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帽胡同
始建于元朝大都城中的老北京胡同
老北京胡同名称。胡同的变迁,京味的东西不一定都源自北京当地,单说胡同一词就是700多年前传入的蒙古语,也即元朝时在大都城建筑格局中所使用的专有名词。通俗的讲 胡同是北京街巷的总称。他之所以成为代表性名词,正在于他拥有相当的规模,以及作为群体而集中展现出的地方特色。
变迁
京味的东西不一定都源自北京当地,单说胡同一词就是700多年前传入的蒙古语,也即元朝时在大都城建筑格局中所使用的专有名词。通俗地说,胡同就是北京街巷的总称。它之所以成为代表性名词,正在于它拥有相当的规模,以及作为群体而集中展现出的地方特色。
胡同始建于元朝大都城中,那时以六步宽(9.3米左右)为限。作为住宅院落连接后形成的通道,胡同均按规制建于坊中。坊中的土地按八分一份分给奉诏而来的居民,并令其按规定建筑房屋。当格局规矩齐整的房屋连接成片时,它们中间的通道也就形成了格局规矩齐整的胡同。此时的胡同特指六步宽的通道,再宽些的是小街和大街。
明朝采取了促使更多居民来此定居,统一建造了廊房,还扩建了外城,于是胡同数量大增。此时所说的胡同依然整齐对称地排列在中轴线的两侧,维持着北京城壮如棋盘的规则布局。
清朝时,既没有像元朝那样封地也没有像明朝那样建房,却把汉人驱逐出城,内城仅供旗人居住。被逐往城外的汉人匆忙盖房用以栖身,胡同就不那么规范了。胡同
四合院
如果说,胡同是北京街巷的集合名词,那么,四合院则是北京传统住宅建筑的典型代表。四合院,也即东西南北四面皆建有各自独立的房屋,并且合围而形成宽敞疏朗的院落。坐北朝南的为正房,东西两边相对的是厢房,坐南朝北的称为倒座。院门一般开在东南角。四合院从外在的规模到内在的居住分配,都体现着区分严格的等级界限。就外在形式来看,小四合院,只有一个院落,南房北房各三间,东西厢房各两间。卧砖到顶,清水脊门楼。中四合院,有内外两进院落,正房五间并带有耳房。大四合院,现在所存的王府可以找到当时的特征:院落分为数进,抄手游廊连接房屋,并带有花园。正房前出廊后出厦,宫殿式门顶,木雕莲花瓣倒悬在门的两旁,称做垂花门。就居住分配而言,家长居正房,晚辈住厢房,倒座一般用于书房和客厅。四合院一排排的相连,每排之间用于通风、采光的间隔地带就是作为通道的胡同,住在四合院的人们的出入总要通过胡同。于是,一排排胡同和由它们连接的一排排四合院共同构成了北京的特色格局。
最短胡同
最短的胡同:琉璃厂东街东口,桐梓胡同东口到樱桃胡同北口的一条东西走向的胡同,原称一尺大街,约为十来米长。最窄的胡同:前门大栅栏一带的钱市胡同中间最窄处为44厘米,仅有供单人通行的空间。古老的胡同:位于宣武区长椿街国华商场后侧的三庙街一带,迄今已经有九百余年的历史,也就是说,这是辽时的建筑遗留,在元建大都城确立胡同在都城格局中的重要地位之前就已经存在了。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05-06 15:31
目录
概述
变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