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军街道,隶属于陕西省咸阳市永寿县,为永寿县政府驻地,位于永寿县南部。监军街道向为军事要地,素有“秦陇咽喉,邠宁锁钥”之称。总面积88平方千米。截至2010年末,原监军镇总人口58956人。
历史沿革
北周明帝二年(558年)至隋开皇三年(583年),监军镇永寿村为永寿县治。
唐武德四年(621年)至贞观二年(628年),固县村为永寿县治,时名义丰塠。
唐代多在此设监军使,屯戍以防北边。唐至德年间(756~758年),以
鱼朝恩为“观军容使”,曾于监军镇南关“驻节开府”,监李光进军。
唐贞元元年(785年),又为永寿县治。
唐长庆四年(824年),贠水、王文干以“监军使”于此监军。
明初,监军镇成为集镇。因其处于联结陕甘的官驿大道上,因而商贾云集,贸易繁盛。商旅络绎不绝,驮队往来频繁。口外的食盐、皮毛,关内的粮食、布匹等物都经此处运往南北各地。邻近诸县的农副产品也多在此集散,尤以粟米业最盛。《永征原稿》有“南招乾、醴、兴、武买粮之客,北受邠、长、栒、麟卖粮之人”的记载。
据《陕西资政录》记载:“自经明末兵燹至本朝(清朝)康熙初,诸镇尚多残毁,此镇稍有人烟。百余年来休养生息,物阜民殷,轩车辐辏,居然巨镇矣。”
民国十九年(1930年),永寿县治由麻亭(今永平乡政府驻地)迁移至监军镇。
1950年7月,改称监军市。
1952年6月,改称监军街。
1956年3月,复称监军镇。
1958年10月,监军镇、永寿乡、蒿店乡合并建立和平人民公社。
1959年1月,改称永寿人民公社,乾县吴店管理区归其管辖。
1961年9月,分设为监军、蒿店人民公社,吴店管理区回归乾县。
1984年6月,机构改革时改称监军镇。
2001年10月,蒿店乡并入监军镇。
2015年6月28日,撤销永寿县监军镇,设立监军街道。
行政区划
2005年,原监军镇辖永安、古屯、封侯、白坊、东寨、西寨、永寿、等驾坡、起驾坡、朱介、民丰、美(读“木”)井、双星、城关、南关、西一、西二、西三、新勤、蒿店、干堡(bù)、冯家庄、冯南、固县、沟泉头、田丰、乔家宫等27个行政村、48个自然村、117个村民小组。
截至2019年10月,监军街道辖建设路社区居民委员会 新永路社区、药厂路社区、永兴路社区、党校路社区、育才路社区、广场社区、永安村、古屯村、封侯村、白坊村、寨里村、等驾坡村、民丰村、美井村、新勤村、城关村、西村、永寿村、蒿店村、干堡村、冯家庄村、固县村、沟泉头村等7个社区和17个行政村。
地理环境
位置境遇
监军镇地处永寿县县境中南部,是永寿县县城所在地。东隔封侯沟与
马坊镇相望,南和乾县吴店乡接壤,西以漠西河为界与
甘井镇相邻,北和
永平镇连接。东西最宽18千米,南北最长30千米,总面积88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监军街道属梁面沟壑区,北依永寿梁,东、西临沟,塬面凸凹相间,由北向南倾斜,平均海拔980米。
人口
2005年,原监军镇有共9480户、57060人。其中城镇人口13829人,占全镇总人口的24.24%。
截至2010年末,原监军镇总人口58956人。
经济
综述
2005年,原监军镇生产总值2.01亿元,第一产业生产总值3867万元,第二产业生产总值13374万元,第三产业生产总值286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618元,人均存款1800元;农林牧业总产值3867万元,是1990年总产值1283万元的3.01倍。
第一产业
2005年,原监军镇耕地面积3690公顷,粮食播种面积3065公顷,总产量10880吨;苹果面积1180公顷,总产2.2万吨。
2005年,原监军镇主产小麦、玉米、高粱、大豆等。经济作物有油菜、苹果、梨、桃、杏、西瓜、辣椒、西红柿等。有东沟、西沟水库两座,抽水站两处,机井16眼。
