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岘村
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下辖村
白岘村位于长兴县西北部,距县城27公里。因村西2公里的白岘岭(产煤)而得名。据清《长兴县志》载:“白岘岭多白石,如凝云积雪,故名。白岘村属至德区西北乡第十二图七十庄,距城九十里。”白岘原是一个自然镇,村民居住集中,涧水汇流于此,间有鹅卵石街道。
历史沿革
抗日战争时期,这里集市繁华,有“小上海”之称。19 49年后属白岘乡第四村,1956年10月建立第四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10月属煤山人民公社白岘管理区四社,1959年建立白岘大队,1961年属白岘人民公社,1984年改为白岘村,隶属白岘乡。辖白岘、丁两个自然村,13个承包组。1992年有521户、1730人,有毛竹山5880亩、茶山860亩,耕地601亩,其中水田450亩。
地理
白岘地处低山丘陵,四周为海拔300多米的山,北与和罗村 为邻,西与尚阳村相连,南与槐坎乡相接,东与访贤村毗邻。气候温和湿润,溪涧纵横,山水丰沛;山上土质肥沃,盛产毛竹、茶、笋、薪柴,地下资源有石煤和含3000大卡左右的低能量。白岘虽处群山,但交通方便:县、乡公路直通村里,且与安徽广德县有县道相通;北出,翻过襄王岭与江苏宜兴张渚镇相通,此道为抗日战争时期主要通商道路。
白岘靠近苏、浙、皖三省交界点的三州山,地形起伏多变,毛竹、林木的覆盖率较高,在军事上隐蔽,且进退方便。1943年冬,新四军十六旅进驻白岘、槐坎,在这里建立了抗日根据地。时十六旅独立二团机关和苏浙二地委及专员公署驻在白岘镇。1944年7月,在纪念抗战七周年时,白岘乡乡长杨家乐(白岘村人)和白岘镇上的开明绅士吴伯民、施恩等10多人联名通电蒋介石,要求团结抗日,一致对外,并捐田、捐款,以实际行动支援新四军抗日。1945年1月,苏浙军区成立前后,十六旅兵工厂设在白岘附近的水竹?民房,二分区卫生所、被服厂均驻在丁村。新四军在天目山三次反顽战役中,白岘乡(小乡)和白岘村的群众踊跃支前,参加担架队,送粮、接收伤员。解放战争中,人民解放军渡江后,二十四军、三十三军会师白岘,在广德以北的独山、门口塘、流洞桥一线围歼国民党二十军、六十六军。
经济建设
集体经济与第三产业
白岘村的集体经济和第三产业大学生。现年33岁的施国平在美国哈佛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万海川在中国科技大学任教授。还有吴全兰、吴志金等在国家高科技单位当专家、教授。村里的文盲、半文盲由共青团支部和民兵连帮助其脱盲。
开展业余文化活动
80年代,村里以俱乐部为阵地,民兵为骨干,在村民中开展业余文体教育活动。全村建立了“七室四队三场一站”,即电视、棋类、乒乓、学习、广播等室,电影、篮球、文娱、乒乓队,电影、篮球场、科技推广站,有专人管理和活动制度。乡流动图书馆近万册书,每季度进村一次,出借图书100多册,在青年中开展“振兴中华读书活动”;利用广播、科技推广站,向群众传授农工商致富知识;农民篮球队12名队员在每年国庆节
村里形成尊老爱幼、团结互助的好民风
全村1户烈属、5户五保户,青年人以自然村为单位,组织送温暖小组,定期帮助砍柴、打扫卫生。对失去劳动能力的老年人每月在生活上补助2~8元;五保户的吃、住、穿、医药费全包,村民发生意外灾祸,给予救济。1985年在第一次评“五好家庭”时,全村有38户被评上,占总户数(单身汉除外)的10%,其中9户是村干部。一次邻村尚阳石煤矿发生大塌方,5位职工被压在3米深的泥里。白岘村青年闻讯后,都赶去抢救,为了不使埋在泥石中的人受伤,抢救人员用双手扒土石,整整扒了2个多小时,好多人的手指头磨出了血仍坚持干,终于救出了4名职工。一次村里山洪瀑发,激流滚滚,威胁到村民的生命财产,全村几十名青年自发组织抢险突击队,不顾个人安危,哪里有险就往哪 里冲,减少了村里的损失。
白岘村经济的发展和好民风的树立,主要是靠了村党支部一班人的表率作用,无论是过去的支部书记刘有生、盛才林,还是现任支部书记顾晴远,都是以身作则,率先垂范。1992年春,村党支部决定,22名共产党员和村干部参加义务修路,全部出动,修好了村区1公里长的路。接着吸收护林员参加,搞了3天义务植树,栽上了1900多株板栗(50亩)。党支部和村民反复商量,制订了约束自己的村规民约:提倡尊老爱幼,反对虐待老人和小孩;提倡科学,反对封建迷信;提倡礼貌待人,反对一切不文明行为;提倡新事新办,反对铺张浪费;提倡劳动致富,反对不劳而获等,使村里的文明建设走上制度化。1985年,白岘村被浙江省人民政府授予“文明村”称号,成为长兴县第一个省级文明村。
特色农业
简介
