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羊河,是甘肃省
河西走廊内流水系的第三大河,古名谷水、马城河、白亭河等。发源于
祁连山脉东段
冷龙岭北侧的
大雪山(《甘肃省自然地理志》以
杂木河为上游干流),流域面积4.16万平方公里,多年平均自产地表径流量15.04亿立方米。全长250公里,全水系自东而西,干流经甘肃省武威市
凉州区、
民勤县纳入
青土湖。主要支流有
大靖河、
古浪河、
黄羊河、
金塔河、
西营河、
东大河及
西大河等。
名称演变
石羊河,曾名谷水、马城河、白亭河、大河、三岔河。。在甘肃河西走廊东段。相传流域内常有石羊出现,故名。石羊河在史书中记载得比较早且相当详细,如《汉书·地理志》记载:“南山,谷水所出,北至武威入海,行七百九十里。”《水经注》和《元和郡县图志》等古代地理著作均将其称为马城河。五代时期,因石羊河终端湖为白亭海,故称其为白亭河。
水系构成
石羊河水系按照水文地质单元又可分为三个独立的子水系,即大靖河水系、六河水系及西大河水系。大靖河水系主要包括大靖河,河流流入大靖盆地,其水量在该盆地内被转化利用;六河水系上游主要由古浪河、黄羊河、杂木河、金塔河、西营河、东大河组成,流入武威南盆地,其水量在该盆地内经利用转化,最终在南盆地边缘汇成石羊河,进入民勤盆地,全部被消耗利用;西大河水系上游主要是西大河,流入永昌盆地,其水量在该盆地内利用转化后,汇入金川峡水库,引至金川一昌宁盆地,全部被消耗利用。
干流概况
石羊河上游为山区性河流,支流有古浪、黄羊、杂木、金塔、西营、东大、西大河等(《甘肃省自然地理志》以杂木河为上游干流,源出祁连山脉东段冷龙岭东段的主峰大雪山)。河流短小,流向与山脉走向垂直。上游区有少量冰川分布。汇集了
祁连山东段冷龙岭、乌鞘岭、毛毛山以北山区的冰雪融水和降水,年径流量共计17亿立方米。山区各支流在出山时,切穿山岭,形成峡谷,今多为水库坝址。出山后进入走廊平源,河道在冲积、洪积扇上多呈放射状,水流渗漏严重,河水断流。地下潜流在冲积扇前缘出礴成泉水河道(南、北沙河、乌牛坝河),泉水又汇集成洪水河、白塔河、羊下坝河、海藏寺河等泉水河。泉水河沿途汇纳海藏寺湖、雷台湖、观音堂湖、红柳湾湖,由
武威市北流,汇合成石羊河(石羊大河),入
民勤县境于蔡旗堡以南(一说民勤县重兴乡八墩湾纳入洪水河(红水河)),称石羊河(古称石羊大河)。再北流过
红崖山水库,红崖山以北为下游,原分为大东、大西两河,现筑成东西干渠。入
民勤绿洲,继续东北行,最后没入巴丹吉林和腾格里沙漠之间的民勤盆地北部。。历史上,上游山区洪水可以直接进入石羊河而后过民勤汇入尾闾湖(即古休屠泽(白亭海及青土湖),1950年代干涸,21世纪开始补水,水面逐步恢复)。石羊河全长250公里(《甘肃省自然地理志》),河流长约300公里《甘肃省水利志》 。干流长162公里,年径流呈5.17亿立方米,主要由地下水补给,夏季山洪补给也占一定比例。水量由红崖山水库调节,是民勤绿洲的水源。
石羊河天然河道仅存红崖山水库以南一段,名洪水河,长约28公里,河床开阔而浅,沙质,纵坡约千分之一。
水文特征
石羊河流域的河道虽然短小,但因山体高大,水热条件在不同高度的特殊组合造成了气候的垂直变化。下从沙漠、干旱草原,上抵冰川,永久积雪带,植被土壤以及水文现象也都相应发生垂直变异。海拔1900~2600米为浅山区,降水量不大,但蒸发强烈,植被稀少;海拔2600~3400米为森林灌丛带,降水量较大,蒸发量相应减少;海拔3400~4000米为高山草甸带,降水量多,蒸发量少,是地表径流最发育的地带,也是河流主要的补给区;海拔4000米以上为现代冰川作用区,降水以固态为主,是控制流域水资源的冰川固体水库及冰雪融水所在。
河流补给山区降水占61.0%,地下水占31.0%,冰雪融水占8.0%;平原区地下水主要接受地表水和灌溉入渗补给。出山口多年平均径流量50.5立方米/稍稍,年径流量15.9×108立方米,6-9月占70.0%左右。上游祁连山区降水丰富,有64.8平方公里冰川和残留林木,是河流的水源补给地。山区河流呈树枝状,干流出山时,切穿山体,形成峡谷,今多为水库坝址。由东向西,全流域建成100.0×104立方米以上水库15座,其中以大靖峡、黄羊河、南营、西营、红崖山及金川峡等水库较大。出山后进入走廊平地,河道在冲积、洪积扇上漫流呈放射状,水流渗漏严重,河水断流。地下潜流在冲积扇前缘出露,汇集成红水、白塔、羊下坝、海藏寺等泉水河,形成武威和永昌诸绿洲,灌溉农业发达。流域下游是民勤绿洲,史前曾存在过古终端湖泊一猪野泽,2~3万年前高湖面海拔达1317米、水域面积约1680.0平方公里。红崖山水库建成后,水量由水库调节,是民勤绿洲的水源。
