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村
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滨湖镇下辖村
村况
人物
王东槐,(1802—1852年),字荫之。道光十七年(1837年)中举人,十八年中进士,授翰林院检讨。历任江西道监察御史、户科给事中、工科掌印给事中。曾为内阁侍读大学士,为太子讲学。后出任湖南衡州知府、福建兴泉永兵备道、福建按察使、湖北盐法武昌道等职。咸丰二年(1852年)十月,太平军包围武昌,20余日城破,王东槐自缢而死。曾写散文《龙河精舍记》,由其弟子刻石记之。同治九年(1870年),山东巡抚丁宝桢奏请朝廷,在滕县城为王东槐立祠。今其址尚存,部分建筑保存完好。
滕州市滨湖镇盖村王氏家族可以称得上是名门望族,几百年来家族中名人辈出,“一代帝师”王东槐、“一代奇才名士”王特选等,均是盖村王氏的杰出代表,在鲁南甚至全国影响巨大。近日,刊印于清道光八年(1828年)的《古滕盖村王氏族谱》在滕州被发现,盖村王氏再次被人们所关注。
历史背景
盖村位于滕州市西部,北临凫山,西濒微山湖,东面、南面是一片广阔的平原。据可查到的文字资料和遗存下来的古迹判断,最早在两千多年前,盖村就已经存在,并且该村居住着王欢和盖宽饶两个颇有名望的家族。
据《孟子·公孙丑下》中记载,孟子在齐国深得齐宣王赏识,被用为上卿,不久,齐宣王命令孟子作为正使,与副使盖大夫王欢出使滕国吊丧。王欢好表现自己,孟子往返途中都不与之说话,公孙丑不解,问孟子,孟子说:“既然他一个人把事情都办完了,还用得着我再说什么呢?”王欢死后葬在盖村。《古滕盖村王氏家族资料》载:“现东盖村西,后盖村南有王欢墓,早期发现时就被盗一空。”
清《滕县志》载有清人王特选《古迹杂咏》十四首,其中第十三首中写到:“金源刻石纪炎朝,斑驳苔痕字未销。不藉丽牲存记性,宿坟埋杀盖宽饶。”该诗下面有“盖村有盖氏碑”的注解。诗中提到的盖宽饶,据《汉书》本传和《资治通鉴》卷二十六记载:“盖宽饶,字次公,为汉宣帝太中大夫,忠耿不直。”他大约出生于西汉武昭宣时期,为汉宣帝太中大夫,奉使称意,擢为司隶校尉。日前尚瑞先生在《滕州日报》上撰文说,“虽然盖宽饶是魏郡人,但滕州盖村一带是盖氏姓源地之一。王特选生活在300年前的康乾盛世,品格高雅,博学多才,他的所见所记,特别是以诗文描述汉司隶校尉盖宽饶死后葬在盖村一事,应当是真实可信的。”
世事变迁,千年古村盖村现分为西盖村、东盖村、后盖村,隶属于滕州市滨湖镇。1957年之前,这三个村隶属于凫山县。后盖村是在1944年之后逐渐形成的自然村,过去人们习惯称这个村为“后行”。值得一提的是,“一代帝师”王东槐谥号“文直”,其直系孙、曾孙等均被清皇帝赐骑督尉。到了王东槐的玄孙这一代,清朝被民国取代,滨湖镇附近曾一度被改为文直乡,第一任乡长就是王东槐的直系玄孙。原《望庄镇志》副主编王裕拯说:“望冢、盖村、刘庄三乡于1947年并为文直乡,滨湖镇大刘庄是原来的文直乡驻地,乡长是王东槐的直系玄孙王慎鹏,解放前去了台湾。”
盖村王氏家族及王氏族谱
盖村王氏家族是在明初移民中,由山西迁居滕州的,因世居滕西盖村,故被称为盖村王氏。始迁祖讳从政,以农事开来。人物文风以清朝嘉庆、道光时期为最盛,及至清末,廪、庠、贡、举入翰林院者近二百人。享有较大声望的王东槐、王特选、王伯铭(王怪物)等都是盖村王氏。
因盖村王氏家族以文风盛起,所以历代盖村王氏族人都很重视续修家谱。盖村王氏二世祖王俞是一位庠生(即秀才),在家中挂有家堂,家堂是类似于挂在房中的中堂,家堂是家谱的缩写。后来历代盖村王氏族人都以此为基础续修了家谱,但是这些家谱多为手写,并未流传下来。到了道光年间,盖村王氏家族逐渐兴盛,先是在盖村建了家祠,后来在家祠里开始续修了《古滕盖村王氏族谱》并付梓印刷,王东槐参与了此次家谱的续修。
日前滕州发现了这部清道光八年印刷的《古滕盖村王氏族谱》,谱中载入了王东槐的名字,有专家称这可能是我市发现的最早记载有关王东槐的文字资料。
这部《古滕盖村王氏族谱》全书共六卷,第三卷上有关王东槐的记载是这样的:“乐箸,一名东槐,字荫之,道光乙酉科拔贡。”王东槐出生于1801年,1828年时27岁,从这段资料可以看出,27岁的王东槐已经在道光乙酉年(1825年)被选为拔贡,可谓风华正茂。谱中,王东槐的父亲、祖父、曾祖父均为监生,王东槐生活在一个名副其实的书香门第。
