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坊镇,隶属于陕西省咸阳市
永寿县,马坊镇位于永寿县县境中部,镇政府驻地马坊村距县城11千米。东邻
常宁镇、礼泉县
南坊镇接壤,南与乾县
峰阳镇毗邻,西南隔封侯沟和
监军街道相望,北靠
渠子镇槐山村。总面积148.7平方千米,常住总人口3990人(2017年)。
历史沿革
明天启年间(1621~1627年),在马坊镇境内设彭村里。
清顺治四年(1647年),又设上彭里。
民国十九年(1930年),属渡马联保。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设渡马乡,御驾宫属渡马乡。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4月,渡马区境内设祁家乡、周家乡。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5月,永寿县人民政府在马坊境内设耿家乡、上来家乡;设立御驾宫乡。
1950年7月,撤销渡马区。
1952年6月,重建渡马区,境内辖翟家乡、周家乡。
1953年7月,撤销耿家乡、上来家乡,设立何家乡、宋家乡。
1956年3月,撤区并乡时何家乡、宋家乡合并建立马坊乡。
1958年10月,马坊乡与翟家乡、御驾宫乡合并建立渡马人民公社。
1959年1月,境内设立马坊、来家管理区,分属渡马、常宁人民公社。
1961年9月,设立马坊乡、御驾宫乡人民公社。
1962年2月,撤销马坊、来家管理区,建立马坊人民公社。
1984年6月,机构改革时改称马坊乡、御驾宫乡、渡马乡。
1998年4月,改称马坊镇。
2011年,撤销渡马乡、御驾宫乡,合并设御驾宫镇。
2015年6月28日,撤销御驾宫镇,并入马坊镇。
行政区划
2005年,原马坊镇辖罗家、北宋、园子、南宋、延府、西张、东张、马坊、木张、仇(qiù)家、耿(读“井”)家、郭家、门家、韩家山、西何、东何、上来、下来、高刘、养马庄等20个行政村、26个自然村、49个村民小组。
2005年,原御驾宫镇辖九龙嘴、庄头、寨子、御东、御中、御西、固室、师家埝、营里、滚村、西庄、许家、张家塬、白社、南屋等15个行政村、22个自然村、42个村民小组。
2005年,原渡马乡辖桐家山、翟家山、石泉、郝(读“霍”)家、翟家、唐家、祁家、苟家坳、下孙家、上孙家、周家、高丰、对坡、霍村、川湾等15个行政村、26个村民小组。
截至2019年10月,马坊镇辖30个行政村。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马坊镇位于永寿县县境中部,镇政府驻地马坊村距县城11千米。东邻
常宁镇、礼泉县
南坊镇接壤,南与乾县
峰阳镇毗邻,西南隔封侯沟和
监军街道相望,北靠
渠子镇槐山村。总面积148.7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原马坊镇属梁塬沟壑区,北有槐山、高岭山,整个地形沿永寿梁由北向东南延伸倾斜。由于长期水土流失,侵蚀剥割严重,全境被3条南北走向的沟谷分割成4条梁塬。北部多支毛沟,南部较平坦,海拔970~1400米。
原御驾宫镇属梁塬沟壑区。三岔河将全乡切割成东山、西塬两个区域。东部自五峰山向西倾斜,西部由营里山向南倾斜,形成了东北高、西南低的地形特征。海拔900~1100米。
原渡马乡属梁塬沟壑区。西北部的永寿梁向南倾斜延伸,形成西北高、东南低的地形,南部有6个山丘凸出塬面。海拔1000~1407米。
气候
马坊镇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长而干寒,夏季短而温和。年平均气温10.2摄氏度,平均降雨量610.66毫米,无霜期210天,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南风和西北风。
水文
马坊镇有马坊沟、三岔河流经。
人口
