉。在泉岩之上,刻有“西华井”三个字。如今西华井已用岩石砌围,以作保护。
双溪别墅
双溪别墅位于白云山风景区的北山景区内,坐落在碧云峰下,于1963年在白云山十大寺院之一“双溪寺”的遗址上建成。双溪寺是白云山有名的古寺之一,寺庙毁于抗日时期。“双溪”指在原寺院旁两条绕寺流淌的小溪,名为日溪和月溪,以往“两水绕寺下泄,溪上瀑布交流”,但早已干枯。双溪别墅高1层,为砖木结构,分甲座、乙座,拟作为白云山山庄旅舍的别院接待贵宾。
两座别墅分别修筑于陡坡之上,入口门楼刻有朱德委员长手书“双溪”二字,内庭的高差达15米,房舍错落有致,平屋顶与缓坡屋顶配合,白墙、冰裂纹砌石、漏窗等均具有岭南现代建筑特色。1965年,周恩来总理与陈毅副总理在山庄旅舍与印尼第一副总理苏班德里约会谈,曾下榻双溪别墅。1993年,别墅获
中国建筑学会优秀建筑创作奖。2014年1月,别墅入选广州市第一批历史建筑名单。2019年,其入选“第四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作为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组织实施的历史建筑保护利用试点项目之一,双溪别墅保护修复项目也获得2019~2020中国建筑学会建筑设计奖。
毛利人运动文化村
毛利人运动文化村是一座集休闲、运动、娱乐、旅游观光、购物为一体的民俗村落,将新西兰毛利文化及其地域风情与毛利人运动有机结合在了一起。村落内古老的毛利房舍错落有致,游客可在村中感受新西兰毛利风情,体验毛利文化氛围,观赏毛利人歌舞表演,还可参与毛利人的各种休闲健身运动,如毛利人蹦极运动、高山滑道(也称旱地雪撬)、高山滑草等。
白云晓望亭
白云晓望亭建于1965年,是俯视鸣春谷景区美景的最佳地点,也是观看日出的最佳景点。亭上的横幅“白云山晓望”是
张云逸大将的手书,望亭对联为“千山起白云,万梅争黄昏”。“万梅”是指晓望亭前面原是一片梅林,故有“万梅争黄昏”。
时令景观
白云晚望
“
白云晚望”位于山顶公园“罗伞顶”之颠,依山临崖,建于1964年,由“观光台”与“晚望亭”两部分组成,主要是以观看太阳西下和夜景而著称。早在元代,“白云晚望”便是观万家灯光,珠江渔火的羊城八景之一。宋朝、明朝、清朝的旧羊城八景、新羊城八景,也都少不了“白云晚望”这个景点。傍晚时分,站在晚望亭可看到夕阳西下,天空出现五彩缤纷的晚霞,倚栏远望,云烟淼淼。随着夜色的沉深和明月的初升,花城的灯火愈来愈多,愈来愈亮,势若繁星,灿烂辉煌。此外,在白天登上“白云晚望”,可清晰地观看到广州风貌,也不失为一景。
滴水岩
滴水岩自然景区,位于白云山蒲涧的上源,是宋元二代“羊城八景”之一的“蒲涧濂泉”景点所在地,于2005年5月1日正式恢复开放。滴水岩景区内分滴水岩区、翠微古道、濂泉临瀑区、听涛观鱼区。由于滴水岩是顺山峰岩石节理渗出的泉流汇集地带,泉水出于陡峭山崖之上,落差约为30~40米。晴日,泉水如珠帘悬挂,飘洒如雨;雨季水量增大时,蔚然为小瀑布,泉水在滴水岩之后汇成蒲涧。与滴水岩相连的翠微古道曲折蜿蜒,沿途因地势的不同而构成浅涧、深潭、一线天等自然地貌景观。
四季花木
白云山四季皆可赏花木,观赏植物品类丰富。夏季6月~8月是白云山最高开花时节,12月时白云山开花植物种数最少。白云山最常见的观花植物有
大花紫薇、木棉、美丽异木棉、宫粉羊蹄甲、红花羊蹄甲、凤凰木等,较有特色的观花、观叶植物景观有麓湖路宫粉
紫荆,明珠楼游览区主干道红花紫荆与荷木、鸣春谷游览区主干道大叶紫薇、摩星岭红枫林、荷依岭千年桐等。
文化活动
郑仙诞
郑仙诞又称“鳌头会”“白云诞”“广州第一诞”,是白云山原有最重要的民俗节日。东晋时期,为了纪念郑安期(郑仙)在广州悬壶济世的大爱,时任广州刺史罗友倡导确定农历七月二十五日为“郑仙诞”。直至清末,“郑仙诞”都十分风盛,后因战乱和历史原因,这一风俗才逐渐衰落。
