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白腐病
葡萄病害
葡萄白腐病俗称腐烂病、水烂或穗烂,是由白腐垫壳孢侵染所引起的、发生在葡萄上的病害。主要危害果穗,也危害新梢、叶片等部位。白腐病是葡萄生长时期引起果实腐烂的最主要病害,高温多雨的夏秋季节是其多发期。发病后病果逐渐干缩,果粒或果穗易脱落,葡萄减产严重,病害大流行年份可能造成绝收。
病原特征
病菌为无性态为白腐垫壳孢(Coniella diplodiella Petrak et Sydow),半知菌亚门垫壳孢属。病部长出的灰白色小粒点,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器。分生孢子器球形或扁球形,壁较厚,灰褐色至暗褐色,大小为118-164微米×91-146微米。分生孢子器底部壳壁凸起呈丘形,其上着生不分枝、无分隔的分生孢子梗,长12-22微米。分生孢子梗顶端着生单胞、卵园形至梨形一端稍尖的分生孢子,大小为8.9-13.2微米×6.0-6.8微米。分生孢子初无色,随成熟度的增长而逐渐变为淡褐色,内含1-2个油球。 有性阶段为白腐卡尼囊壳(Charrinia diplokiella (Speq.) Vuaka et Ravaz),属于子囊菌亚门卡尼囊壳,我国尚未发现。此外,病菌有的还能产生一种小型分生孢子器,有人称为“性孢子器”,其中产生小型分生孢子,大小为4-6微米×1.5微米,无色,短棒状,中部膨大。还有一种孢子类型,不生在孢子器中,直接产生在无色、分枝且很长的分生孢子梗上(长180-200微米)。这种分生孢子(6-8微米×3-4微米)的形态和分生孢子器内的分生孢子相似。
分生孢子萌发的温度范围为13-40℃,最适温度为28-30℃。孢子萌发要求95%以上的相对湿度,92%以下时不能萌发。分生孢子在蒸馏水中不能萌发,在0.2%葡萄糖液中萌发率也不高,在葡萄汁液中萌发率可达93.2%,在放有穗梗的蒸馏水中则萌发率最高。
为害症状
白腐病主要危害果穗,也危害新梢叶片等部位。
枝干:在受损伤的地方新梢摘心处及采后的穗柄着生处,特别是从土壤中萌发出的萌蘖枝最易发病。初发病时,病斑呈污绿色或淡褐色,水渍状,用手触摸时有黏滑感,表面易破损。随着枝蔓的生长,病斑也向上下两端扩展,变褐、凹陷,表面密生灰白色小粒点。随后表皮变褐、翘起、病部皮层与木质部分离,常纵裂成乱麻状。当病蔓环绕枝蔓一周时,中部缢缩,有时在病斑的上端病健交界处由于养分输送受阻往往变粗或呈瘤状,秋天上面的叶片早早变红或变黄,对植株生长影响很大。
叶片:多在叶缘或破损处发生,初呈污绿色至黄褐色,圆形或不规则形水渍状病斑,逐渐向叶片中部蔓延,并形成深浅不同的同心轮纹,干枯后病斑极易破碎。天气潮湿时形成的分生孢子器,多分布在叶脉的两侧。
果实:接近地面的果穗尖端,其穗轴和小果梗最易感病。初发病,产生水渍状、淡褐色、不规则的病斑,呈腐烂状,发病1周后,果面密生一层灰白色的小粒点,病部渐渐失水干缩并向果粒蔓延,果蒂部分先变为淡褐色,后逐渐扩大呈软腐状,以后全粒变褐腐烂,但果粒形状不变,穗轴及果梗常干枯缢缩,严重时引起全穗腐烂;挂在树上的病果逐渐皱缩、干枯成为有明显棱角的僵果。果实在上浆前发病,病果糖分很低,易失水干枯,深褐色的僵果往往挂在树上长久不落,易与房枯病相混淆;上浆后感病,病果不易干枯,受振动时,果粒甚至全穗极易脱落。
侵染循环
病原主要以分生孢子器、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病残体和土壤中越冬。病原可在僵果存活4-5年,在土壤中也能存活1-2年。春末夏初,气温升高又遇雨后,病原靠雨滴溅散传播,对靠近土面的果穗及枝梢进行初侵染,主要从伤口及果实蜜腺侵入,也可从较薄的表皮处直接侵入;初侵染发病后,病部产生新分生孢子,又通过雨滴溅散或昆虫媒介传播,在整个生长季可进行多次再侵染。
流行规律
葡萄白腐病在室内干燥条件下可存活7年之久,在自然情况下,土壤病组织中的病菌能存活2年以上。病菌在土壤中的分布,以表土5厘米深的范围内最多,越深病菌数量越少,但30厘米处仍有病菌存在。此外,病菌也能以分生孢子器在树上病果和病梢上越冬。
发病时期:发病时期因各地气候条件不同而有早晚。中国华东地区一般于6月上、中旬开始发病;华北在6月中、下旬;东北则在7月份。发病盛期一般都在采收前的雨季(约7-8月)。
发生条件:高温高湿的天气,易发病。当气温26-30℃,相对湿度95%以上,病原萌发率最高。肥水供应不足,管理粗放,病虫及机械损伤多,发病重。地势低洼,土质黏重,排水不良土壤瘠薄,杂草丛生,或修剪不适,枝叶过于郁闭,病虫及机械损伤多,发病重。立架式比棚架式发病重,东西架向比南北架向病重些。
发病原因:一般果实进入着色期和成熟期时,发病率愈来愈高。再者,果穗的部位和发病率也有很大的关系。权威报告显示,80%的病穗发生在距离地面0-40厘米处的穗体,其中20厘米以下占60%。所以,越是接近地面的果穗越易发病。原因是这些地方地势低洼、土质黏重、排水不好等,加之对树枝修剪不当,或者果园过于封闭导致透光性差,从而诱发白腐病。
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
化学防治
对重病果园,发病前将50%福美双粉剂、硫黄粉、碳酸钙混匀后撒在葡萄园地面上,每亩撒1-2千克,或用200倍液五氯酚钠、退菌特喷洒地面。
开花前后,喷波尔多液、科博类保护剂预防病害。
从病害始发期(一般在6月中旬)开始,每隔7-10天喷1次药,连喷3-5次,直至采果前15-20天。喷药须仔细周到,重点保护果穗。喷药后遇雨,应于雨后及时补喷。
可选择药剂有43%戊唑醇(好力克)悬浮剂2500-3000倍液、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50%异菌脲(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等。注意,不套袋葡萄尽量不要使用代森锰锌、多菌灵、福双美、退菌特等药剂,以免污染果面或对幼果造成药害。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8-28 10:04
目录
概述
病原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