2005年,原马坊镇共3065户、12778人。其中城镇人口224人,占总人口的1.75%。
2005年,原御驾宫镇共2321户、9382人。其中城镇人口185人,占总人口的1.97%。
2005年,原渡马乡共1495户、6083人。其中城镇人口122人,占总人口的2%。
截至2017年末,马坊镇常住总人口3990人。
经济
综述
2005年,原马坊镇生产总值2109万元,第一产业生产总值1705万元,第二产业生产总值54万元,第三产业生产总值3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20元。
2005年,原御驾宫镇生产总值2434万元,第一产业生产总值1273万元,第二产业生产总值498万元,第三产业生产总值66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37元。
2005年,原渡马乡生产总值1200万元,第一产业生产总值901万元,第二产业生产总值164万元,第三产业生产总值13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83元。
2017年,马坊镇企业个数共29个,企业从业人数595人,其中工业企业1个。
第一产业
马坊镇主产小麦、玉米、高粱、豆类、糜谷等。经济作物以苹果、油菜为主,兼种烤烟、西瓜、蔬菜、药材等。土特产有核桃、柿子、大枣、桃、杏、梨等。
2005年,原马坊镇农林牧业总产值1705万元,是1990年的2.2倍。耕地面积2648公顷,苹果面积671公顷,总产量5400吨。
2005年,原御驾宫镇耕地面积2015公顷,西瓜种植面积在200公顷左右。有机井11眼、水塔7座。
2004年,原渡马乡耕地面积1480公顷。
第二产业
2005年,原马坊镇企业产值为54.4万元。
第三产业
2005年,原马坊镇商业和服务业等第三产业总收入350万元,是1990年的2.69倍。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05年,原马坊镇有初级中学1所、完全小学4所、初级小学5所、幼儿园5所,在校学生1350人,教职工150人。
2005年,原御驾宫镇有初级中学1所,在校学生650名,教职工37名;有中心小学1所、完全小学1所、初级小学11所,在校学生1348名,教职工79名。
2005年,原渡马乡有乡中心小学、翟家小学、渡马中学。
医疗卫生
2005年,原马坊镇有卫生院1所,医护人员5名,开设病床15张;个体诊所、药店10家,从业人员10名;农村卫生室15所,乡村医生15人。
2005年,原御驾宫镇有卫生院1所,医务人员12名,开设病床5张;有村卫生室15家,乡村医生15名。
基础设施
2005年,原马坊街道得到拓宽、硬化;临街修建商业、服务业门面房78间;开通了供销一条街和东张村大街,小城镇建设框架初步形成。全镇农民建房3470间、6.94万平方米,旧庄基还田21.93公顷。16个村完成了低压线路改造工程;打深机井9眼,改造辐射井2眼,使7个村解决了人畜饮水困难,6个村实现自来水入户。
2005年,原御驾宫镇个村的5400余人用上了自来水。
2005年,原渡马乡完成了川湾、凌丰、车家沟3村整体移民搬迁工程,在乡政府西北1千米处建成川湾新村,共搬迁78户、339人,占应搬迁总户数、总人口的93.98%和98.55%。川湾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齐备,入村道路和主街道全部实现柏油化,街道两边已修建了花园;铺设自来水管道1.5千米;已建沼气池14处。
交通运输
马坊镇有G76福银高速公路、冯永路和马来路过境。
历史文化
村名由来
马坊镇以驻地马坊村而得名。唐初朝廷曾在此屯卫牧马,天复元年(901)梁武帝朱温攻取邠州后也曾屯兵于此。上来家村为唐右领军大将军来曜及其子、颖国公来瑱故里。
御驾宫传为唐代秦王李世民北征突厥宿营之处。明代称吕家宫,清《永寿县新志》(1883年)记作女家宫,《永征原稿》记作御驾宫。