为复兴“郑仙诞”民俗活动,自2012年起,在白云山管理局的大力支持指导下,鸣春谷管理处已连续举办数届郑仙诞旅游文化节。郑仙诞旅游文化节为一年一办,在原有的上山打地气、摘菖蒲、沐灵泉的传统习俗上,增设了郑仙巡游、木偶荟萃、郑仙诞会、文化论坛等系列活动。2015年,白云山郑仙诞项目被列入白云区第四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白云山潮墟
2021年元旦期间,白云山举办了“白云山潮墟”活动。该活动旨在弘扬传统非遗文化、
岭南艺术,于现场设置了非遗潮玩区、车尾厢集市、助农绿色区、岭南佳品区、集市特色区、街头艺术区、游乐互动区、潮人电竞区和1个主舞台展演互动区。其中,非遗潮玩区展示西关打铜工艺、广州榄雕、茶坑石雕刻技艺、粤式月饼印雕刻等非遗传统技艺,车尾厢集市售卖各种手工艺精品以及手办、模型等潮物,街头艺术区有艺术家进行现场人像素描、即兴DIY制作等艺术创作,潮人电竞区则为电竞玩家、潮人提供了现场交流和竞技的平台。
其他活动
白云山景区每年举办“听见花开云山兰韵”、郁金香展、“云享山音”等各类花展、灯展50余场,开放5个草坪供市民游客搭帐篷、铺设地垫;每年开展
重阳登高、新春开年跑和“广州100”越野赛、“千年古驿道”徒步、“活力羊城桨下麓湖”水上副产品动等体育活动20余场,并在山北明珠楼和山南知青亭等场地设置可供游客免费试用的乒乓球运动设施;每年举办“探寻云山之美关爱身边自然”科技创新嘉年华、“庄园中的‘礼帽’”等科普宣传等活动40余场,在活动中开展生态文明宣传。
开发与保护
2009年10月,《广州市广州白云山景区总体规划》通过了国务院审批。
2019年起,白云山景区开始落实省委、市委决策部署启动“还绿于民”工程。
2020年7月29日,《广州市广州白云山景区保护条例》完成第三次修正。
2023年4月,中国首单公园城市景观林保险——广州白云山景区景观林保险签单生效,为景区3万多亩城市景观林木提供了6000多万元的风险保障。
相关文化
历史人物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北宋诗人、词人、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绍圣元年(1094年),苏轼被贬岭南,安置惠州,于9月穿越大庚岭,顺北江而下,来到广州。他听说广州常发生瘟疫,十分关注此事,还为此写信给他的朋友广州知州王古。在写给王古的信中,苏轼提议在滴水岩下凿一石槽,承蓄百尺飞涛之水,再用五管并排的大竹筒,顺着地势将泉水分引到城内各个小石槽,方便居民就近引水。他还推荐邓守安负责此项工程。这个方法得到采纳后,令广州市民受到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土自来水”之惠。
李昴英(1201年~1257年),字俊明,号文溪,番禺(今广州)人。宝庆二年(1226年)进士,是广州历史上第一位探花,绍定间任临汀推官。嘉熙间,其历任秘书郎、宗正丞、著作郎。淳佑初,官吏部郎,累擢龙图阁待制、吏部侍郎,后归隐文溪而卒。李昴英立朝有节,弹劾不避权贵,直声卓著。其词作受辛词影响,风格清劲苍秀,著有《文溪集》、词集《文溪词》。他曾在白云山筑有玉虹饮涧亭和小隐轩,后在原址上建成能仁寺。
刘永福(1837年~1917年),又叫刘义,字渊亭,祖籍博白,生于防城,长于上思,落籍钦州。同治元年(1862年),他被清朝廷封为提督。刘永福于光绪廿年(1894年)调驻台湾,在台力抗日军,但得不到政府援助,至弹尽援绝后来到广州,居于白云山下沙河镇。晚年的刘永福除回家乡钦州外,多在沙河镇居住,于闲暇时常到白云山游览。其曾在能仁寺门口写下一大“虎”字,勒石刻铭,又曾与冯子材游,在能仁寺后山畅叙,“将军岭”因其而得名。
诗词文章
唐代诗人
杨夔(kuí)作《题郑山人郊居》:谷口今逢避世才,入门潇洒绝尘埃。渔舟下钓乘风去,药酝留宾待月开。数片石从青嶂得,一条泉自白云来。竹轩相对无言语,尽日南山不欲回。