第二产业
1958年,原监军镇开始发展社队工业,先后建起农具厂、砖瓦厂、建筑队等小型社办、队办企业。
1970年后,原监军镇部分大队办起了土法织布木器厂、建筑队、榨油厂等小型企业。
1985年后,原监军镇乡镇企业有了较快发展,出现镇办、村办、联办等多种形式,逐步形成了以建筑、运输、印刷、汽拖修配、纺织为骨干的工业格局。新兴、西三、新秦3个建筑公司成为永寿建筑市场的主力军。
2005年底,原监军镇共有镇办企业28家、村办企业20家、个体私营企业320家。工业总产值13374万元,是1990年总产值934万元的14.32倍。
第三产业
2005年,原监军镇个体私营工商业户近2000户,实现总产值2864万元,是1990年总产值473万元的6.05倍。
社会事业
基础设施
监军街道6个村和县城相连接。村庄道路、通信、水、电、建筑等基础设施基本上与县城建设同步进行。其他村也实现了通水、通电、通路、通电话。
教育事业
2005年,原监军镇有初级中学1所,完全小学8所,初级小学13所,幼儿园10所;在校学生5600多名,教职工490多名。
医疗卫生
20世纪60年代末,原监军镇各大队都配备了卫生保健员。70年代,各大队都设立了合作医疗站,配备了赤脚医生,实行合作医疗制度。进入21世纪,各村合作医疗站改为卫生室,购置了一批医疗设备,基本做到小病不出村。
交通运输
监军街道有G312沪霍线、G76福银高速公路和西平铁路过境。
历史文化
名字由来
“监军”原系武将职官名。作为地名,始于唐武德二年(619),以有监军驻节而得名,距今已有1300多年。金大定十九年(1179),甘井云寂寺铁钟铭作监军庄,明万历十年(1582)镇龙寺钟始见监军镇名。
风景名胜
黄土地华夏窑洞民俗村
黄土地华夏窑洞民俗村位于永寿县监军街道等驾坡村,距离县城3千米,是国家AAA级景区。景区以黄土高原峡谷沟壑地貌为背景,结合保护完整的百年下沉式古窑洞,以特有的千年下沉式窑洞“住”文化为特色。园区内有千年永寿神泉,300余亩泉水湖面,百年古柿子林,白垩纪峡谷沟壑以及供游人采摘的万果园。是一个集生态旅游、休闲度假、绿色农业等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绿色生态旅游地。
地方特产
监军街道有永寿槐花蜜、羊肉泡馍、长寿挂面、安宫桥大麻花、根雕等特产美食。
永寿槐花蜜,颜色呈水白色、白色及微黄色,清香甜润,有槐花香味,蜜质粘稠。每年 5 月至 6 月蜜源植物泌蜜期,组织蜜蜂采蜜,在保护区范围内经蜜蜂自然酿造成熟蜜,人工分离取出后装入蜜罐储存。2018年7月,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永寿槐花蜜”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羊肉泡馍是永寿的一道特色小吃,先将新鲜的羊肉洗切干净,煮时加葱、姜、花椒、八角、茴香、桂皮等佐料煮烂,留汤汁备用。馍,是一种白面的死面(不用发酵)烙饼,碗是一种看着比较笨重的大老碗。吃的时候把馍掰碎成黄豆般大小放入碗内,然后交厨师在碗里放一定量的熟肉、原汤,并配以葱末、香菜、料酒、盐、味精等调料,再佐以辣子和糖蒜即可食用。
长寿挂面,又叫长寿面,俗称“细面”,逢年过节或者红白喜事的餐桌上都能见到,一般都是搭配辣汤佐食。挑一小撮面,浇上沸腾的辣子汤,撒上鸡蛋饼和韭菜末,吃的时候只捞面、不喝汤,将剩下的汤回入锅中,反复浇面,当地人管这种吃法叫做“涎水面”。
相传“涎水面”为周文王所创,又叫和气面,主要流行于永寿、乾县地区。周文王曾被囚禁于此,获释后,乡亲们拿肉、菜来看望他,文王将所有的肉、菜做成了一锅鲜美臊子汤,为了使数万部族都能尝到臊子汤,规定只吃面,不喝汤,将汤倒回锅中,故称涎水面,取和气团结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