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朝纲
四川师范大学教授
皮朝纲 男,1934年10月生,四川南川县(现属重庆市)人。教授。长于中国古典美学与禅宗美学。
个人简介
1954年7月于四川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留校,先后任过校党委办公室干事,中文系政治秘书、党支部书记、党总支秘书,1960年6月起任系党总支副书记、校党委办公室副主任、主任,1983年10月起任副校长兼成人教育学院院长、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副院长、四川省高师师资培训中心副主任。1990年后转入教师专职队伍,专门从事美学教学与科研,招收和培养美学硕士研究生,任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所所长:组建了四川师范大学美学研究所(任所长),争取增设了文艺学专业与美学专业两个新的硕士授权点。1984年至2000年任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评奖委员会首届至九届(第三届除外)语言文学学科评审组评审员(二、八、九届任副组长),1995年至1998年任四川省学位委员会首届、二届语言文学艺术学科评议组组员(第二次作召集人之一)。现为中国高等师范院校美育研究会(筹)副会长、中华美学学会理事、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美育委员会委员、中国儒学文化研究中心副理事长、四川省美学学会名誉会长、四川省中华文化学会常务理事、;四川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理事、香港科学院顾问、世界华人交流协会名誉副会长、美国海外艺术家协会国际杰出专家委员会副主席。
个人作品
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出版著作16部。主要有:《中国古典美学探索》、《中国古代文艺美学概要》、《中国美学沉思录》、《禅宗美学史稿》、《中国古代审美心理学论纲》、《中国美学体系论》、《静默的美学》、《审美心理学导引》、《禅宗的美学》、《审美与生存-一中国传统美学的人生意蕴及其现代意义》(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明确提出中国传统美学是一种人生美学,其基本特征为体验性,其思想体系是在体验、关注和思考人的存在价值和生命意义的过程中生存和建构起来的,具有极为鲜明突出的重视人生并落实于人生的特点:提出禅宗美学并非通常意义上的美学,而是对于人生存在的本体论层面的审美之思,因而它在本质上是一种追求生命自由的生命美学(一种具有中国作风与中国气派的生命美学)。
2012年学术专著
四川师范大学美学研究所皮朝纲教授的“禅宗美学三书”出版
商务印书馆、上海三联书店和四川美术出版社于2012 年底分别推出了皮朝
纲教授的“禅宗美学三书”——《丹青妙香叩禅心:禅宗画学著述研究》、《墨海禅迹听新声:禅宗书学著述解读》和《中国禅宗书画美学思想史纲》。它们是继作者的《中国古典美学思辨录》(香港新天出版社2012 年5 月版)后又一批力作,是对中国禅宗美学研究的新开拓、新视野与新论证。
《丹青妙香叩禅心:画学著述研究》分为两部分:一是“禅宗绘画思想的现代诠释”,它主要阐释了禅宗画学著述的类型与特色、绘画与像教以及禅宗绘画的创作论、鉴赏品评论,勾划了禅宗画学思想的理论框架;二是“禅宗画学著述辑要”,它辑录了不见于古代画史、画论、画品等文献和现当代出版的中国美学、画论等资料汇编中的禅宗画学著述。作者的《墨海禅迹听新声:书学著述解读》同样也分为两部分:一是“禅宗书学思想发微”,主要论述了禅宗书法艺术的特殊形态、佛法与书法的关系以及禅宗书法艺术的创作论、鉴赏品评论,勾划了禅宗书学思想的理论框架;二是“禅宗书学著述荟要”,它辑录了不见于古代书史、书论、书品等文献和现当代出版的中国美学、书论等资料汇编中的禅宗书学著述。