石羊河在红崖山以上的流域面积约1.34万平方公里,上游各支流出山口的多年平均年径流为14.61×108立方米,绝大部分为上游灌区引灌利用,石羊河径流只是上游灌区的余水,所以其水量变化,除气象条件外,主要受上游灌区灌溉利用情况的影响。进入县境内的径流由三部分组成,一为基本径流,是上中游灌溉的渗漏水、不易和不能为中游灌区所利用的出露水,水量随着上中游水资源利用水平的提高而减少。二为冬春余水,是非灌溉季节上中游灌区不宜利用的山、泉水下泄。根据1963年4月25日武戚、永昌、民勤三县《用水协议》和1986年7月30日地委秘书处、行署办公室下发《对武戚、民勤两县市用水问题的意见》,每年7月、9月给民勤下泄山水600万立方米~800万立方米;二为洪水,是山区的暴雨产生的径流,是不能为上游水库调节和不为渠道引灌的部分。径流随着上游调蓄能力的提高,流入下游的水量越来越少。前两项是组成石羊河径流的主要成分,占总径流的80%~90%,洪水约占总径流的10%~20%。
主要支流
山水河
金塔河,位于武威市南部。发源于祁连山之响水顶(一说冷龙岭大雪山),有细沟河、宽沟河、青羊沟三源汇流于祁连乡后称南岔河,在青大板滩注入冰沟河。另一源为干沙鄂博、朝阳山的大水河,有细水河、杂木河、干沙河汇入,冰沟河与大水河汇流于团庄后称金塔河。经南营乡,在金塔寺入武威盆地,分流引灌,潜入地下。发洪水时径流经武威城东流入石羊河。全长约102公里,其中南营以上河长50公里,流域面积841平方公里,年径流量1.44亿立方米,集中在6~9月,以降水补给为主。河源山区有冰川22条,冰川面积6.73平方公里,冰川储量0.989亿立方米,每年冰川融水量0.0578亿立方米。山区植被较好,降水比较丰富,又有冰川、积雪补给,是径流的形成区。南营以下进入河西走廊,河道宽浅,多叉道,渗漏严重,只有夏季洪水暴发时,才有水流注入石羊河。出山口建有南营水库及电站,灌溉武威绿洲农田14万亩,电站装机容量2000千瓦,年发电量923万度。
西营河,在武威市西南部,因流经西营堡,故名。发源于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境内祁连山之冷龙岭北坡的水管河(水关河)及宁昌河,两源汇流于水管口后称西营河。经长方沟滩,在柳湾有响水河来汇,半截沟有土塔河汇入。在西营乡入武威盆地,分流引灌并潜入地下,由张丙庄、小果园街潜流出露称南河,发洪水时径流在邓家村注入石羊河。全长约124公里,流域面积1455平方公里,年径流量3.79亿立方米。河源山区有冰川42条,冰川面积19.80平方公里,冰川储量2.072亿立方米,冰川融水量0.1707亿立方米。以山区降水补给为主,径流主要集中在夏季。上游冰川面积19.8平方公里,冰川储量2.07亿立方米,年冰川融水量0.17亿立方米。西营以下,进入冲积、洪积平原,河道分叉,渗漏严重,河水断流,是径流的消失区。出山口处建有西营水库,灌溉武威市西营区38万亩农田。
东大河,因流经
永昌县东部,故名。发源于祁连山之冷龙岭大雪山一棵树沟诸水称斜河,另一源由黑英沟、金洞河、干树湾合流称直河。直河与斜河在皇城滩草原汇流后,出祁连山入河西走廊平原,称东大河。建有皇城水库,在头坝口子分流引灌并潜入地下,发洪水时径流经杨家楼庄、冯家堡子、何家直沟,在李家庄潜流出露注入南河,在邓家村入石羊河。全长约133公里,流域面积1614平方公里,年径流量3.11亿立方米,有51%集中在夏季7~9月,河源山区有冰川62条,冰川面积34.43平方公里,冰川储量11.829亿立方米,每年冰川融水量0.3186亿立方米。河流进入走廊平原后多又道,呈放射状,渗漏严重,河水断流。上流建有皇城滩水库。灌溉永昌县东部30多万亩农田。
西大河,曾名考来河,为永昌县西部大河,故名。位于武威盆地西边缘。发源于祁连山之冷龙岭北麓,由拦腰沟、平羌沟、垴儿墩在大河坝汇流而成。建有西大河水库。经
山丹军马场一分场、军马四场分流引灌并潜入地下,潜流在赵家庄、刘克庄、刘新庄、胡家庄、高家庄出露,发洪水时径流横跨走廊至北山后折向东;绕永昌城北,经金川峡,建有金川峡水库,至河西堡、山湾庄、红星乡到金川引灌后浸入沙漠中,全长约124公里,流域面积811平方公里,年径流量1.55亿立方米,主要集中在夏季7~9月。主要靠降水补给。建有西大河水库,灌溉永昌西部20多万亩农田。余水和地下水汇合北流,注入金川峡水库,供金昌市、河西堡工农业用水。
古浪河,古名松峡水,在古浪县西部,上游名龙沟河,发源于天祝藏族自治县祁连山之安远车山的龙沟河及毛毛山的黄羊川,两源汇流十八里堡后称古浪河。汇张家河、黄羊川河、柳条河,径流出古浪峡,由古浪城分流引灌,向北流入平原。在泗水乡、中西湾、永丰堡潜入地下。建有曹家湖水库、十八里水库。洪水时径流于九墩庙入红水河。红水河在营盘坡注入石羊河。全长约137公里,流域面积3361平方公里,年均径流量0.776亿立方米。,古浪峡以上流域面积877平方公里,年径流量0.76亿立方米,以降水补给为主。山区水流急湍,多峡谷,建有十八里铺水库和曹家湖水库。古浪峡以下进入河西走廊平原,渗漏严重,河水断流。水流通过渠道,灌溉古浪西部走廊地区的农田。古浪河谷是古丝绸之路的主要通遭,今有兰新铁路和312国道通过。
