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观性原则是教学原则之一。教学中引导学生直接感知事物、模型或通过教师形象语言描绘学习对象,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反映了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发展规律。运用这一原则能促使具体形象与抽象概念相结合,减少理解抽象概念的困难;能激发学习兴趣和热情;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形象思维能力,促进对知识的理解巩固。类似这一原则的教学思想,古代教育家已有论述,如中国荀子说:“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但直接提出这一原则的是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
教学应用
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直观手段,通过引导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发展学生的观察力和形象思维,并为形成正确而深刻的理性认识奠定基础。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有:
①直观手段的选用要符合教学的目的要求和各科教学的特点。
②直观教具的选用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水平。
③ 运用直观手段,要与教师适当的讲解相配合。
④要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⑤教师要合理考虑使用直观教具的数量、时间和地点。
主要依据是:学生的认识,对书本知识的掌握是以
感性认识为基础的;学生的思维发展正处在从
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特别是低年级,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从教育效果看,运用直观手段,使学生感到形象、鲜明、生动有趣,容易巩固所学知识。
内涵
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知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发展认识能力。这一基本原则反映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即通过感性、形象而具体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减少学习抽象概念的困难,并通过展示事物的内部结构、相互关系和发展过程,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概念,从而更好地深化认识和运用知识。 对教学中的直观性原则,古今中外教育家都作过非常精辟的阐述。中国古代教育家
荀况说过: “闻之而不见,虽博必谬。” 提出了在学习中不仅要做到闻之更宜见之,才能博而不谬。中世纪
捷克杰出的教育家
夸美纽斯在他的著作
《大教学论》中指出,“应该尽可能地把事物本身或代替它的图像放在面前,让学生去看看、摸摸、听听、闻闻等等。”并率先提出了教学中的直观性原则。后来俄国教育家
乌申斯基对这个原则进一步作了深刻的论证,指出:“逻辑不是别的东西,而是自然界的事物和现象的联系在我们头脑中的反映”。近、现代教学实践的发展证明,直观性原则在教学中正处于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常用方法
直观演示法
直观演示法,是教师展示各种直观
教具、
实物或者进行示范实验,使学生获得关于事物现象的感性认识的方法,是教师将教材内容用实物或教具表演出来,或做示范性实验,来说明或印证所授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现场参观法
现场参观法即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组织学生到校外观察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使学生获得新知识或验证、巩固学过的知识,获得丰富的感性知识方法。
仿真模拟法
仿真模拟教学在专业教学中主要是指采用计算机或其它多媒体技术对具体的运动原理、技能操作开发仿真模拟系统,通过学习,学生可以模拟系统练习,达到掌握基本原理或进入生产现场实际操作的教学目的。
注意问题
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完成教学目标,直观毕竟是教学的一种手段而已,因此,教师在具体地教学过程中,是否需要遵循直观性原则、如何遵循直观性原则,都必须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正确地选择。那种为了直观而直观,为了营造课堂气氛而不顾教学目标能否达成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遵循直观性原则并不排斥其他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多种教学方法的有机组合才能构成一堂优质课。如在直观教学时,教师不失时机地设问,安排学生讨论等等,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应用,引导学生去把握事物的特征,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以解答学生在观察中的疑虑,获得较全面的感性知识,从而更深刻地掌握理性知识。
遵循直观性原则可采用的教学手段繁多,包括各种实物、
标本、实验、参观、图片、图表、模型、
幻灯片、录像带、电视、
电影片及
CAI课件等等。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根据机械专业课程性质、教学的任务、内容和职高生的年龄特征正确选用,不论使用哪种直观教学手段,都要坚持典型性、代表性、有利于发展职高生的观察与思维等综合能力。
4、遵循直观性原则更应注重教师的引导:
现代课堂教学提倡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这种理念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是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结构得到贯彻落实的,可见,教师是一堂课的“导演”,教师在教学中“导”得如何就决定了一堂课的走向。因此,在课堂这个“舞台”上,教师必须精心设计、巧妙规划,做出色的“导演”,才能使学生的“戏”演得更精彩。
宣传应用
安全生产法规既然是人们的行为规范,就可以体现在人们的具体行为中,这就为安全教育培训的直观性原则提供了基础。直观性的教育培训,生动形象,易懂易记,便于广大职工接受,直观性原则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体现出来:
(1)结合典型事故案例进行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最好是把各类事故案例纳入一定的系统,避免就事论事。要抓住重点,以点带面。通过事故案例说明安全生产法规的实质性内容,让大家理解安全生产法规的精神实质。?
(2)利用形象化信息工具,如电影、电视、广播、录音、录像等,将安全生产法规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便于广大职工接受。?
(3)对于文化基础较差的职工,贯彻直观性原则更为重要。另外教师在授课时还应该注意直观性。
电教应用
直观性原则是指在学习中应充分利用多种感官去感知对象,以获取一定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帮助理解内容,形成概念。它反映了学员的认识规律。采用直观就能丰富学员的直接经验,避免抽象、空洞地说教,同时,也能使教材符合学员思维的发展。富于直观性的电教教材,能给学员以感性的、形象而具体的知识,有助于吸引学员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和热情,减少学习抽象概念的困难,从而促进学员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并发展观察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在电教教材中实现直观比传统教学要容易得多,它主要有模拟直观和语言直观两种。模拟直观包括各种演示图片、图表、模型、动画等。模拟直观是通过观察模拟对象进行的,可产生“画中诗”的效果。由于它可以突破时空界线而被广泛使用,也是
电教教材应用越来越广泛的原因之一。语言直观是通过形象生动的配音(包括背景音乐)来进行的。它可以激起学员对事物的回忆或想象,与学员的思维形成共鸣,产生“诗中画”的效果,有如亲临其境。
应用这一原则的要求是:首先,要明确
直观的目的。教材中选择和使用的直观材料,必须从内容的需要出发,演示直观不是目的,而是为增加学员的直接经验,丰富感性知识,以便形成科学的概念。不能为直观而直观,分散注意力。其次,直观要与讲解配音相结合。直观材料的不能随便展示,也能展示后让学员自发地观察。在教材中演示直观材料,必须结合讲解的需要,适时展示,过早或过迟都会影响直观的效果。直观材料一经展示出来,就应立即通过提问或讲解的方式引导学员观察,引导他们把握观察物的特征,找出事物之间的联系,鼓励提问、探讨,从而促使其较深刻地掌握知识。在具体操作上,要注意多方位进行,可设计为交互可调节方位的窗口,待讲解不再需要它时,就应适时隐藏该窗口。再次,形象生动的语言,能给予学员感性知识,形成鲜明、生动的表象或想象,同样可以起到直观的作用。它与模拟直观相比,更不受时间、
空间、设备等的限制,在电教教材中使用它,最简便、最经常、最广泛,制作最快捷。要善于使用比喻、谚语、
修辞使配音语言更丰富、形象、
生动、
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