而《中国禅宗书画美学思想史纲》则是在前两书的基础上,即在文献整理和理论认识的基础上,以命题、范畴为纲,对上起唐代、下及明清的禅宗书画美学思想的发展进行了考索,对具体的禅宗书画美学命题范畴进行了研究与阐释,梳理勾勒了中国禅宗书画美学思想的发展轨迹。“禅宗美学三书”之《中国禅宗书画美学思想史纲》,是按时间顺序纵向地梳理禅宗书画美学思想发展的轨迹,而《丹青妙香叩禅心:画学著述研究》和《墨海禅迹听新声:书学著述解读》的“禅宗绘画思想的现代诠释”和“禅宗书学思想发微”两部分,则是横向地对禅宗书画美学思想进行研究。前一书是“史”,后两书是“论”,三书史论结合,为我们全面地展示出了一幅禅宗书画美学思想的风景图。
2013年学术专著
皮朝纲禅宗美学研究新著《游戏翰墨见本心:禅宗书画美学著述选释》出版
四川师范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教授皮朝纲先生继他的“禅宗美学三书”
之后,又推出了《游戏翰墨见本心:禅宗书画美学著述选释》(四川民族出版社2013 年 11 月版)。这部 56 万多字的新著,选录了 156 位著名禅师的书画美学著
述约755首(篇)。既有对皎然、怀素等大师名著的精解新注,又有对知讷、善卿
等不为人知的禅师珠玉之言的发掘。在编写体例上,本书的特点是以人(禅师)为
单位,以禅师所提出的书画美学主张(观点、范畴、命题等约383条)为纲来编排
禅师的书画美学著述(按其内容分类编排,并冠以小标题,以突出它的理论含义),
再加上作者为该禅师所撰写的书画美学思想的提要,从而清晰地展示了每位禅师
的书画美学思想的面貌。例如对清代文艺禅僧澹归今释的书画美学主张的标题
(提示)是: “笔笔丹青总不真,丹青笔笔谈无生”;“丘壑在胸,烟云出手”;赏鉴
应依“无我法”,不作“梦中说梦人”;“意游”与“画游”;绘画能取重于世者,
“不独以其技也”;“躬书成集”,“以翰墨为佛事”; “半由聪明,半由熏习”;
应无“追踪之心”;“竭一生之心力以求工”;“学无师法,必不成家”;“世间法贵
立品,僧法亦然”; 鉴赏应“生决定心”。 上述 12 个小标题,全是用禅宗的话
语(观点、范畴、命题等)来概括和阐释禅宗的书画理论。这种用禅师的话语来概
括、阐释禅家的书画理论,“即用民族文化的‘话语’形式阐释自身的文化内涵,
不失为研究中国文化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可兹借鉴、可以操作的思路、方法和范例”。
对其书画美学思想的提要是:
他是以儒入释的著名人物,是特定时代士大夫的典型代表,是明清之际
大变革时代思想开启的先觉者。他又是明清之际的著名诗人、词人、书法家。
在禅宗书画美学思想由古典形态向现代形态转型中,澹归今释可称之为
领军人物,他在书学、画学等诸多方面,都有建树,对中国禅宗书画美学思
想作出了重要贡献。他提出的一些命题和主张,或者是发前人之未发,或者
是发前人之已发,颇多创见和新意,在清代禅宗书画美学思想中,占有重要
的地位。
这样就把澹归今释的书画美学思想及其在禅宗书画美学思想史上作出的贡献和
占有的地位,清晰地呈现了出来。
此书系《中国禅宗书画美学思想史纲》的姊妹篇,皮先生撰写本书的动因和
目的,乃是应年青朋友之请,“为他们编写一本有较为详细的注释的‘禅宗书画
美学思想史资料选编’之类的读物,为他们学习了解中国禅宗书画美学思想史提
供方便”。本书从读者着想,对重要的人物、公案、典故、术语(含佛学、美学和文艺学),都作了必要的注释,在这部56万多字的书中,注释竟达16万字以上,
其中不少注释乃作者之独见,富有新意。笔者注意到,本书有的注释已对“禅宗
美学三书”中的个别引文及其解读作了重要更正,表现了皮先生一直禀承的实事
求是的蜀学精神与治学态度。皮先生对自己的苛严,恰是对读者的负责、对学术
的尊重 。(春梅)
出版图书
社会评价
成就与荣誉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8-17 23:00
目录
概述
个人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