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购买力平价
萨姆·卡塞尔提出的经济学理论
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Relative Purchasing Power Parity; Relative PPP)是卡塞尔在1918年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通货膨胀率汇率变动关系时提出的一个经济学理论。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强调,即期与远期之间的通货膨胀率差别必须等同于这个期限内汇率的差别。
理论简介
如果不一致,就会出现套利情况,直到汇率调整到两者一致为止。在实际应用中,计算购买力平价可以用消费者物价指数批发物价指数或GNP缩减指数表示物价水平
公式表示:
本国货币新汇率=本国货币旧汇率×(本国货币购买力变化率/外国货币购买力变化率)
=本国货币旧汇率×(本国物价指数/外国物价指数)
关系
绝对购买力平价理论和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各有其使用的范围:绝对购买力平价理论用来说明汇率的决定,相对购买力平价用来解释汇率的波动。
理论公式
购买力平价理论揭示了通货膨胀率汇率变化之间的关系,为汇率预测提供了一个理论基础,即预期的汇率变化应该等于预期的通货膨胀率差异。但由于汇率变动不仅受到通货膨胀差异的影响,还受到其他许多因素的影响,且由于运输成本交易成本和因贸易壁垒和非贸易壁垒引起的国际市场的分割,导致基于购买力平价前提条件的公式在现实中很难完全成立。因此,汇率在短期内的变动经常背离购买力平价理论。但如果能够准确地预测通货膨胀率,则该理论在长期中以及通货膨胀很高的经济中还是能够成立的,在确定货币的均衡汇率和预测长期汇率变动趋势中有一定作用。
偏离
相对购买力平价的含义是,汇率的升值与贬值是由两国的通货膨胀率的差异决定的。以中美两国为例,若中国通货膨胀率超过美国,则人民币将贬值,反之人民币将升值。根据易纲范敏的研究, 从1980年~1996年17年中,除了1980年~1984年,1990年~1991年间美国的通胀率高于中国通胀率外,其余年份里中国通胀率均高于美国。当美国通胀率高于中国通胀率时,人民币汇率并没有如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所言而升值,反而贬值了。而在人民币升值的年份,中国通胀率却高于美国通胀率。由此可知,人民币汇率与购买力平价是背离的,中美两国通胀率的变化与汇率变化之间的关系不符合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
参考资料
相对购买力平价(Relative PPP).中国金融网.2015\u5e741\u67088\u65e5
最新修订时间:2023-09-16 23:47
目录
概述
理论简介
关系
理论公式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