黄羊河,在武威市南部,下游流经黄羊镇,故名。上游名黄花滩河,发源于天祝藏族自治县祁连山之冷龙岭北坡尾巴老山的哈溪河,另一源为祁连草车、得泉山的峡门河,两源汇流于红旗乡后称黄羊河。经张义乡、中路乡,建有黄羊河水库。在严家新庄进入河西走廊武威盆地,分流引灌并潜入地下。发洪水时径流经冯家斜庄、叶家大庄、谢家河滩、周家大庄、杨家崖子、陶家庄、王家上庄,潜流在宣家庄出露,注入白塔河。全长约105公里,流域面积828平方公里,年。均径流量1.46亿立方米。水峡口以上干流长50公里,流域面积840平方公里,是河流的补给区,以降水补给为主,冰雪融水次之。年径流量1.5亿立方米,出山口建有黄羊河水库和电站,灌溉黄羊镇等乡及农场耕地18万亩。电站装机容量2000千瓦,年发电量851万度。
杂木河,在武威市南部,因流经杂木寺,故名。发源于祁连山天祝藏族自治县冷龙冷北坡之牛头山(一说大雪山)卡洼掌的大牛头沟、王洛沟闸渠河,另一源为响水顶的响水河、半洋河。两源于毛藏寺汇流后称马路河及杂渠河,在刘家庄入河西走廊武威盆地称杂木河,分流引灌,潜入地下。经阎庄子、苏家东庄、范家寨刘家沿沟,在盛家西庄潜流出露入白塔河。杂木寺以上75公里,流域面积880平方公里,年均径流量2.59亿立方米(一说流域面积651平方公里,年径流量2.8亿立方米)。河源山区有冰川15条,冰川面积3.86平方公里。杂木寺以下,河道多叉道,呈放射状,渗漏严重。水流被引入灌区,灌溉武威市南部古城、校尉、韩佐、中畦、河东、大河、大坝等乡23万亩农田。
大靖河,位于古浪县东南部,发源于祁连山山脉东部的毛毛山北麓、白虎岭以东、二郎池一带,为县境内第二大河流。自西向东有西沟、马莲沟(麻莲沟)、小直沟、小丘沟、酸茨沟、条子沟、庄浪沟等支流汇集于大靖峡。大靖峡以下有大干沟、小干沟、毛家沙问等季节性支流汇入。由南向北流经愤梁乡、民权乡、大靖镇、海子任镇进入北部腾格里沙漠腹地。大靖河河道全长135千米,河道自然纵坡1/50,流域面积524平方千米,流域内多年平均降水量284毫米,蒸发量1808毫米。多年平均径流量1196万立方米,径流少部分为泉水,大部分为山区降水、冰雪融水补给。大靖河上游河道狭窄、曲折,纵坡较大,海拔在2700米~2800米之间,山岭乔灌木林密布,水土流失较轻;中游因大面积垦荒,水二流失严重,沟谷冲蚀下切剧烈;下游无稳定河道。大靖峡水库以下沿岸分布着大靖、民权、海子滩3个乡镇,8.34万人,4267公顷耕地。大靖河上游建有大靖峡水库,集水面积389平方千米,总库容1226万立方米;大靖镇城区段两岸建有防洪堤7.71千米。2003年,在大靖河散流、漫流区海子滩修建排洪渠5.2下米。
泉水河
山水河出山后渗入地下之水流,至泉水溢出带又以泉水的形式出露地表,再汇集形成了红水、白塔、大沙、海藏、南沙、北沙等泉水河。这些泉水河过去水量较大,后来由于山区来水量减少,河流、渠道、田间渗漏减少,加上人为的开采,致使泉水河的水量逐年减少。据统计石羊河在1956年年径流量为4.69亿立方米,到1980年只有0.8亿立方米,24年减少82%。
下游分支
外河,即东大河,历史上也称白亭河、黑河。由南河口北流至苏武山西侧黄坝湾,又折东北成弧形绕夹河乡东缘,直至枪杆岭山东侧,注入白亭海。全长近100公里,宽200米至5公里不等。外河前身为东大河分支,也叫小河。由东大河苏武山西侧之黄坝湾直线至湖区三坪口.为东大河弧弓对面一弦,即自南河口(今红崖山水库)至三坪口76公里,河宽60~500米不等,系天然河道。自清以来,即为柳林湖灌溉输水通道。
东大河,又名外河、郭河、自亭河。石羊河北流至民勤沙山嘴分支,其东支即东大河,为石羊河主流。石羊河北流至南河口(红崖山水库外)分支,东支仍称外河,西支为内河。外河在西汉时流水很少,明清时废弃。内河的主流再北经苏武山之西,循白亭河古道至抹山,分东、中、西、外四渠,灌溉柳林湖(今湖区),余水流入白亭海。
大西河,石羊河进入县境在沙山嘴附近分流之西支。由红崖山与黑山之间的谷口西流转而北经黄土槽子、青松堡以西,纳入大西河,向北流入青土湖。西汉时泄洪与引灌兼用。后垦区东迁,但河水西倾,使东大河垦区缺水。清同治七年(1868年),县令黄视率民众于沙山l嘴避开西倾倒口,开挖新河,导水直达南河口,大西河废弃。
小西河,为内河洪水西泄之通道,西北流至青松堡以西入大西河。
湖泊
邓马营湖,位于武威市东北腾格里沙漠之中,北部属民勤县,南部属武威,东临宁夏回族自治区。邓马营湖水源靠地下水补给,古代水域辽阔,与东部的黄羊湖相连,现由于补给水源减少,面积已经缩小到不足200平方公里的沼泽地。地下水埋深5~7米,沙生植物茂盛,是武威市沙漠区乡村的主要畜牧基地。
黑马湖,亦称黑木湖。位于黄羊河冲积扇前缘的洼地中,西北距武威城1公里。黑马湖古代称文车泽,《元和郡县图志》载:“文车泽,在县东(姑减县,今武威城)三十里。前秦符坚遣将军苟仗、毛盛伐北凉,造机械冲车于此,因名。”黑马湖水量主要靠黄羊河补给,后来由于湖泊淤积,水源减少,湖泊面积日益缩小,1950年代水域面积只有500。多亩,1960年代以后,由于黄羊河水库建成,输水渠道渗漏减少,不仅无地面水补给,地下水位也不断降低。黑马湖完全失去了水源补给,已经全部干涸,即将被开垦殆尽。