据说,王东槐在当太子师之前,道光皇帝为了考查王东槐的出身,曾经把这部《古滕盖村王氏族谱》认真地阅读了一遍,在确定王东槐是出身于名门望族后,才正式让翰林王东槐为太子讲学。道光帝说:“王东槐祖上是从山西迁到山东滕县的,实际上是太原王氏。”
王东槐的家位于西盖村。据介绍,在解放前,每遇夏季阴雨连天,西盖村总是被来自微山湖的洪水所侵,只要暴雨成灾,该村必被淹无疑。全村房屋倒塌,损坏的物件无数,纸质类的东西更是无法保存。这部家谱收藏于离西盖村很近的东盖村,东盖村的地势比西盖村稍高,家谱经数年未被洪水所夺,实乃万幸。“文革”中,因这部家谱存放在一个军属家中。虽属“四旧”,却也保留了下来。到了改革开放以后,很多古董商人都想花重金购买收藏这部家谱,但村民们认为,家谱上记载着老祖宗的名字,再怎么着也不能“卖老祖宗”,所以这部流传了近200年的家谱就这样传承了下来。
在《古滕盖村王氏族谱》上,还发现了“弟子数千,著作甚丰,一代奇才名士”王特选的名字。与王东槐不同的是,道光年间王特选早已作古,所以记载的比较详细。从谱中还发现了一段鲜为人知的家族史,原来王东槐的高祖父与王特选还是叔伯兄弟关系,即两人的父辈是亲兄弟。
这部家谱字迹清晰,基本上完好无损,体现了古人精湛的印刷技艺和高超的造纸技术。全书共六卷,能保留一卷可谓之精品,六卷都在,真可谓文化之幸事。家谱是一族举全族之力而印成,民间有把族谱放在家中最重要位置而膜拜之风俗。读谱不能读出声,只能默读,给新出生的婴儿起名要拜谱,而且新起的名字还要避祖先之名讳。古人重视修家谱,不逊于写地方志与攥国史。例如《古滕盖村王氏族谱》中明确记载了明隆庆二年(1568年),耿武八庄在一夜之间突然沉陷。这段记载实际上描述了微山湖的一次成型过程,是在地方志中无法找到的有确切时间的历史事实。
滕州盖村三槐文化研究会会长王慎珠告诉记者,盖村王氏家族明初时由山西洪洞迁居滕县,明清两代虽多次修谱,但是修成后付梓印刷的仅有道光年间一次。这部《古滕盖村王氏族谱》是我市发现的记载王东槐最早的文字资料。王文直公(王东槐)一生严谨,做事认真,能流传下来的资料很少,《古滕盖村王氏族谱》是研究王东槐最原始的历史资料,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王东槐其人
王东槐字荫之,1801年生,西盖村人,有《王文直公遗集》存世。他在1838年(道光十八年)考中进士,与晚清名臣曾国藩同年登科,授官职翰林院检讨,故有“王翰林”之称。1850年5月,道光帝封他为内阁侍读学士,为皇太子奕讲学。不久,太子奕登基,年号咸丰,王东槐遂成一代帝师。1852年,王东槐任职湖北盐法道期间,恰逢粤匪动乱。据民国初年赵尔巽主编的《清史稿》列传记载:“王东槐丁母忧,夺情留武昌。”“城陷,东槐偕妻萧氏对缢死之。”1853年,咸丰皇帝闻奏批准并为其按官阶追加一等。朝廷以“勤学好问曰文,敏行不挠曰直”之意赐予谥号为“文直”,赐恤奖赏其子王宜等人。1870年(同治九年),山东巡抚丁宝桢奏请皇帝,谥于本籍捐建专祠。
滕州城内的王家祠堂,就是专为纪念王东槐而建造的。祠堂为典型的两进院落北方“四合院”古式建筑,叠梁斗拱,彩绘雕檐,颇具北方传统园林建筑特色。祠堂保护完好,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王东槐墓今何在
王东槐在咸丰皇帝登基两年后,在湖北任盐法道,也就是掌管一省盐政的官。就是在这一年的十二月初四日,湖北武昌被太平军攻陷,王东槐与妻对缢而死,时年51岁。
盖村王氏族人王裕安、王慎德在《盖村王氏家谱》上有一篇《文直公行实补述》的文章,关于王东槐的墓地是这样记载的:“公死后,家人埋黄鸪山之树侧。次年正月始具棺改殓,三年十月公与妻丧始归故里。时犹未靖,急葬于盖村先茔,后改葬于望冢村之西。”
据滕州盖村三槐文化研究会会长王慎珠介绍,王东槐葬于盖村,实际上是葬在了盖村王家的牌坊林里,牌坊林位于西盖村的东面。西盖村的王延臣说,在望冢村的西面(刁村的北面)原来有一片很茂密的树林,王东槐的墓地就在这片茂密的树林子里。“文革”时,这片树林和王东槐的墓地都遭到了恶运。据刁村的尹先生介绍,其与西盖村尹家是一家,后来为了给王东槐看坟地而迁到刁村。王东槐的墓地在“文革”时已是一块平地,刁村北面有一片凸起的坟包,是王东槐四子王宜的墓地,而其他的都早已没有了痕迹。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03-22 21:41
目录
概述
人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