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恐怖
社会政治词汇
白色恐怖,是指在反动政权统治下,反革命暴力所造成的恐怖、如大规模的屠杀、逮捕等。
成语解释
白:惨白。指反动派残酷镇压人民的恐怖气氛。
成语出处
鲁迅且介亭杂文·关于新文字》:“然而他们却深知道新文字对于劳苦大众有利,所以在弥漫着白色恐怖的地方,这新文字是一定要受摧残的。”
“白色恐怖”的说法源自法国,因波旁王室的旗帜是缀有百合花的白旗,故波旁王室施行的恐怖事件被称为“白色恐怖”。
第一次将“白色恐怖”一词引入中国的人是鲁迅。他在《且介亭杂文·关于新文字》中用来指反动派残酷镇压新文字运动的恐怖气氛。后来,由于白色与国民党青天白日旗的颜色巧合,再者,白色本身又有凶丧、死亡之义,这样一来,“白色恐怖”就被用来指反动统治者大规模逮捕、屠杀革命人民,破坏革命组织,残酷镇压人民革命运动、民族解放运动的恐怖行为。
造成影响
在“白色恐怖”下,一些地方的共产党、共青团组织和工会、农会、学生会等革命群众团体遭到严重破坏。一些不坚定分子妥协动摇甚至叛变投敌,成为革命潮流中的渣滓。
最新修订时间:2025-03-28 15:24
目录
概述
成语解释
成语出处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