渡马,清雍正四年(1726)云寿院(今在翟家村)钟铭称“杜马”。据传这里曾是云寂寺(在今甘井镇杜家硙村)的牧马地,故名杜马。后讹为“渡马”。
村落历史
罗家村位于马坊镇政府驻地西北直线2.5千米处,明末以居民姓氏得名。
北宋家位村于马坊镇政府驻地西直线2.3千米处,明初以居民姓氏得名宋家,明朝中叶,因部分居民迁往村南居住,明南宋家,愿宋家名为北宋家。
园子村位于马坊镇政府驻地西直线2.2千米处,该处原系南宋家居民的柴草园子,明朝中叶,部分居民前来居住,故名。
南宋家位村于马坊镇政府驻地西直线2.2千米处,明朝中叶,原宋家村(现被宋家)部分居民迁往村南居住,故名南宋家村。
延府村位于马坊镇政府驻地西南直线2.4千米处,因明末此地有延王府一座,因故名南宋。
西张村位于马坊镇政府驻地西北直线2千米处,因村民多系西张人后裔,清末,因祖村名和所处地形而命名。
马坊村位于马坊镇政府驻地南200米处,隋唐时期,此地为军队屯马,放牧之地,故名。
东张村位于马坊镇政府驻地北直线50米处,元至元八年(1271年)前,咸阳东张堡人移居此地,为不忘祖籍,沿用故乡村名至今。
木张村位于马坊镇政府驻地东1.5千米处,明末,以居民木、张二姓故名。
仇家村位于马坊镇政府驻地东南直线2.2千米处,北宋中叶,以居民形式的名。
耿家村位于马坊镇政府驻地东南直线2.5千米处,北宋初年,以村民姓氏得名,村中有商周遗志。
郭家村位于马坊镇政府驻地东南直线4.5千米处。唐朝中叶以居民姓氏得名。
门家村位于马坊镇政府驻地东南直线3.8千米处。唐朝中叶以居民姓氏得名。
韩家山村位于马坊镇政府驻地东北直线2.2千米处,以居民姓氏得和地形得名。
西何家村位于马坊镇政府驻地东直线2.7千米处,1956年,何家村部分群众迁居沟西另建新村故名西何家。
东何家村位于马坊镇政府驻地东直线3.1千米处,明末,以居民形式的名何家,1956年,部分群众迁居沟西另建新村,取名西何家,改称原村为东何家。
上来村位于马坊镇政府驻地东直线4.1千米处,唐右领军大将来曜故里。以地形和居民姓氏得名,来曜之子来瑱,供封颖国公,累官山南东道节度使,代宗时,拜兵部尚书。
下来村位于马坊镇政府驻地东直线4.4千米处,清代中叶,来家(今上来)部分居民迁往地势较低处居住,故以地形和居民姓氏而得名。
高刘村位于马坊镇政府驻地东北直线3.5千米处,唐朝中叶,以居民高、刘二姓得名。
养马庄村位于马坊镇政府驻地东北直线3.3千米处,隋唐以来,该处多为屯兵养马之地,故名。
地方特产
马坊镇有永寿槐花蜜、羊肉泡馍、长寿挂面、刺绣、仪井豆腐脑等特产美食。
永寿槐花蜜,颜色呈水白色、白色及微黄色,清香甜润,有槐花香味,蜜质粘稠。每年5月至6月蜜源植物泌蜜期,组织蜜蜂采蜜,在保护区范围内经蜜蜂自然酿造成熟蜜,人工分离取出后装入蜜罐储存。2018年7月,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永寿槐花蜜”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羊肉泡馍是永寿的一道特色小吃,先将新鲜的羊肉洗切干净煮时加葱、姜、花椒、八角、茴香、桂皮等佐料煮烂,留汤汁备用。馍,是一种白面的死面(不用发酵)烙饼,碗是一种看着比较笨重的大老碗。吃的时候把馍掰碎成黄豆般大小放入碗内,然后交厨师在碗里放一定量的熟肉、原汤,并配以葱末、香菜、料酒、盐、味精等调料,再佐以辣子和糖蒜即可食用。
长寿挂面,又叫长寿面,俗称“细面”,逢年过节或者红白喜事的餐桌上都能见到,一般都是搭配辣汤佐食。挑一小撮面,浇上沸腾的辣子汤,撒上鸡蛋饼和韭菜末,吃的时候只捞面、不喝汤,将剩下的汤回入锅中,反复浇面,当地人管这种吃法叫做“涎水面”。
相传“涎水面”为周文王所创,又叫和气面,主要流行于永寿、乾县地区。周文王曾被囚禁于此,获释后,乡亲们拿肉、菜来看望他,文王将所有的肉、菜做成了一锅鲜美臊子汤,为了使数万部族都能尝到臊子汤,规定只吃面,不喝汤,将汤倒回锅中,故称涎水面,取和气团结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