熊爪湖,位于西营河冲积扇前缘低洼地带。据《甘肃通志稿·舆地九·水道》载:“熊爪湖在县北五十里”。即今双城南严家疙楞一带。现仅留几处小的水池,大部分地区早已开垦为农田。
武始泽,位于西营河与金塔河冲积扇前缘之间的洼地中,在今海藏寺以南,即《水经注》中:马城河“上承姑减武始泽”,后由于泥沙淤积,早已消失。
其他如九墩的史家湖、上史湖、火庄子湖、岗上大湖、青草崖湖、马营湖以及中部及西北部的海藏寺湖、雷台湖、中山湖等,因水源减少,绝大部分已千涸。
石羊河和金川河的古终端湖曾占据整个民勤北部盆地。战国时,部分湖面已开始变为沼泽、平原和绿洲。约在隋代,古终端湖一分为二,西面的叫休屠泽,东面的叫猪野泽。东、西两泽出现的原因一是祁连山降水减少,二是自汉代以来,中游耕地面积扩大,农业用水日益增加。之后水量继续减少,将两湖又分割为白亭海、柳林湖、青土湖、哈喇鄂漠、头坝湖、鸭儿湖、天池、平湖、月牙湖、龙潭等。
古终端湖,民勤盆地从自垩纪到第三纪,已成为一个内陆湖盆,它的高水位形成于距今33000年~23000年前,水域面积1.6万平方公里,水深25米,最大水深超过60米,大约在红崖山、阿拉古山、小青山以北,莱服山、刘家黑山、独青山以南的广大地区。
潴野泽(又叫猪野泽),石羊河流域下游史前曾存在过古终端湖泊,大约是战国至魏晋南北朝时期对石羊河尾闾湖的称谓。潴野泽的面积较史前时期古终端湖大为缩小,沿岸产生了广阔的沼泽平原与绿洲,位于阿拉善弧形带南部的凹陷带内,即泉山镇~东湖镇槽地、这一时期潴野泽的南岸及大西河沿岸,是一片水草丰美的天然草原,是古代游牧民族放牧和狩猎的场所。距今2万年前高湖面海拔达1317米、水域面积为1680.0平方公里,全新世气候适宜期水域面积达610.0平方公里。石羊河的尾间湖从史前时期,其范围大小、位置和名称经历了缩小、位移、干涸、复苏等变化过程。清朝后期,石羊河的尾闾湖一一青土湖,水域面积有120.0平方公里,至民国时期则成芦草丛生的浅水沼泽,20世纪50年代,湖面积还有660.0公顷,进入20世纪60年代,控制了石羊河下游的红崖山水库建成,天然河道完全断流,通过跃进渠有计划地向下游输水,青土湖便彻底干涸。直至2010年,干涸沙化半个多世纪的青土湖才重现碧波,出现约3.0平方公里的水面。
从西汉到南北朝时期,随着人口大量移入,灌溉绿洲而积不断扩大,破坏了谷水与下游湖泊一潴野泽之间的水量平衡关系。潴野泽由于水源减少,湖泊变浅,面积缩小,原来统一的潴野泽,被姚寨子岗、大麻岗、臭篙子岗、东麻岗、尖麻岗等东北西向隆起的沙梁分割为东西两部分:西海和东海,西海又叫休屠泽,东海仍叫潴野泽。
西海(休屠泽),即近代昌宁湖的前身,其范围远大于明、清时期的昌宁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上游农业生产的恢复与发展,流入昌宁湖的水量锐减,1967年干涸。
东海(潴野泽),水源及湖水面积远大于西海,绵亘在今莱菔山至半个山及狼刨泉山间的大部地区,逐渐冲积湖积为现代的民勤绿洲农区。
白亭海(又名白海子、鱼海子、哈溂泊),是隋、唐、五代、宋、元时期对于东海(潴野泽)的称谓。这一时期,东海由于补给水源的主流改道、支流分散漫流等原因,水量减少,又被分为东西两个大湖,东西的在北山东,名达逖迥海;西面的在半个山之北,或因为水色洁白,或因为海边建有白亭,遂名白亭海。白亭海是这一时期境内最大的湖泊,又因盛产鱼类,称鱼海子。
柳林湖。明成化起,大规模移民垦殖,水源、被石羊河上中游大量截流,白亭海加速退缩,水域退缩到了半个山~枪杆岭山以北、红沙梁以西,西河井以东,北起白疙瘩,南到东平湖之间,只剩南北长约20公里,东西宽10公里左右的范围,被称作青土湖。青土湖南岸退出的肥沃湖滩,成为红柳、毛柳纵横滋生的沼泽或绿洲,称为柳林湖。清代中叶,民勤的农业垦殖进入全盛时期,人口猛增,原有垦区无法承载现状人口,柳林湖遂被作为二次移民开垦的处女地,迅速开发。清雍正年间,引外河水源灌溉新开垦的柳林湖区,青土湖再度退缩。
青土湖(又名青头湖)。位于西渠镇北部,北至白土井,东西介于东平湖井及西河井之间,面积120平方公里。19世纪末,曾一度干涸为草湖,1924年,由于大西河特大洪水的汇集,再次形成湖泊。1924年以后,再无较大洪水汇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湖中尚有部分积水。1957年前后,青土湖完全干烟,尚属芦苇丛生的湖滩草地,后因地下水位大l幅下降,湖盆内植物逐渐死亡,整个湖泊在几十年内全部沙化。1970年代,国家出版的五万分之一地图上已无青土湖一名。2005年的青土湖盐碱湖盆,大部分被灰白色流沙和水生螺丝贝类的残骸所覆盖。直至2010年,干涸沙化半个多世纪的青土湖才重现碧波,出现约3.0平方公里的水面。
