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池之变
契丹历史上的流血政变
盐池之变,是契丹历史上的一次流血政变。时任契丹族可汗的耶律阿保机邀请反对自己继续担任可汗的其他七部贵族来盐池(在今河北省滦南县境内)赴宴,设下伏兵杀死七部贵族,从而一举消灭所有反对势力。
发生过程
起因
契丹部落联盟首领被称为“可汗”,由选举产生,三年一届,可连选连任,但不能终身和世袭。
耶律阿保机907年被选举为可汗后,由于羡慕中原皇帝,到换届年份拒绝改选,从而引起家族内部和其他七部贵族的不满。
阿保机担任可汗的第五年至第七年,他的弟弟们发动三次叛乱,史称“诸弟之乱”,都被阿保机挫败。
由于阿保机迟迟不卸任,其他七部贵族很不满。
过程
七部贵族联合对阿保机施加压力,阿保机不得已只好妥协。他先是交出了代表可汗身份和权威的旗鼓仪仗,表示自己让出可汗职位的诚意,同时又让出了他占有的水草比较丰美的土地。然后他对七部贵族说:“我手下有很多汉人,咱们契丹人可以在草原上放牧纵马驰骋,汉人不习惯这种生活。你们看这样好不好,你们要的好的草场我都让给你们,我去汉地筑一座城,让汉人们住里面,我也和他们一起住。”七部贵族都同意。
阿保机选择筑城的地方好,盐池盛产食盐,而各部要吃盐都必须来找阿保机。阿保机就对他们说,盐不能白给他们,要用东西来和他交换,所以阿保机的实力越来越大。
阿保机就想该如何除掉这些人,于是他的妻子述律平就给他出了个主意。于是,阿保机就对七部贵族说:“咱们不是同族兄弟吗?你们只知道吃我的盐,不懂得感恩啊?”七部贵族觉得是应该来犒劳阿保机,于是就抬着礼物来参加宴会。
阿保机一方面摆下酒宴,款待众人;另一方面则提前准备好了伏兵。七部贵族喝得酩酊大醉,这个时候阿保机伏兵四起,把七部贵族全部杀死。
结果
阿保机杀掉这些人后,很快征服了七部,可汗的位子又回到了阿保机手中。
916年又是个选举可汗之年,本来阿保机还要进行可汗选举,当然候选人只有阿保机一名。但是汉族谋士韩延徽对他说,不要再进行选举,而且不要再叫可汗了,因为只要叫可汗,就必须进行选举,改称皇帝,因为只有皇帝才可以终生担任。阿保机这才决定正式称帝建国,国号大契丹,君主称为皇帝,契丹的可汗制度成为历史。
可汗制度
旗鼓
唐太宗时期,契丹族首领大贺摩会朝见唐太宗,太宗赐给摩会一套旗鼓。后来旗鼓就成为契丹族首领或可汗权威的象征,作用相当于中原皇帝的玉玺。理论上,谁持有旗鼓,谁就在成为最高领袖。因此第三次诸弟之乱时叛军抢夺旗鼓和盐池之变前七部贵族逼阿保机交出旗鼓,都是为了证明可汗的合法性。
契丹可汗的由来
连年的战争中,契丹族由原来松散的各自为政的部落,逐渐形成了部落联盟,而部落联盟的首领实际上就是可汗。契丹人第一次正式称可汗发生在武周时期,当时幽州刺史赵文翙暴虐贪婪,契丹人逐渐承受不了他的压迫。契丹首领李尽忠孙万荣决定起兵反对武周,杀死赵文翙,李尽忠自称“无上可汗”,要求武则天还政庐陵王李显,武则天于是大怒,派大军讨伐契丹,并改李尽忠名为李尽灭,改孙万荣名为孙万斩,这是契丹人第一次称可汗。
可汗的产生
