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墓
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白居易墓,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唐代香山寺遗址的如满和尚塔旁,占地40亩。
历史沿革
《旧唐书》记载会昌六年(公元846年)白居易卒,“遗命不归下邽,可葬于香山如满师塔之侧,家人从命而葬焉。”
地理环境
白居易墓坐落在琵琶峰巅,背靠龙门东山主峦,前面是陡峭的土坡,坡下边是宽宽的伊河。
历史文化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772—846年),晚年定居洛阳履道里(今洛龙区狮子桥、 贺村大屯一带),卒葬龙门东山琵琶峰顶。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公元772-846年)的墓园,也称白园,位于洛阳香山的琵琶峰上。1961年,国务院公布白居易墓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洛阳市政府拨款110万元重修白园,1985年建成开放。
苍松翠柏簇拥的白冢,就卧在“琵琶”端首。墓园的墓体区,白居易于唐武宗会昌六年(公元846年)八月逝世后,遗体就安葬在这里。一座半圆形的墓冢前,立有“唐少傅白公之墓”碑,周围苍松环立,翠柏成行,山花簇拥,庄严清丽。站在这儿,东眺嵩岳少室隐约可见,西瞰长桥卧波水平如镜,北顾邙山蜿蜒起伏,南望窟龛密如蜂巢,游目骋怀,妙趣倍增,不少游人在此流连忘返。
墓前石碑
白居易墓前立有高大石碑3块,其中1块上刻“唐少傅白公墓”6个字。登高望墓,形似琵琶,白墓所在之丘为“琴箱”,其东南是长长的芳草墓道,四周围以齐整的冬青,翠绿色的草地中央,三根“琴弦”清晰可见,此即为琵琶的“曲颈”。诗人精通韵律,又作千古之颂的《琵琶行》。此山、此墓、此龙门之地,是他长眠的最佳之处了。
轶事典故
白居易晚年寓居香山,又号“香山居士”,埋葬于香山,既符合诗人生前的心愿,又暗合了其传世名作《琵琶行》的意蕴,可谓独具匠心,令人赞叹。有人说,诗人生前喜欢伊阙(今洛阳龙门)风光,特意嘱咐后代将他葬在这里,好在死后也能静静欣赏伊阙胜景。
不过也有人说,诗人葬在琵琶峰巅是另外的意思。白居易在官场中浸淫多年,日益认识到官场的黑暗。到了晚年,诗人仕途灰暗,所以也不希望后代再步自己的后尘。于是,诗人留下遗嘱:从今后代再不要做官。他见琵琶峰前面陡峭,下临阔水,是块绝地,是选墓址的忌讳之处,就故意舍弃北邙那人人向往的风水宝地,将自己的墓址选在这前临绝地的琵琶峰巅,以断了自家的官气
白居易的后代,不知是自觉遵守祖训;还是真给诗人断了官气,当官的还真是寥寥。
考古发掘
文献记载白居易卒后葬于香山寺如满和尚塔旁,而在2022年考古发掘工作中,发现的另一处塔基遗迹推测很有可能是如满和尚的墓塔,也就是说白居易的墓葬也有可能在后续发掘工作中被发现。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16 14:15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地理环境
历史文化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