治理开发
石羊河流域是河西走廊三大水系中,水土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最高的一个流域,到1980年代中期,全流域灌溉面积近400万亩。新中国成立40年来,各级政府带领群众数十年如一日,始终为抓水利建设和节约用水而努力。40年来,国家在石羊河流域修水库,衬渠道,打机井,不断调整灌溉制度,改进灌水技术,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水库工程
石羊河上游修建的山谷水库有:皇城水库、西大河水库、西营河水库、南营水库、黄羊河水库、十八里水库、曹家湖水库、大靖河水库;中游有金川峡水库、红崖山水库。
红崖山水库,是一座典型的沙漠水库,位于黑山与红崖山山前谷地中,距民勤县城30公里,石羊河由此分为内、外河两个灌溉系统,坝址即处于分流的南河口,两侧尽为盐碱荒漠,坝址以上集雨面积1.34万平方公里。因系冲积沙积洼地,地质情况复杂,建库条件较差,经过30多年摸索实践,在修建中不断积累经验,分初建、’加固续建、扩改建三个阶段进行,才得以达到原规划设计规模。主要建筑物包括大坝、输水洞、泄洪闸三部分,抗震烈度按8度设防,最大坝高15.1米,坝顶宽4米,坝长8360米,其中东坝长7000米,为主坝,西坝长1360米,为副坝,总库容1.27亿立方米,兴利库容9800万立方米。水库以灌溉为主,兼顾防洪及养鱼效能。1957年由张掖专区水利局组织进行水库的勘查设计工作,1958年元月成立“民勤县内外河合并工程委员会”,同年10月开工。直到1964年第一阶段工程基本完工。1973年6月加固续建,1980年底竣工,1981年8月经水利厅组织验收,交付使用。1990年代扩建加固。
红崖山水库,始建于1958年,被称为沙海明珠,位于河西走廊东北部,石羊河下游,处于腾格里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的包围之中,距民勤县城30公里,是一座沙漠洼地蓄水工程、亚洲最大的沙漠水库。
民勤红崖山水库,被称为沙海明珠,位于河西走廊东北部,石羊河下游,是沙漠地区的一座中型洼地蓄水工程,控制流域面13400平方公里,是亚洲最大的沙漠水库。红崖山水库工程从一九五八年始建设,采取总体设计,分期实施的方案,设计坝高15.1米,坝长8360米,总库容量1.27亿立方米,水库建筑有输水洞、泄洪闸、西坝非常溢洪道等,以蓄水灌溉为主,并具有防洪养渔等综合利用效能。水库的建成,为该县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大漠、青山、碧波、绿荫、蓝天、彩霞、丽日,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幅美丽壮阔的大漠奇观图,是理想的避暑旅游胜地。2011年3月,民勤县红崖山水库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人文景观,被省水利风景区评审委员会评为省级水利风景区,并顺利通过申报国家水利风景区规划纲要及资源调查报告的评审。
金川峡水库,位于永昌县境西大河中游金川峡口处,南距永昌县城12公里,北距河西堡镇10公里,坝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积3270平方公里。水源有西大河泉水,东大河调水及西大河洪水。多年平均来水量1.26亿立方米,设计总库容6500万立方米,其中兴利库容6050万立方米,预留淤积库容450万立方米。二等工程,防洪标准按百年一遇洪水设计,1千年一遇洪水校核,地震烈度按9度设防。主要任务是给金川地区工业供水,农田灌溉兼防洪发电。主体工程包括大坝、输水洞、非常溢洪道和水电站。
西大河水库,位于西大河两半个峡口,距永昌县城77公里,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顾防洪发电及下游工业用水的中型水库。坝址以上流域面积788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1.6亿立方米,水库总库容6800万立方米,属三等工程,按50年一遇洪水设计,千年一遇洪水校核,地震烈度按7度设防,设计灌溉面积31.2万亩,远景规划面积40万亩,主体工程包括大坝、输水洞、溢洪道和水电站。1969年6月正式开工,先开挖输水洞,冬季大坝开始清基,在施工中采取了垂直开挖,冻土固壁的先进施工方法,1970年10月大坝合龙,1974年10月建成蓄水。
