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
抱朴子‧极言》记载:“穷神奸则记白泽之辞。”(想要知道鬼神怪异之事就要记住白泽说的话)
南朝梁《
宋书·
符瑞志》记载:“泽兽,黄帝时巡守,至于东滨,泽兽出,能言,达知万物之精,以戒于民, 为时除害。贤君明德幽远则来。”(黄帝有一次巡狩到东海海滨,泽兽出现,能说话,通达知晓万物之情理,用以告诫百姓,为当时社会除害。贤能君主圣明德行幽深就会来临)
唐朝《
开元占经》卷一一六引《瑞应图》云:“黄帝巡于东海,白泽出,能言语,达知万物之精,以戒于民,为除灾害,贤君德及幽遐则出。”
北宋《
册府元龟》卷二十二记载:“帝南巡狩,至于东滨,泽兽出,能言,达万物之情。”《
云笈七签》卷一百引《
轩辕本纪
明朝《
明集礼》卷四三引《符瑞图》云:“泽兽者,一名白泽,能言语,达万物之精神。王者明照幽远则至。黄帝巡守至于东海,泽兽出,言以戒于民,为时除害。”《新刊古今类书纂要》卷八《走兽部·狮子》记载:“狮子一名狻猊,一名白泽,能食虎豹,声吼如雷,日行五百余里,外国所产。”
清朝《
渊鉴类函》卷四三二“白泽”条引《
山海经》云:“东望山有兽,名曰白泽,能言语。王者有德,明照幽远则至。”《渊鉴类函》卷四三二又引《黄帝内传》云:“黄帝巡守,东至海,登桓山,于海滨得白泽神兽,能言,达于万物之情。因问天下鬼神之事,自古及今,精气为物、游魂为变者,凡万一千五百二十种,白泽言之,帝令以图写之,以示天下。”《
巢林笔谈》卷六称白泽是
文殊菩萨的坐骑:“曾在寒山证法音,偶骑白泽下珠林。”
《白泽图》(又名《白泽精怪图》)是中国的妖怪之书,历史可以追溯到黄帝时期,据说黄帝东巡至海滨,遇到一头神兽白泽,白泽是祥瑞之兽,能口吐人言,通万物之情,晓天下万物状貌。白泽给黄帝讲述了天下妖怪的情形,共计一万一千五百二十种,黄帝命人记录下来,这便是《白泽图》。《白泽图》在敦煌莫高窟出土了残卷,现残卷仅两卷,分别收藏于
法国国家图书馆和
大英图书馆。
唐至清,“白泽”是皇帝仪仗旗队中图识之一。《
旧唐书·职官志·武官·左右金吾》记载:“凡车驾出入,则率其属以清游队,建白泽、朱雀等旗队先驱,如卤簿之法。”《
新唐书·卷二三上·志第一三上》记载:“清游队建白泽旗二,各一人执,带横刀。”《
宋史·卷一四五·志第九八》记载:“次清游队。白泽旗二,弩八,弓箭三十二,槊四十。” 《
金史》《
元史》等史料中也有“白泽旗二”的记载。除了皇帝出行的仪仗队里有白泽旗,明代皇太子及亲王仪仗队里也有“白泽旗二”的编制。
“白泽”是历朝
卤簿仪服中绣像之一。《
通典·卷六十一·礼二十一·嘉六》记载:“领军卫白泽文”《新唐书》卷二十四记载:诸大将军、中郎将以下给袍者,皆易其绣文:……领军以白泽”《宋史》卷一百四十八记载:“凡绣文:……领军卫以白泽” 《金史》《元史》中载有“白泽袍”“白泽桶裆”等武将仪服。到了明代,“白泽补”成为公、侯、伯爵与驸马常服上的纹饰,而不局限于武将服饰了。
《旧唐书·
五行志全唐诗话续编》引《
鉴诫录》云:白泽遭钉钉在门,偶见《白泽图》钉在门扇,乃讥云也。《
东京梦华录注》卷十“桃符”条:上画神像狻貌、白泽之属。《
圆悟佛果禅师语录》卷二云:门无白泽之图,全家吉庆。可见唐宋时有以白泽图像绘于家门以辟邪之作法。
陕西省西安市户县玉蝉乡
萯阳宫前的一对神兽石雕是中国仅存的“白泽神兽”古石雕,明代洪武年间所刻,重1.5吨,属于国家二级文物。
在明朝小说《
西游记》中,
白泽是
九灵元圣的徒孙七狮之一,以铜锤为武器,尊称九灵元圣为“祖翁”。
在古装神话剧《
哪吒降妖记》中,白泽是“灵兽族”的大公主,通晓天地万物,掌管神异山,由
赵樱子饰演。
白泽在官方以祥瑞象征而驻足于旗帜与官服之中,在民间则以辟邪禳灾之功能而成为门户悬挂之图像,一度与钟馗共同流行,其后受到钟馗盛行的排挤而没落,原因可能缺乏被人格,神格化的故事内容来吸引大众有关。白泽在后世的流传中,成为佛道天神驱使的众多神兽之一,在小说中亦仅居于配角的功能,是其形象传播逐渐式微的原因之一。(
敦煌学学者周西波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