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井村
广东省东莞市东城街道石井社区辖自然村
石井村,隶属于广东省东莞市东城街道石井社区,位于东莞市东城街道东部,距离街道办事处约2.3千米,属东城街道石井社区管辖。东接水流坑村,西连平地山村,北邻蓢基湖村。2015年末,石井村户籍人口689人。
历史沿革
明朝时期,石井村属东莞县文顺乡第二都。
清朝时期,属捕厅。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属第七区六凤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属第五区六凤乡。
1963年,属附城人民公社石井大队。
1983年,属东莞市附城区石井乡。
1987年,属东莞市附城街道石井管理区。
1999年,属石井行政村。
2002年,属东城街道石井社区。
行政区划
石井村为广东省东莞市东城街道石井社区辖自然村,行政区划代码沿用石井社区行政区划代码为441900003017。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石井村,位于东莞市东城街道东部,距离街道办事处约2.3千米,属东城街道石井社区管辖。东接水流坑村,西连平地山村,北邻蓢基湖村
地形地貌
石井村地处丘陵地带,平均海拔较低。
人口
2015年末,石井村户籍人口689人,其中男345人,女344人;80岁以上20人,最年长者91岁(女)。祖籍该村的香港同胞19人。
经济
石井村传统种植花生、木薯、甘蔗、芋、烟叶、黄麻、豆类等作物,盛产木瓜、橙柑橘等水果,兼饲养猪、牛、羊、狗、猫、兔、鸡、鹅、鸭等牲畜和家禽。2015年,石井村以物业租赁为主,有企业12家,私人个体工商户100多家,集体厂房配套设施9.76万平方米,经营总收入达1497万元。村民主要收入来源为工资性收入、房屋出租、商业经营、集体经济分红等。
社会事业
文体事业
2015年末,石井村有篮球场1个,生活小区1个。
基础设施
1964年,石井村通电,1987年通电话,1990年全村村道实现水泥硬底,1993年通自来水,2000年通互联网。
交通运输
石井村有乡道东升路从村经过。
历史文化
石井村因村前有一口用石块筑成的水井,泉水从石缝间流出,村立于井旁,故取此名。
石井村村民均为汉族,广府民系,使用粤方言东莞东城话。
石井村村内有宋皇姑墓。该墓位于石井社区狮子岭,为宋皇室宗亲之女赵氏之墓,建于南宋淳祐六年(1246年)。坐东北向西南,分布面积约230平方米。明成化十九年(1483年)、明隆庆四年(1570年)、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1988年重修。墓地为灰沙水泥结构墓表,三级拜台,墓南侧建有一个五角尖顶楼阁宗姬亭,墓前立华表一对,墓右侧立红砂岩雕马跪像。宗姬亭有楹联:封税院于南阳荷承妣德,结佳城于东莞蕃衍宗枝。历史上,皇姑墓多次被盗,珍贵文物尽失,墓内有红石通道一条,上盖已倒塌,可见墓室砌砖。墓面破坏严重,墓廓是用白泥烧制的小砖砌筑,高1.6米,每块小砖长32厘米,宽16厘米。收集到明隆庆四年(1570年)宋皇姑赵氏墓碑一块,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邓氏祖母赵氏墓志铭和残碑各一块,存于东莞市博物馆。1988年,皇姑墓由派居香港锦田、万江区卢鸟鹳涡村、附城区光明村、虎门镇怀德村等地的皇姑后代邓氏族人捐资15万元重修,并新建宗姬亭1座。重修后的皇姑墓扩建为一墓一亭组合建筑,墓长22米,宽8.8米,占地面积193.6平方米。宗姬亭呈六角形,高8米,边长4.1米,占地面积33平方米,顶部镶砌黄色琉璃瓦,古色古香。每年农历九月,石井村邓姓村民联合香港粉岭、长安镇怀德、凤岗镇雁田、万江区膺携窝、东城古塘垒等村宗亲分期分批到皇姑墓祭祖。
地方特产
石井村特色传统食品主要有粽、艾角、油角、鱼笼、松糕、炒米饼等。
荣誉称号
1992年,石井村被东莞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评为文明村。
参考资料
2021年东城街道统计用区划和城乡划分代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最新修订时间:2022-10-29 13:43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行政区划
地理环境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