“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作《赠蒲涧信长老》:优钵昙花岂有花,问师此曲唱谁家。已従(cóng)子美得桃竹,不向安期觅枣瓜。燕坐林间时有虎,高眠粥后不闻鸦。胜游自古兼支许,为采松肪寄一车。
宋朝诗人
白玉蟾作《景泰晚眺》:海岸孤绝处,晴沙露远汀。潮花人鬓白,山色佛头青。夕照雌黄笔,秩烟水墨屏。天空彩月冷,鹤梦几回醒。
清朝诗人
杭世骏作诗《白云寺》:白云山中白云寺,僧与白云互主宾。有时山僧踏云出,白云与僧作主人。
民间传说
郑仙号安期生,原名郑安期,传说是
山东琅琊方士,南来广州,在白云山一带行医采药。因采得九节菖蒲,救活一热毒攻心濒危老人,为秦始皇获悉,诏令采来进贡。郑安期不愿以仙药为暴君延寿,在七月二十四日于蒲涧浪泉侧绝壁处跳崖自尽。突然一只大仙鹤飞来,展双翼把他驮到天上,白昼飞升。人们为了纪念他,便在白云山麓修建了一座郑仙祠。
元代女纺织家
黄道婆年少时家境贫苦,又遭封建家庭压迫,便由原籍上海流落到海南崖州,向黎族人民学习纺织技术。转眼间几十年过去,黄道婆从少女变成了老太婆,思乡心切,便踏上回乡之路,途中,黄道婆经过广州,看到此地贫穷落后,曾在白云山小住,并向当地人民传授纺织技术。为了表达对黄道婆的敬仰和怀念,人们便将此地称为“黄婆洞”。
影视作品
2021年1月22日,于白云山取景拍摄的电影《
小伟》于中国各大院线上映。电影《小伟》原名《慕伶,一鸣,伟明》,电影剧情来源于导演黄梓的真实故事,其中充分展现了广州的风土人情。这部影片在2019年获FIRST青年电影展评审团大奖,在2020年获得第23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亚洲新人奖”最佳影片提名,还登上“第十届北京国际电影节最快售罄影片榜单前十”。
所获荣誉
1963年,广州白云山景区“白云松涛”景点被评为“
羊城新八景”之一。
1986年,广州白云山景区“云山锦绣”景点被评为“羊城新八景”之一。
2002年5月,广州白云山景区被国务院审定为第四批“国家重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同年,白云山“云山叠翠”景点入选“羊城新八景”。
2005年,广州白云山景区入选中央文明办、建设部、
国家旅游局拟表彰的“全国创建文明风景旅游区工作先进单位候选名单”。
2006年2月,白云山挂牌“全国创建文明风景区工作先进单位”。同年,白云山还获评国家风景名胜区综合整治先进单位。
2011年,广州白云山景区被评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同年,白云山“云山叠翠”景点再次入选“羊城新八景”。
2021年,广州白云山景区获评第六届“
全国文明单位”,还被授予“广州地区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成绩突出单位”称号。
2022年,白云山入选《广州市地名保护名录(第一批)》。
价值意义
历经了亿万年的地质演变,白云山终成“羊城第一秀”。其有着十分浓厚的文化沉淀,最早可追溯到山北黄婆洞的新石器时代史前文化的遗址。从宋代至今千余年间,白云山先后8次被列入羊城八景,是广州城中获评次数最多的地点。经过千年的文化熏陶,这座山蕴藏着这座城最深的韵味。对广州市民而言,白云山不仅仅是地理意义的山,更是融入了广州人精神的山,彰显了一种属于广东人的生活态度。
争议事件
2024年10月2日国庆假期期间,广州白云山景区的“白云飞索”项目发生事故,三分钟里两名游客被困高空。对此,白云山景区相关工作人员10月5日回应称,事故因游客体重太轻导致动力不足,当场已经安全接回,设备的检测都是安全合格的。
旅游信息
交通
门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