大泉水库,位于西大河水库灌区下游县城西20公里,红窑乡毛卜喇村境内,坝址以上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主要拦蓄大泉非灌溉季节余水和汛期洪水,以缓解下游灌区苗期供水矛盾。设计坝高16.2米,坝顶高程2135.7米,总库容120万立方米,为小(I)型水库。坝顶长270米,大坝右端设双孔高宽各1米的输水洞,最大泄流量8秒立方米。大坝右侧山坡,设溢洪道,底宽4米,进口高程2132.9米,最大泄流量25秒立方米。1970年6月开工,1974年元月完工。
皇城水库,地处永昌县城以南47公里祁连山区,坝址在皇城滩盆地下缘峡谷进口处,以解决工农业用水为主,结合发电防洪养殖等综合利用的中型水库,三等工程,按百年一遇洪水设计,千年一遇洪水校核,地震烈度按8度设防。总库容8000万立方米,调节库容6400万立方米,防洪库容1900万立方米。枢纽工程包括大坝、输水泄洪洞、水电站。1982年初开始大坝清基,工程于1985年8月底竣工,12月24日关闸蓄水投入运行,1986年9月26日水电站机组调试完毕,正式投产发电。
西营河水库,位于武威市西南40公里的西营出山口段四沟嘴,是一座以灌溉为主,结合防洪的中型调蓄工程,按百年二遇洪水设计,千年一遇洪水校核,为三等工程,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总库容2400万立方米,其中调洪库容1900万立方米,兴利库容1110万立方米。由主坝、副坝、输水洞、泄洪洞组成。1960年1月开工,仅改建了武九公路部分土方工程,投资39万元。1961年6月,因国家经济暂时处于困难时期而停工。1970年10月复工,1973年12月完成大坝主体工程后,开始蓄水,1977年4月全部竣工。建成坝高37米,总库容2000万立方米。
南营水库,在金塔河出山口,距武威城18公里处,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顾防洪、发电的中型水库,三等工程。总库容2000万立方米,兴利库容1080万立方米,防洪库容1205万立方米。按百年一遇洪水设计,千年一遇洪水校核。抗震烈度按7度设防:主要建筑物有:大坝、输水洞、泄洪洞、电站。1958年5月,由张掖专署水利局提出《金塔河石嘴子水库初步计划》,同年11月成立金塔河水库工程委员会,开始兴建水库,到1960年10月停建。1969年5月武威县革委会决定复工修建,定名为“八一八水库”,于是年8月18日再次动工。同年11月大坝合龙,1970年2月开始蓄水,1971年9月工程基本完成,又恢复原南营水库名称。
黄羊河水库,位于中路乡天梯山石窟北翼水峡口入口处,坝址以上流域面积828平方公里,是以灌溉为主,兼顾防洪、发电的中型水库,属三等工程。按50年一遇洪水设计,千年一遇洪水校核,9度地震烈度设防。总库容5644万立方米,兴利库容3377万立方米,防洪库容2588万立方米。主体工程有拦河坝、输水洞、泄洪洞、水电站。1958年4月开工。于1960年11月竣工蓄水。
大靖峡水库,位于古浪县城东部,大靖镇南15公里处,大靖峡南口子两山峡谷之中。设计总库容1015万立方米,是以灌溉为主,兼作防洪的中型水库,按百年一遇洪水设计,500年一遇洪水校核,按7.5级地震设防,工程等,级为三级。水库由大坝、输水洞和溢洪道组成。1959年元月开工。由天祝藏族自治县组建工程委员会,1960年7月竣工。1975年1月改建加固,于1981年5月竣工。
曹家湖水库,位于黄羊川河、庙儿沟河汇流处的曹家台子。为小(一)型水库,集雨面积403平方公里,总库容822万立方米,有效库容552万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12万亩,保灌面积3.5万亩。1958年4月25日开工,1959年5月竣工,1962~1964年进行加固处理,1975~1978年又进行第二次改建加固。工程现有规模为砂砾坝壳粘土心墙坝,坝高26.5米,顶宽9米,长547米;防洪标准按50年一遇洪水设计,500年一遇洪水校核。
十八里堡水库,位于古浪县城南13公里,古浪河支流龙沟河末端。为小(一)型水库,集雨面积420平方公里,总库容630万立方米,有效库容580万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12万亩,保灌面积5,4万亩。1970年11月开工,1973年10月竣工。1975年9月对输水洞进行灌浆补强处理,1981年5月~1982年11月进行了改建加固。工程现有规模为砂砾坝壳粘土心墙坝,坝高32米,顶宽6米,主坝长310米,副坝长400米防洪标准按50年一遇洪水设计,500年一遇洪水校核。
灌区工程
