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魏,汉语词语,拼音是xiàng wèi,意思是借指宫室,朝廷。
解释
1、古代天子、诸侯宫门外的一对高建筑,亦叫“阙”或“观”,为悬示教令的地方。
2、借指宫室,朝廷。
出处
《周礼·天官·太宰》:“正月之吉,始和,布治于邦国都鄙,乃县治象之灋于象魏,使万民观治象,挟日而敛之。”郑玄注引郑司农曰:“象魏,阙也。”贾公彦疏:“郑司农云:‘象魏,阙也’者,周公谓之象魏,雉门之外,两观阙高魏魏然,孔子谓之观。”
唐·杨炯《少室少姨庙碑》:“太微
营室,明堂布政之宫;白兽苍龙,象魏悬书之法。”
宋·
司马光《论上元令妇人相扑状》:“宣德门者,国家之
象魏,所以垂
宪度,布号令也。”
清·钱谦益《刑部浙江清吏司主事陆化熙授承德郎》:“参报待以削草,象魏用为县书。”
晋·葛洪《抱朴子·汉过》:“云观变为狐兔之薮,象魏化为虎豹之蹊。”
《南齐书·高帝纪上》:“入兵万乘之国,顿戟象魏之下。”
宋·苏轼《上太皇太后贺正表》:“臣职守江湖,心驰象魏。天威咫尺,想闻清跸之音。”
清·顾炎武《
雒阳》诗:“象魏云常紫,龙池水自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