白岘村地表资源十分丰富,林农产品主要有各种木材、毛竹、茶叶、金桔、生姜、香菇、木耳等。山上有红木、楠木、箬叶、水电,地下藏有、金、硅、铜、粉石英、瓷土、水上漂流和大理石等大量矿产资源,特色产品主要有茶、杜鹃花卉盆景、箬叶、丝瓜络系列保健品、纯天然野生蔬菜和豆腐等。
箬叶
白岘村是著名的箬叶采摘之乡,由于箬叶都生长在深山老 林,许多农民都要骑着摩托上山采摘箬叶,不但工作强度大,而且危险多,为此,村委因势利导,引导农民在自家的荒山荒坡试种箬叶,同时派出技术人员进行指导。
乌鸡
乌鸡主要分布在浙江省长兴县白岘村境内,因白岘村气候湿润、空气清新、森林覆盖率高,地理环境十分适合绿色农副产品的培植生长。乌鸡受外来鸡种的影响较小,几乎没有受到其他鸡种变异、同化的现象,一直保留着乌鸡的原种特征。
乌鸡冠暗红色,下端肉髯黑色,公鸡冠形较大,呈深红或乌红色。毛形为片羽状,有部分鸡羽毛外翻,毛色以黄色为主,夹杂有少量的白羽毛或黑羽毛。羽毛紧凑,色泽光亮,体型纤巧,成年母鸡一般体重为1-1.5公斤,成年公鸡为2-2.5公斤,乌皮、乌舌、乌肉、乌骨、乌爪为其主要特征,形成十分突出的“五乌”特色。乌鸡具有肉质嫩滑、香气浓郁、味道鲜美、甜而不腻、脂肪少,瘦肉率高、滋补性强、口感好等特点,是当地款待贵宾的佳品,也是滋补产妇、体弱多病者的上等补品。
当地对乌鸡的食用颇为讲究,按民间的习惯以毛色而论;黄毛乌鸡滋补性能最佳,翻毛乌鸡可祛风湿,滋阴润肺;白毛乌鸡具有性寒降火、清凉散热之功。特别是阉割后的乌鸡,肉质最为上乘。
乌鸡适应性强,抗病性好,但生长缓慢,个体较小。前期生长性能较好,尤其是伏鸡(夏天)、秋鸡最为明显,后期生长较为缓慢,一般3月龄小鸡体重可达0.6公斤,后3个月增重平均只有0.5公斤左右,需要6-8个月才能达到成年鸡的标准体重。该鸡产蛋周期比较稳定,鸡群之间没有明显差异,母鸡初产体重在750克以上,公鸡性成熟期在120天左右。一般年产蛋80-100枚,蛋重在40克左右。
种蛋受精率在80%以内,当地孵化方式采用传统的母鸡孵化,每年分春夏秋冬四季,生长性能伏鸡(夏天)最佳,鸡的品质以秋鸡为上等,成活率均在80%左右。春冬季育雏与夏秋季相比难度相对较大,雏鸡要注意保温。
茶俗文化
白岘村人喜饮茶,遇客先让座,再敬一碗茶,嘴里还说道:“坐下当、戏下当、吃碗茶当”(方言,意思是坐下来歇会,吃碗茶再走)。茶区别于外地茶的标志是以佐料下茶,故称喝茶为吃茶。茶中以佐料的不同可分为仁乡茶、奉乡茶、泰乡茶、怀远茶和什锦茶等。佐料大多以茶叶菊花、黄豆、芝麻、萝卜、生姜、柑桔皮等,有的还辅以花椒、桂花、茶弓。泰乡茶还以爆米或玉米为主要茶料,既解渴又饱肚。
主人
人以茶待客极讲礼仪。宾客光临,男主人陪坐,女主人泡茶,茶料越丰富,表示对客人越尊敬,故每向客人敬茶时总要说:“没么向哦”(方言,意思为茶料不多)。泡茶不宜太满,俗称:“茶泡浅,酒斟满”,又云:“姨婆(指不懂礼者)泡茶满盅盅,大姑(指懂礼者)泡茶大半盅。”接待贵客,茶料须下得丰富,所泡之茶要做到“上不见水,下不见底”。向客人 敬茶,有用手端和盘托两种。来客只一二人,上茶一般用手端,如果来客多,便用盘托送。多以长幼尊卑定送茶顺序。送茶时,送茶人不能与客人正面相对,而要侧身上前;同时说声“请吃茶”。上完茶后,退时也不可背对客人,要侧身而退。送茶时,托盘可以无方向,但茶碗碗把应朝客人。用手送茶时,也不能捏住碗口,而要一手托碗底,一手帮衬碗把向着客人,双手递送。如果是双手都端了茶,应说“对不起,一只手咯”,以表示歉意。
客人
客人吃茶也有一定规矩,接茶要用双手,茶碗一般端在手中。如暂时不吃,应放在桌上或茶几上,不能随意放在地上或其它地方。茶吃完后如主人未来收碗,应自行将茶碗放回茶盘。客人告辞时,应说“多谢茶”。 旧时民间男女相亲俗称“看大姑”。
相亲之日崽哩(男方)来到姑哩(女方)家,男女能否相成亲,要看“三碗茶”。第一碗是姑哩端上的待客茶,不管姑哩是否中意,这碗茶崽哩只管吃。但端第一碗茶时,姑哩会仔细观察崽哩,并决定中意否,如不中意第二碗茶就由母亲或家嫂端来,崽哩见后便起身告辞。如中意,由姑哩再端出第二碗茶,这回由崽哩决定中意否,如不中意可推托离去。如中意,姑哩在端第二碗茶(即定情茶)时,崽哩要将礼金放于茶盘里,称“压茶盘”。第三碗茶双方基本定终身。
白岘村人每逢红白喜事,主人都设一茶房,请几位妇女专门准备泡茶,为亲朋好友敬茶。民间请艺匠做工,主人还在工间奉上茶水和小吃称之为“歇茶”、“歇伙”或“过昼”。
地图信息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11-30 21:14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地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