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店秧歌
传统民间舞蹈形式
白店秧歌是山西省侯马市白店村独有的一种传统民间舞蹈形式。从当地出土的金代砖雕上可见类似的舞姿,证明其至少有600余年的历史。在旧社会,白店秧歌主要见于每年农历三月十八日汾上村娘娘庙的祭神活动中。解放后,它已成为当地劳动人民欢度喜庆节目的活动形式。
遗产信息
遗产名称:白店秧歌
遗产编号:Ⅲ-4
类别:秧歌
级别:省级
表演角色
表演者6人:领头是老汉,饰山羊胡须,戴凉帽,穿月白色箭衣,腰系黄色缎质长板带,外套土黄色团花马褂(穿右袖、掖左袖),左手打伞,右手执羽毛扇;男鼓手头戴软胎罗帽,额前插茨茹叶,穿黑色夸衣、灯笼裤,腰系白缎板带,脖颈挎直径30厘米、厚7厘米的扁鼓,并用另一条带挂于腰间;击小锣者2人,戏曲武生装束;拍小镲者2人,戏曲武旦打扮。
舞蹈形式
作为一种传统民间艺术,白店秧歌舞蹈动作别致,风格独特。打伞者上肢动作梭角鲜明,下肢动作顿挫、梗直,颇似木偶,面部表情庄重严肃;鼓手的造型多是半蹲踏步,动作猛虎下山般扑跳,击鼓时双手快速向上飞扬,形成“矮、扑、扬”的特点;击锣者舞动时,双手不停地划向头的左、右两侧,下肢灵活地左窜右跳,强调“晃”劲,亮相多成弓箭步;拍镲者迈着轻如流水的圆场步,随着拍镲动作,腰部顺势左右扭摆,显得特别“俏”。他们在打伞者的带领和指挥下,各人边敲打乐器边跑“蒜辫”、“剪子关”、“蛇蜕皮”、“二龙出水”等队形,然后停下来唱一段民歌小调,接着再跑队形,如此反复,可长可短。
曲调特点
演唱曲调优美动听,有独唱、对唱,也有在打伞者领唱下的合唱,并有方言数板。传统曲调有《观灯调》、《小踏青》、《流油头》、《恨媒婆》等。
最新修订时间:2022-07-18 19:11
目录
概述
遗产信息
表演角色
舞蹈形式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