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豇豆
豆科豇豆属植物
短豇豆(学名:Vigna unguiculata subsp. cylindrica (L.) Verdc.)是豆科、豇豆属豇豆的亚种。一年生直立草本植物。株高20-40厘米。羽状复叶,托叶披针形,着生处下延成一短距有线纹,小叶卵状菱形无毛;总状花序腋生具长梗,花冠黄白色旗瓣扁圆形;荚果线形直立或开展,稍肉质而膨胀或坚实;种子长椭圆形;花期7-9月;果期8-10月。短豇豆又名“饭豇豆”,因其种子常与饭同煮而食,故而得名。
植物学史
短豇豆又名“饭豇豆”,因其种子常与饭同煮而食,故而得名。
形态特征
一年生直立草本植物。高20-40厘米。有时顶端缠绕。三出复叶;叶柄长6-11厘米;顶生小叶片卵状菱形,长5-8厘米,宽4-7.5厘米,两侧小叶片斜卵形;羽状复叶,托叶披针形或椭圆状披针形,着生处下延成一短距有线纹,小叶卵状菱形无毛;托叶长,基部着生处下延为短距。
总状花序腋生具长梗,花2-3朵生于序轴上部;总花梗长4-11厘米在序轴与总花梗间有一肉质蜜腺;花长约2厘米;萼筒状,浅绿色,萼齿披针形,上面2萼齿常合生;花冠蝶形,黄白色,略带紫色,旗瓣圆形或扁圆形,龙骨办弯拱;二体雄蕊呈(9)+1枚;子房有胚珠数粒,花柱沿腹面有毛。荚果线形直立或开展、线状圆柱形,长7-13厘米,宽6-7毫米;种子长椭圆形;种子颜色种种。种子5-10枚,长椭圆形或近肾形,黄白色,或暗红色。花期7-9月;果期9-10月。
分布范围
短豇豆原产于印度,中国各地、日本、朝鲜、美国等地也有分布。
生长习性
短豇豆不耐霜冻,耐旱、耐酸能力较强,适应pH5-8.5的土壤,在中国江西红壤上以至河南的砂碱土上均能栽培,耐阴性较好,但花期多雨会造成落花,也影响结荚,结荚期如受干旱会降低产量。据测定,砂壤土当水分降至9.0%时,植株开始萎蔫,当水分高于26%时,主根渐发黑腐烂,渍水超过4小时,会使植株逐渐枯萎死亡,故要求土壤排水良好。
繁殖方法
短豇豆为短日照植物,在中国长江下游春播的,因日照逐渐增长,始花期延迟。秋播的始花期缩短,茎较短,分枝较少,而春播的植株较繁茂。在20℃以上茎叶生长较快,但开花后遇高温则生长提前结束。生育期70-80天,但在生长的前期或后期如处于气温不足20℃的情况下,会延长至90天,在中国浙江衢县4月23日播种,6天出苗,6月10日分枝,18日初花,23日盛花,26日开始结荚,7月15日成熟,接着可第二次播种,于9月底成熟。
栽培技术
栽培要求适当深耕,精细整地,开好排灌沟渠。播种期较长,在中国江苏、浙江一带可自4月下旬到8月上旬之间。一般在棉花、玉米田问套种的5月上旬,用早稻茬复种的在8月20日之前,间种于果,桑、茶园的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采种的田适当早播,在中国湖南、江西两省中部还可以提早10-20天。种子千粒重100-130克。每亩播种量穴播的4-5千克,行距30厘米,穴距15-20厘米,条播用种子5-6千克,行趾35厘米。使每亩有苗4万株,采种的宜适当放宽行、穴趾,使每亩有苗1.2-1.5万株。播种深度3-4.5厘米,施肥可在苗期酌施1次氮肥而着重施用磷肥,-般亩施20-25千克过磷酸钙为基肥。田间管理要及早查苗补种。在苗高10-13厘米,中耕除草1次。雨季要做好清沟理墒。花荚期高温干旱需适量灌水。
病虫防治
主要虫害有蚜虫,发生于叶背,自茁期至开花期有斜纹夜蛾,幼虫咬害叶部,结荚期有豆荚螟,均应按常规喷药及早防治。枯萎病发生在主茎上,有病植株的病孢子会随土壤水分的移动扩散。故留种田要避免连作,加强排水,及时拔除并销毁病株以减少染病的机会。
主要价值
药用:短豇豆种子可入药,具有健脾益肾、调中益气的功效。
观赏:有一种开花紫色,豆荚黑色的短豇豆还可作为装饰品种使用。
食用:种子供食用,可掺入米中做豆饭、煮汤、煮或磨粉用。李时珍对其曾赞道:“此豆可菜、可果、可谷。备用最好,乃豆中之上品”。也是营养丰富的豆类粮食,可炒、可蒸,可晒干后煮粥吃。其适口性好,各种家畜都喜食,亦可作饲料。
参考资料
短豇豆.植物智.
最新修订时间:2024-09-12 09:13
目录
概述
植物学史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