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导向行为
管理心理学术语
目标导向行为指为寻求达到某种目标而表现出来的行为。目标导向理论激励理论的一种。它是由豪斯提出来的,目标导向理论的基本出发点是要求领导者排除走向目标的障碍,使其顺利达到目标,在此过程中,给予职工满足多种多样需要的机会
简介
目标导向行为是一个选择、寻找和实现目标的过程。一般而言,它能提高人的动机水平。但是,如果导向过程时间过长或者目标不具挑战性,也会降低激励的力量。因此,倡导者要不断地向下属提出富于挑战性的目标,并为其提供实现目标的条件与机会,引导其去实现一个又一个更高的目标。
理论
目标导向理论认为,要达到任何一个目标必须经过目标行为。而要进入目标行为又必须先经过目标导向行为。两种行为对动机强度的影响是截然相反的,为了解决这一矛盾,使动机强度经常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就必须交替运用目标导向行为和目标行为。也就是说,当一个目标实现后,应适时地提出新的更高的目标,以便进入一个新的目标导向过程,从而使动机强度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上,使人保持一种积极的状态。
目标导向理论是激励理论中的一种 。目标导向行为( 行动 ) 是为了达到目标所表现的行为。有了动机就要选 择和寻找目标, 目标导向行动乃代表寻求、达到目标的过程 。需要强度会随着目标导向行动的行进而增强,越 接近目标, 动机强度越强, 直至目标达成或遭受挫折方止 。如果预定的目标太高, 难已实现, 或者目标太远 , 不够切身 ,都将使人的兴趣减弱 。另一方面 , 如果目标缺乏挑战性, 则会使人感到“ 平淡无奇” 或 “ 垂手可得 ” , 也会失去兴趣 , 从而降低激励力量 。人们对历经艰难而取得的成绩, 会有一种成就感 、胜利感 ,并会激励 他们去争取更大的胜利。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08-30 00:00
目录
概述
简介
理论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