石羊河流域灌区,位于河西走廊东部。水源于祁连山东部冷龙岭北坡,其较大支流有大靖河、古浪河、黄羊河、杂木河、金塔河、西营河、东大河、西大河等,各河流程较短,流向多与山脉走向垂直,出山后汇集于石羊河干流,呈扫带状水系,进入武威—永昌盆地,后向北穿过红崖山进入主民勤地,总面积4.2万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年径流最15.7亿立方米。河西走廊三大水系中,石羊河流域水土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最高,到80年代中期,全流城灌溉面积近400万亩,农田灌溉面积369.15万亩,林草灌概面积29.85万亩,1990年农田灌溉面积为333.86万亩,亩均占有毛水惫尚不足400立方米。滋区水资源严重短缺,用水矛盾最为突出,因而促进了群众兴修水利、节约用水的积极性,经国家大云投入,修水库,衬集道,打机并,并调整灌溉制度,改进浦水技术,灌区取得了有效的发展。
金川峡水库灌区,位于永昌县城以北,辖永昌县河西镇和金川区宁远、双湾二乡。属冲积、洪积扇平原,南倚麻黄沟山,中间横亘着龙首山尾余脉,腾格里沙漠半环东北境内,为河西走廊蜂腰地带。金川河下游为绿洲,地形自西南向东北倾斜,海拔高程自1760米至1380米之间。灌区总面积726平方公里,有耕地30.5万亩。金川灌区是河井泉混合灌溉,也是工业用水最集中,供需矛盾最突出的地区。当地一些小沟小河水量仅150多万立方米,量小分散,多为间歇性径流,基本不能利用,主要依赖上游河道来水,并提取地下水,以弥补工农业用水之不足。灌区设计灌溉面积16.3万亩,其中机井提灌面积6.1万亩。1981年为工业及市镇供水5000万立方米,实灌面积14.3万亩;1990年为工业及市镇供水6200万立方米,实灌面积13.3万亩。
西大河水库灌区,位于西大河两半个峡口,距永昌城77公里,总库容6800万立方米。灌区地处永昌县城西南祁连山北魂,西以大黄山(古称
焉支山)为界,南靠祁连山北坡,东和东北部与四坝灌区相连。灌区是西大河和马营河形成的冲积洪积扇平原,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海拔在1980米~2500米之间,多年平均降水量343毫米,年燕发量1761毫米,是河西走廊冷凉地区之一。灌区土壤多属山地栗钙土、灰钙土等,西大河水源于祁连山冷龙岭北麓嘴鸟口、平羌口诸山间,多年平均径流盘1.6亿立方米,此外有马营河、深沟、水沟、月牙湖和大、中、小泉等弥补。灌区包括新城子镇、红山窑乡的全部,军马四场、八一农场黑土洼分场全郁和焦家庄乡的双么街、河滩杏树庄,共3个乡镇的27个行政村,两个国营农场,总人口4.6万人,总面积50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5万亩,设计灌溉面积39.7万亩,有效灌溉面积25万亩。1990年实灌面积21.8万亩。
东大河水库灌区,于1990年在永昌城以南47公里的祁连山区,建成皇城水库,总库容8000万立方米,枢纽工程包括大现、输水泄洪洞、水电站。灌区位于永昌县城东南,东与武威市西营灌区的青林、金山两乡接壤,南靠祁连山北坡,西邻四坝滋区的北海子乡,北与河西堡镇黄家泉为界,东北至九坝滩。地处祁连北蔑倾斜平原洪积扇地带,总面积约600平方公里。海拔1680米至2800米之间,年降水量184毫米,年蒸发量2100毫米,无霜期120天至136天,属温寒干早气候.灌区建设干渠15条,长217.2公里,支架73条,总长260公里,辖永昌县东寨、六坝、南坝3乡、国营八一农场二、三、四营、土佛寺红光园艺场、永昌羊场和武威金山、青林乡部分耕地,共有5个乡,35个行政村,6800余户,人口3.4万人,有耕地“万亩。是金昌市地多人少地区的大型灌区,有效灌溉面积30.2万亩。1990年实灌面积21万亩。
西营河水库灌区,位于武威市灌区西南40公里西营河出山口段四钩嘴。是一座以灌溉为主,结合防洪的调蓄工程,灌区东连金羊、水昌井泉灌区,东南与金塔河灌区相邻,西南与酉北分别和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永昌县接搜。东西长60公里,南北宽30公里,总面积1455平方公里,地势西南高,东北低,海拔在2150~1510米之间。为冲积洪积扇平原,适宜各种粮油作物种植,多年平均降水盆180毫米,蒸发址达2115毫米,属大陆性温带千早气候。西营河是石羊河水系的较大河流,水派于祁连山东端冷龙岭北慈,主流宁昌河与支流水关河在肃南裕固族自治县铎尖乡水关口处汇合,河道全长77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3.7亿立方米,河流水能组藏童4.4万千瓦。灌区自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设郡,即开始戍兵屯田,兴修农田水利。但由于历史变迁,灌区内水利设施时兴时废,发展缓馒。新中国成立后,即新修渠道引水枢纽1座,总千渠2条,长25.6公里,干渠9条长97公里,全部为干砌卵石衬砌渠道,灌溉面积扩大为32.2万亩,从1962年开始,对灌区重新进行全面规划和系统建设,到1990年建成水库,总库容2400万立方米,浆砌卵石总干渠l条,长10.9公里,干渠5条,长82.9公里,各类建筑物230座,支渠65条,长221.4公里。建成条田30万亩。利用干渠水能修建3750千瓦水电站1座,50至160千瓦小水电站8座,在血区下游建成机井355眼,同时在灌区中游地区,建成人畜饮水机井58眼,蓄水池541座,水窖170座,截引地下水工程4处。40年来,累计工程总投资达3600多万元,灌溉面积达到38.5万亩,成为武威市最大的河水灌区。彻底解决了灌区11.5万人和10万头牲畜的饮水问题。