契丹的可汗并不像中原王朝的皇帝那样,不能终身和世袭。可汗由部落联盟会议选出,可汗是有任期的,三年一届,到了时间要改选,但是可以连选连任。而且一旦选举可汗的权力转入任何一个家族,那么这个的所有成年贵族男子都有机会被选举为可汗。因此在阿保机迟迟不卸任的情况下,他的弟弟和七部贵族才会反对他。
燔柴礼
燔柴礼,又称柴册礼,是契丹新任可汗登基时的仪式。一位新的可汗被选出后,就召集大家点上一堆柴火,在火光熊熊中,所有人都面向东方,因为他们有东向拜日的习惯。然后新可汗骑上马,部落长老牵着他的马头,表示大家拥护他。柴册礼是可汗合法的标志,只要这个人举行了柴册礼,那么他就是可汗,大家就必须承认他的地位是合法的,就必须服从他的领导,而且无论这个可汗是不是部落联盟会议选举出来的,他都是可汗,就是合法的可汗。因此当第二次诸弟之乱时正是选汗之年,阿保机自行举行燔柴礼,那么他就继任可汗了,所以诸弟没有理由反对他,只好承认他的地位并承认错误。
史籍记载
《旧五代史·卷一百三十七·外国列传一》
······
及沁丹政衰,有别部长耶律安巴坚,最推雄劲,族帐渐盛,遂代沁丹为主。先是,契丹之先大贺氏有胜兵四万,分为八部,每部皆号大人,内推一人为主,建旗鼓以尊之,每三年第其名以代之。及安巴坚为主,乃怙强恃勇,不受诸族之代,遂自称国主。(沁丹即为痕德堇可汗,阿保机的前任。安巴坚即为阿保机的另一种音译)
《新五代史·卷七十二·四夷附录第一》
······
契丹自后魏以来,名见中国。或曰与库莫奚同类而异种。其居曰枭罗个没里。没里者,河也。是谓黄水之南,黄龙之北,得鲜卑之故地,故又以为鲜卑之遗种。当唐之世,其地北接室韦,东邻高丽,西界奚国,而南至营州。其部族之大者曰大贺氏,后分为八部,其一曰伹皆利部,二曰乙室活部,三曰实活部,四曰纳尾部,五曰频没部,六曰内会鸡部,七曰集解部,八曰奚枿部。部之长号大人,而常推一大人建旗鼓以统八部。至其岁久,或其国有灾疾而畜牧衰,则八部聚议,以旗鼓立其次而代之。被代者以为约本如此,不敢争。某部大人遥辇次立,时刘仁恭据有幽州,数出兵摘星岭攻之,每岁秋霜落,则烧其野草,契丹马多饥死,即以良马赂仁恭求市牧地,请听盟约甚谨。八部之人以为遥辇不任事,选于其众,以阿保机代之。
阿保机,亦不知其何部人也,为人多智勇而善骑射。是时,刘守光暴虐,幽、涿之人多亡入契丹。阿保机乘间入塞,攻陷城邑,俘其人民,依唐州县置城以居之。汉人教阿保机曰:“中国之王无代立者。”由是阿保机益以威制诸部而不肯代。其立九年,诸部以其久不代,共责诮之。阿保机不得已,传其旗鼓,而谓诸部曰:“吾立九年,所得汉人多矣,吾欲自为一部以治汉城,可乎?”诸部许之。汉城在炭山东南滦河上,有盐铁之利,乃后魏滑盐县也。其地可植五谷,阿保机率汉人耕种,为治城郭邑屋廛市,如幽州制度,汉人安之,不复思归。阿保机知众可用,用其妻述律策,使人告诸部大人曰:“我有盐池,诸部所食。然诸部知食盐之利,而不知盐有主人,可乎?当来犒我。”诸部以为然,共以牛酒会盐池。阿保机伏兵其旁,酒酣伏发,尽杀诸部大人,遂立,不复代。
参考资料
新五代史·契丹.国学导航.
旧五代史·契丹.国学导航.
最新修订时间:2023-09-18 12:35
目录
概述
发生过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