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雉
汉语词语
百雉,汉语词汇,拼音为bǎi zhì,释义是指城墙的长度达三百丈。是春秋时国君的特权。雉,古代计算城墙面积的单位。长三丈高一丈为一雉。
解释
1、指城墙的长度达三百丈。是春秋时国君的特权。雉,古代计算城墙面积的单位。长三丈高一丈为一雉。
2、指宫城围墙长三百丈。
3、借指城墙。
出处
礼记·坊记》:“都城不过百雉。”郑玄 注:“雉,度名也,高一丈,长三丈。”
《左传·隐公元年》:“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杜预注:“一雉之墙,长三丈,高一丈。”
史记·孔子世家》:“臣无藏甲,大夫毋百雉之城。”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四回:“大夫祭足谏曰:‘不可。天无二日,民无二君。京城有百雉之雄,地广民众,与荥阳相等。况共叔,夫人之爱子,若封之大邑,是二君也,恃其内宠,恐有后患。’”
东周列国志》第七十八回:“孔子曰:‘欲制之,先明礼制。古者臣无藏甲,大夫无百雉之城,故邑宰无所凭以为乱。子何不堕其城,撤其武备?上下相安,可以永久。’ ”
唐太宗《帝京篇》之一:“绮殿千寻起,离宫百雉馀。”
晋·葛洪《抱朴子·君道》:“云梯乘於百雉之上,皓刃交於象魏之下。”
唐·刘禹锡《机汲记》:“予谪居之明年,主人授馆於百雉之内。”
唐·韩翃寄赠虢州张参军》诗:“百雉归云过,千峯宿雨收。”
唐·羊士谔《西川独孤侍御见寄七言四韵…翰墨都捐逮此酬答诚乖拙速》:百雉层城上将坛,列营西照雪峰寒。文章立事铭鼎,谈笑论功耻据鞍
唐·罗隐《息夫人庙》:百雉摧残连野青,庙门犹见昔朝廷。一生虽抱楚王恨,千载终为息地灵。
明·高攀龙《王侯祠两庑记》:“当寇之炽也,百雉而外,白骨矣。”
清·陈梦雷《泉郡夜半闻警》诗:“细柳军威肃,金墉百雉牢。”
参考资料
百雉.百度汉语.
最新修订时间:2024-06-27 10:38
目录
概述
解释
出处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