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安寺白塔
北京市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永安寺白塔,又称北海白塔,位于北京市西城区文津街1号北海公园永安寺内,始建于清顺治八年(1651年),是一座藏式喇嘛塔。
历史沿革
清顺治八年(1651年),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应西藏喇嘛恼木汗之请修建白塔寺及白塔。
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永安寺白塔受地震影响受损,后重修。
清雍正九年(1731年),永安寺白塔受地震影响受损,后重修。
1964年,永安寺白塔修缮。
1977年,永安寺白塔修缮。
1993年,北海公园管理处对永安寺白塔进行修葺。
建筑格局
永安寺白塔位于永安寺善因殿后山顶,藏式喇嘛塔,由塔基、塔身和塔顶三部分组成,高35.9米,塔身立于白石须弥座上,呈覆钵式,最大径14米,正面有壶门式眼光门,内刻藏文咒语。塔身上部有细长的相轮(又名十三天)和铜质华盖,最上为婆金火焰宝珠塔刹,整个塔身有306个通风孔。塔内有一高九丈的通天柱,柱顶放一金盒,内装舍利。塔下藏井内有旱船、佛龛、供桌及喇嘛经文衣钵和法物等。
文物遗存
永安寺白塔完全按照藏传佛教(喇嘛教)和塔式修建,通体为白色。上部塔身为覆钵式,最大直径约14米。顶部为两层铜铸镏金华盖,下层为地盘,上层为天盘。地盘重约2000多公斤,下面铸有4个预埋的铁环,悬挂着4根牵杆,将整个华盖与塔身连在一起。地盘下面挂有16个铜制风铃,每个铜铃重约8公斤,铜铃成六角形,外面铸有六字箴言,风铃内挂着十字悬垂,下面坠有十字交叉的风叶。天盘直径约3米,重约1500公斤,铸有浮雕的轮、螺、伞、盖、花、瓶、鱼、结,这8种图案均有吉祥如意寓意。天盘中间成半球形圆顶,圆顶的上端有矩形底座,在矩形底座之上托有鎏金火焰宝珠塔刹,包括铸铜镏金半月和太阳,月下日上。日上为倒卷莲花须弥座,托有桃心,心的四周为火焰纹,象征佛法如日月一般光芒四射,永照大地。华盖顶上为镏金火焰宝珠塔刹。塔身下承以高大砖石方形台基。塔座为折角式须弥座,每边宽约18.2米。塔身高35.9米,如果以底边至塔刹顶计,高度约为40米。正面塔门有壶门式眼光门,门外刻有由藏文八个字重叠交错组成的“十自在图”。
永安寺白塔内部中空,里面建有佛龛,以银盒奉舍利子,地下有藏井,藏有旱船、喇嘛经文、衣钵和佛教法物以及织品、五谷、药材、茶果等贡物。
文物价值
永安寺白塔自建成以来一直是皇城北海的象征,也是中国佛塔中皇家佛塔的经典之作,同时也是藏传佛教入主中原帝都的象征,中国汉藏佛教在清代融合的开始。
文物保护
1957年10月28日,包含永安寺白塔在内的北海、团城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北京市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1961年3月4日,包含永安寺白塔在内的北海及团城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永安寺白塔位于北京市西城区文津街1号北海公园永安寺内。
交通路线
北京市内乘坐101、103、109、124、128路公交车,在北海站下车前往。
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距离永安寺约4.1千米,驾车约23分钟。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05 02:15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建筑格局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