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鹤观
江西武功山白鹤观
白鹤观最初叫茅庵,始建于唐代神龙元年(705年),53年后迁至白鹤峰武功山主峰金顶又被唤作白鹤峰,得名于白鹤真人在此修炼成仙,挤土成坪的传说。康熙六十年(1721年),这座保存的山门修建。据有关资料记载,从清康熙六十年至民国三十五年(1946)的200多年内,白鹤观便经历了6次重修。明朝时,已成为山南山北200余所庵、堂、院、观中最为有名的道场。
简介
武功山白鹤观,位于江西省武功山白鹤峰海拔1846米的一块平地上,为江西省境内海拔最高的道观。朝拜的信士络绎不绝,香火鼎旺。
武功山白鹤观,供张道陵葛玄许逊等正宗道祖,同时还祀王爷包公、雍天君、赵公元帅李靖等神像。得名于古时白鹤真人在此修炼,挤土成坪的传说。其始建于唐代神龙年间(705年),旧址在吊马桩后山窝处,以石砌墙,茅草覆盖,俗称“茅庵”,当时专供葛仙、王爷二神像。至乾元元年间(758年)迁建于山顶。
修缮记录
★ 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由于香客不慎,半夜里香烛的明火引燃了神龛前的垂帘,将观舍烧了个干净。时任住持的刘鉴泰四处募资,几年之后,才将白鹤观修复。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打土豪、分田地”、“破除封建迷信”等运动。部分思想激进的农民在1928年一把火将白鹤观付之一炬。时任住持刘腾瑞数年募资,终使白鹤观修复。
★ 1934年,国民党红军苏区实行第五次军事围剿,奉命进攻武功山苏区的江西保安第六团团长陈惟刚,为了彻底破坏红军的藏身之所,下令焚毁白鹤观。时任住持刘腾瑞向县长、乡长写了一份复修白鹤观的请求,在他的努力和地方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下,除正殿外,白鹤观又逐步得以修复。
★ 1946年刘庚林出任住持,到解放前夕,他和信士们历经三年之辛,终将正殿修复。
★ 1952年,萍乡、莲花安福宜春等地先后开始土改复查,是年小暑节前后,宜春西村数百名民兵上山围捕逃入武功山的地主时,一把火将白鹤观烧了。
★ 2002年1月,江西武功山风景名胜区芦溪分区总体规划通过江西省评审,按照规划白鹤观再次复修。
历史变革
★ 清嘉庆年间,白鹤观由莲花县路口人刘玉芷担任住持,期间开始尊道教正一教(道教分正一、全真二派,前者尊张道陵为祖师,道徒可结婚生子,后者尊王重阳为祖师,道徒戒荤酒、苦行修炼)名山龙虎山嗣汉天师府为祖庭,积极学习其教理教仪和道法道行。
★ 道光二十年(1840年)莲花县坊楼镇屋场村人刘鉴泰接任住持后,更是严格按照嗣汉天师府的规章制度行事,而道观住持之位,也开始按祖庭遗下的“传子不传弟”的家族血缘相传制度,代代相传。白鹤观也因此成为除龙虎山天师府之外,国内第二所住持之位世代相传的道观。直至光绪辛丑年(1901)8月20日归世,传位于长子刘腾瑞。
★ 刘腾瑞,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逝世,传位于长子刘庚林。
★刘庚林,1952年,白鹤观遭焚毁,他被迫下山回家。2003年5月22日,逝世。
地图信息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2-17 20:25
目录
概述
简介
修缮记录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