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肢角蟾M. brachykolos inger et romer; Brachy- limbed Megophrys为锄足蟾科角蟾属的两栖动物,是中国的特有物种。分布于广东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香港。
简介
分类系统: Animalia:动物界 - Chordata:
脊索动物门 - Vertebrata:
脊椎动物亚门 - Amphibia:两栖纲 - Anura:无尾目 - Anomocoela:变凹型亚目 - Megophryidae:角蟾科 - Megophryinae:角蟾亚科 -Megophrys:角蟾属
学名: Megophrys brachykolosInger, R. F., and J. D. Romer .,1961.
中文名:
短肢角蟾
中文拼音: DUANZHIJIAOCHAN
分类等级: 种
概述:
原始属名
模式标本产地
模式标本保存地 CIB
国家保护级别 非保护动物
CITES公约级别 未列入
IUCN红色名录等级 未予评估(NE)
红皮书等级 濒危(E)
中国特有 是
异名信息
Megophrys (Megophrys) brachykolos,Dubois, A.,1980.
Panophrys brachykolos,Rao, D.-q., and D.-t. Yang .,1997
Megophrys (Xenophrys) brachykolos,Dubois, A., and A. Ohler .,1998
Xenophrys brachykolos,Ohler, A.,2003
Megophrys brachykolos,Inger, R. F., and J. D. Romer .,1961.
Megophrys minor brachykolos,Ye and Fei,1995
吻端平切呈盾状,吻向前突出,吻棱呈棱角状。背部皮肤光滑,上唇缘自颊到口角不为浅色纵纹,背侧肩部亦无浅色大圆斑。后肢短,左右跟部不相遇;趾侧无缘膜,趾基无蹼或仅具蹼迹。雄蟾第一、二指具有细小的黑色婚刺。栖于香港、广东等地的林间溪流附近。蝌蚪漏斗状,无唇齿,亦无角质颌。该种数量极根,为我国特产种类。目前只在我国的广少分布发理有该种分布东和香港。
科学分类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纲:
两栖纲 Amphibia
属:角蟾属 Megophrys
种:短肢角蟾 Mbrachykolos
基本资料
中 文 名:短肢角蟾
·物种分类:两栖类→无尾目→锄足蟾科→角蟾属
·拉 丁 名:Megophrys brachykolos
·英 文 名:Brachy-limbed Mogophrys
·属中文名:角蟾属
·国内分布:香港、广东。
·是否药用动物:否
·是否经济动物:否
·Iucn2003:EN B2ab(iii)
·生 境:栖息于香港、广东等地的林间溪流附近。
2012年6月,在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附近的松桃县一村庄采到雄性角蟾标本1号,经鉴定为短肢角蟾(Megophrys brachykolos Inger and Romer),系贵州省两栖动物新纪录。
更多还原生物特征
吻端平切呈盾状、吻向前突出,吻棱呈棱角状。背部皮肤光滑,上唇缘自颊到口角部为浅色纵纹,后肢短,左右跟部不相遇。雄蟾第一、二指具有细小的黑色婚刺。
蝌蚪呈漏斗状,无唇齿,亦无角质颌。
生态分布
短肢角蟾栖息于香港、广东等地的林间溪流附近。
保护措施
已经被录入《三有保护动物》。
形态描述
上眼睑中部有一小的角状疣;腿短,左、右跟部不相遇;鼓膜直径宽于眼径之半。蝌蚪的尾末端尖。
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