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夕照山下
雷峰塔遗址西侧。园中水木清华,交映绀碧,天光云影,绝底明漪。寺后丛植万花,浓淡相间。山石荦确,堆叠玲珑,而一径通幽,别成风景。棋枰琴榻,位置得宜,左祀月下老人。
原为宋朝名园“翠芳园”。清雍正年间郡人汪献珍重加茸治,易名慈云,增构亭榭,杂莳花木,沿堤为桥,以通湖水。清
乾隆皇帝南巡时(1757)赐名“
漪园”,并书“香云法雨”匾额。后来,又改名“白云庵”。咸丰年间(1851—1861),被战火焚毁。
光绪年间(1875—1908),杭州著名藏书家丁松生重建。丁松生是饱学之士,重建白云庵时办了几件雅事,更引得游人如痴如醉。第一件雅事,添了许多颇具雅趣的描联,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瓶添洞水盛将月,袖挂松柏惹得云”;“愿将佛手双垂下,摩得人心一样平”。最有趣的是弥勒殿前的一副诙谐长联,常引得游人忍俊不禁:“日日携空布袋,少米无钱,却剩得大肚宽怀,不知众檀越信心时用何物供养;年年坐冷山门,接张待李,总见他欢天喜地,请问这
头陀得意处是什么东西。”第二件雅事,在庵中塑了一尊“月下老人像”,并配上一副楹联;“愿天下有情人,都成了眷属;是前生注定事,莫错过姻缘。”还印了些词义模棱两可的签书,每一对来此求签的恋人,都会被这“俗”中赏“雅”的文字游戏,引得痴情更笃,以致终身难忘。
1907年,徐锡麟在奔赴安庆前就曾在此庵中居住多日,其间,他曾约秋瑾、马宗汉、陈伯平及吕公望等人来白云庵,密商
安徽、
浙江同时发动起义等事。同盟会的陈英士、黄郛、戴季陶也曾多次到过白云庵。先后来此密商革命大事的革命党人有蔡元培、章太炎、褚辅成、王金发等。
1911年10月10日,
武昌起义爆发。陈英士、庄子盘、姚勇忱等迅速从上海赶到杭州,邀集革命党人朱瑞、顾乃斌、褚辅成、葛敬恩、俞炜、吴思豫、童保暄、傅其永等人在白云庵开会,密谋迅速发动起义事项。
中华民国成立后,孙中山先生曾到访白云庵,并题写了“明禅达义”的匾额,纪念已隐居海宁古刹的得山和尚。
抗日战争爆发,白云庵遭日军焚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