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中含有益生菌,牛奶喂养儿比
母乳喂养儿肠道中
有害菌的比例要高很多,
腐败梭菌、
肠杆菌的
检出率高,这也从其粪便的差异性反映出来。跟踪研究发现,这种有害菌比例较高的情况会导致孩子长大发生便秘、腹泻,远远高于母乳喂养儿。给非母乳喂养儿经常补充益生菌,就能减少非母乳喂养的不利影响。
主要是由于
抗菌药不能识别有害菌和
有益菌,它在杀死
致病菌的同时,也杀死了有益菌,导致
肠道菌群失调。美国的Nancu T. Williams教授于2010年明确指出,益生菌制剂与口服抗菌药联用时,应在服用抗菌药后至少2小时再服用益生菌制剂。其原因是2小时后抗菌药基本入血,避免了抗菌药与益生菌
直接接触,影响益生菌的活性。
益生菌及其产物通过肠道内壁激活
免疫细胞,促进肠粘膜分泌
免疫球蛋白(SlgA),这些被益生菌激活的免疫细胞游走到全身,可维持机体全身免疫力处于
正常状态。当幼儿体内的益生菌减少时,免疫力也会发生失衡,临床表现为“体质弱、反复生病”。
益生菌会促进肠道内各种
消化酶的产生,特别是
乳糖酶,加快牛奶中主要成分乳糖的分解和吸收;同时,益生菌也能产生维生素β和维生素κ等
营养物质,促进钙、铁、锌等
微量元素的吸收。如果孩子体内的益生菌减少了,就可能会出现
生长发育不良的状况。
美国
科研人员在《Nature》公布的一项研究成果称,
菌群失调是造成肥胖者体重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控制”
消化系统内的细菌,可达到减肥的效果。《Nature》杂志肯定了这一研究,称之为“革命性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