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文字
百(拼音:bǎi)为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百”从甲骨文以来就用作数词,表示十个十。又引申为百倍。“百”也表示数目多,后引申为所有的、众多的。
字源演变
“百”字的构造学界尚无一致见解。“百”字,甲骨文作图1,或省去上方一横作图A。金文形体与甲骨文基本一致,个别字形在上方再加一短横(如图4)。春秋金文在此基础上有小的变动(图5)。战国时主流结构承袭西周春秋的写法(图6)。非主流结构势头强盛,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下方类似于“白”字的构件内又加一笔作图8,这一字形便是《说文解字》所收的古文“图9”;二是倒书作“全”字形(如图11、图12)。隶书则在小篆的基础上将曲笔变直、变折,将中间“人”字形变为了一撇和一横。
许慎《说文解字》中说:“百,十十也。从一从白。数。十百为一贯。相章也。”在这一段说解中可以解到,许慎多少认为“百”字是一个数词的书面形式,它的结构又与“白”字依稀相关,是“一”字下面加一个“”字。其实他是仅仅凭借小篆的形体来说解文字的结构,是否合于事实,还需要进一步的考察。至于末了说的“十百为一贯”,恐怕在甲骨时代记录货币的体系中还不曾具备。
也许是多少受了许慎观点的影响,有的学者认为甲骨文中的“百”字是一个钱袋的象形。由于不太了解甲骨时代的钱袋长什么样,所以,这一说法还有待去寻找更多的证据。
也有学者认为甲骨文的“百”是古代货币“贝”的象形。这一说法,暂时也还找不到充分的佐证,尽管甲骨文的“百”的确很像贝形。
其实,许慎所言“百”字“从一白”的说法倒是有一定合理性。因为这个“百”字,在甲骨文中既有作“图1”的,又有作“图A”的,而前者恰恰是在后者的字形上加上了一个“一”字。而甲骨文的“白”字写作“图B”,与甲骨文“百”相比,仅仅是在字之间少了一个斜折形的符号而已。因此,有较多的学者相信:“百”字是“白”字的假借,而为了把“百”义与“白”义区别开来,在其中加上了一个折线符号。而这个说法的一个佐证,就是于省吾先生指出的:甲骨文中还有把“白”直接借为“百”的例子,如以“三白羌”来表示三百个羌人。
马叙伦先生还为这种说法增加了一个佐证。他指出:甲骨文里上百的数字往往用“合书”写法,如在〔图1〕字上方加上一横成为“二百”,还有“五百”“六百”都这样做,可见这个“百”字的确是“一”在“白”上加一短横而造成。其实郭沫若先生也早就指出过:“十之倍数古文多合书。”他还举了“五十”之类的例子。
其实,如果向问题的深处去想,那么,还有一个情况值得考虑:“一百”这个数较大,人们不可能画上一百笔来表示“百”。在这种情况下,显然人们只可能用两种手段来记录这个“百”——不是找一个与它具有意义上关系的字,就是找一个与它在发音上相近的造字。使用甲骨文字的人选择了后一种方法,用一个与“百”音同或音近的字“白”来记录“百”这个词。
在古代,数词往往都具有泛指、概指的含义,“百”也不例外,例如《孙子·谋攻》中所说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里的“百战”是泛指很多次战争,而不是具体的一百次。此外还有“百闻不如一见”,这个“百”也是泛指次数多。“百”还可以表示“百倍”,这大概来自于它是十个十,即十的十倍的引申,例如《礼记·中庸》中就说:“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是说别人花一倍的工夫能学到的,自己要花百倍的工夫才能学到。
详细释义
(表格信息来源:《现代汉语词典》《汉语大字典》)
古籍训释
说文解字
【卷四】【白部】博陌切(bǎi)
百,十十也。从一白。数,十百为一贯①。相章也。
𦣻,古文百从自。
【注释】①贯:量词。古代行用有孔铜钱时,每千钱为一贯,贯即串。
说文解字注
“十十也。从一白。 ”注:博陌切,五部。
“數。 十十爲一百。百,白也。 ”注:白,告白也。此説从白之意。數長於百。可以詞言白人也。各本脱此八字,依《韵會》補。
“十百爲一貫,貫章也。” 注:此類舉之。百、白叠韵。貫、章雙聲。章,明也。數大於千,盈貫章明也。各本下貫譌“相”。依《韵會》正。
“古文百。 ”注:自白同。
广韵
博陌切,入陌幫 ‖ 白聲鐸部(bǎi)
百,數名,又姓,秦有大夫百里奚。
康熙字典
【午集中】【白部】 百
古文:𦣻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并博陌切,音伯。《说文》:十十也。从一白。数十十为一百。百,白也。十百为一贯。贯,章也。徐曰:章,以诗言之一章也。百亦成数。会意字。《前汉·律历志》:纪于一,协于十,长于百,大于千,衍于万。
又众多也。《易·系辞》:百官以治。《书·尧典》:平章百姓。《后汉·明帝纪》:百蛮贡职。
又百里,劒名。百錬,刀名。见《古今注》。
又百鷯。鸟名。见《大戴礼》。
又百足,虫名。《博物志》:百足,一名马蚿。
又百合,草名。《谭子化书》:山蚯化为百合。
又地名。隋百泉县,唐百文县。
又国名。《北史·百济传》:百济国,马韩之属,在辽东之东。
又姓。百丰,列子弟子。
又复姓。《风俗通》:秦百里奚之后,其先虞人,家于百里,因氏焉。
又《韵会》《正韵》并莫白切,音陌。励也。《左传·僖二十八年》:距跃三百,曲踊三百。注:言每跳皆勉力为之。
又唐谓行杖人曰五百。《后汉·曹节传》注:五百字,本为伍佰。伍,当也。佰,道也。使之导引,当道陌中,以驱除也。《续志》:五百赤帻绛褠,即今行鞭杖者,亦作伍佰。
又叶伯各切,音博。《前汉·季布传》:得黄金百,不如得季布诺。《易林》:营城洛邑,周公所作。世建三十,历年八百。
又叶毕吉切,音必。欧阳修《潭园诗》:一华聊一醉,尽醉犹须百。而我病不饮,对花空叹息。
字形书法
字形对比
书写提示
“一”宽“白”窄。“一”,居上居中。“白”,短撇从竖中线起笔;“日”居下居中,㇕(横折)的横段在横中线上侧。
书法欣赏
(参考资料:)
音韵汇集
中上古音
(表格信息来源:汉典)
韵书集成
(表格信息来源:汉典)
方音集成
注意:方言字音的声母和韵母用国际音标标注;各方言点的字音以当地城区中老年人口音为依据,仅作参考
(参考资料:《汉语方音字汇》、汉典)
参考资料
.汉典.
十一陌.搜韵.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26 14:26
目录
概述
字源演变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