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雪娇(1914年-2014年),女,又名白雪樵,祖籍福建安溪,1914年出生于马来西亚。1936年入读
厦门大学中文系,后回到马来西亚槟城当教师。1939年,在国家危难之际,她瞒着父母,应征
南侨机工,成为
滇缅公路机工队的一员,毅然回国抗日,也是著名的女机工之一。
白雪娇,一位侨居马来西亚槟城,曾经就读于厦门大学的富家姑娘。照片上的她戴着眼镜,文静温婉,风华正茂。她回国前是槟城华侨筹赈会妇女部职员,她想参加南侨机工回国抗日,怕父母不同意,就瞒着父母化名施夏圭报了名,临出发前白雪娇悄悄写了一封家书,嘱咐同事在她出发后寄给父母。家书没有发出,她的家人在她出发那天知道了她的行程。她的父亲一个人到码头为她送行,在《告别南洋》的歌声中,她含着泪水,告别父亲,漂洋过海,回到了战火纷飞的祖国。
白雪娇等女南侨机工回国后,都要求上前线抗战,后在邓颖超的建议下,白雪娇转到四川成都就读齐鲁大学,参加大学生抗日宣传队。抗战胜利后她回到马来西亚父母身边,在华文大学当校长并参加当地的反殖民运动。1949年新中国成立,白雪娇心情无比激动,她参考报纸资料做了一面五星红旗,在华文大学的上空升起。这是槟城上空升起的第一面五星红旗。然而,正是这个举动,殖民当局认为其是中共嫌疑分子,将其禁闭关押一年多后遣送回中国。回国后白雪娇被安置在广州师范大学中文系工作。她梦寐以求为国效劳的时刻终于来到了。她勤勤恳恳工作,由于表现突出,不久便被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
白雪娇对于祖国的热爱是坚定不移的,她在回忆文章《祖国情思》中写道:“抗日的烽火燃烧起来了。我要与祖国患难与共。山河破碎,我的心也碎了。但我充满信心与希望,因为自古以来,多难兴邦。”不论何时,不论何地,她心中始终不忘的是为祖国作出自己的贡献。从广州师范大学退休后,白雪娇便在广州安度晚年,2014年病逝于广州。遵照她的遗嘱,不开追悼会,将骨灰撒在大海,她永远留在了祖国的怀抱里。
几十年来,与青年时豪气干云、知名度极高不同的是,白雪娇始终隐姓埋名,在学校静静教书,绝口不提当年参加南侨机工的那段历史。退休之后,她在家中静养,也从不登记自己的
南侨机工身份,没有拿过政府给南侨机工的一分钱补贴。
龚立强:“中国人比任何人更应该好好讲
南侨机工的故事,让更多人知道,曾经有那么一个群体,毁家纾难,冒着枪林弹雨,在
滇缅公路上不停地跑,将手中的方向盘当作武器,满车的军火作为掩体,为国家接上一根通往外界的生命线。”龚立强说。
此去虽然千山万水,安危莫卜。但是,以有用之躯,以有用之时间,消耗于安逸与无谓中,才更是令人哀惜不置的,尤其是在祖国危难时候,正是青年人奋发效力的时机。这时候,能亲眼看见祖国决死争斗以及新中国孕育的困难,自己能替祖国做点事,就觉得此是不曾辜负了。这次去,纯为效劳祖国而去的,虽然在救国建国的大事业中,我的力量简直是够不上“沧海一粟”,可是集天下的水滴而汇成大洋,我希望我能在救亡的汪流中,竭我一滴之微力。
今年,在广州市安度晚年的白雪娇已经95岁了,她拒绝了记者的再次采访:“我没做什么事,伟大的是那些在滇缅公路上付出了鲜血、青春乃至生命的机工。”参加
南侨机工后,因为是女性,白雪娇被分到西南一个机关里,不能到前线去令她十分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