南营水库灌区,位于武威城南,金塔河出山口。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顾防洪、发电的中型水库。于1971年9月基本建成,尔后,两次进行除险加固工程。灌区南依夭祝藏族自治县的祁连、且马乡,东邻杂木河灌区,西与西营河灌区接澳,北和金羊灌区毗连。东西宽10公里,南北长30公里,总面积300平方公里,地势自西南向东北缓慢倾斜,海拔在1900~1400米之间,多年平均降水盒为161毫米,燕发量达2020毫米,金塔河属石羊河水系,水源于祁连山冷龙岭北坡的牛心山、藏南山,河流全长71公里,水源为降水和冰雪触水,流域面积1160平方公里,其中山内集水面积852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年径流量1.2亿立方米,地下水埋深在10~80米。水库灌区辖南营、新华、高坝、羊下坝、金羊、柏树、金塔7个乡,74个行政村,有农业人口9.2万人,耕地13.85万亩。农作物主要以春小麦为主,玉米、洋芋、养麦、油菜、蔬菜次之。南营水库总库容2000万立方米,兴利库容1080万立方米,防洪库容1205万立方米。总千渠和东、西千渠3条,长35.6公里,各类建筑物74座,支渠21条,长65公里,各类建筑物300余座,到1990年。实际灌溉面积达到13.85万亩。
杂木河灌区,位于武威城东南约20公里处。南依天祝藏族自治县,东邻黄羊河灌区,西与金塔河灌区接坡,北面和清源、金羊井泉灌区毗邻。东西宽约20公里,南北长约40公里,控制面积540余平方公里。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灌区属大陆性温带干早气候,多年平均降雨最为190毫米,年燕发盆2000毫米。杂木河水源于祁连山东端冷龙岭北坡一带,以降水和冰雪融水为补给水源,多年平均径流量2.57亿立方米,山区流域面积851平方公里,山区千流长约60公里,出山后河床逐步扩展,为宽改河床,至磨咀子处宽约500米,此以下河道明显分为3支,主河流为大七坝河,经磨咀子马儿坝、五里墩至陈家桥堡(现大柳乡桥坡村)汇入白塔河,于下双乡归人石羊河。地下水埋藏深度由南转北逐渐变浅,埋深为5~70米,适宜灌概和人畜饮水,灌区艳武南镇、古城、校尉、东河、河东、六坝、高坝、新华、大柳、羊下坝乡的93个村和黄羊河农场、甘农大农场,总人口15.3万人。耕地面积28.2万亩。农作物以春小麦为主,其次有谷子、玉米、洋芋、胡麻、蔬莱等。有效灌溉面积由50年代的22.5万亩发展到1989年的26.4万亩,净增3.9万亩,粮食亩产由50年代的150斤提高到1989年的710斤,总产由1800万斤提高到1.52亿斤,净增7.4倍。从1971年到1981年,每年平均提供商品粮2200万斤。到1989年,灌区中上游3.84万人和4.55万头牲畜的饮水问题得到彻底改普。
黄羊河水库灌区,位于武威市中路乡天梯山石窟北翼水峡及人口处。灌区地处武威市东南隅,东靠古浪县,南邻天祝藏族自治县,西、北面和杂木河灌区接镶,控制面积355平方公里。分为山内、山外两个灌区。山内张义灌区在水库以上为山间盆地,海拔2020~2360米,有河谷阶地2万多亩,山外黄羊灌区在水峡口外冲积扇面上,海拔1650、1960米。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灌区属石羊河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216毫米,燕发量达2000毫米,水源于祁连山北趁的冷龙岭双龙山一带,主河道流经清源镇人白塔河,于羊下坝乡北侧汇人石羊河,全长126公里。水源系南部山区集雨径流和冰雪融流,多年平均径流量1.44亿立方米,河水除汛期外,一般清澈透明,矿化度0.6~1.1克/升。山外灌区地下水埋藏较深,在70~170米左右,灌区格河东、谢河、庙山、七里、广场、二坝、黄羊镇和张义、中路、黄羊河农场等8乡、1镇、1场。有农业人口11.2万,耕地面积35万亩,农作物有春小麦、油籽、豆类、洋芋、甜菜、瓜果等。新中国成立后,黄羊河灌溉工程是本省首批水利工程,于1951年10月建成。改多首制为一首制,并实行合渠并坝。1961年建成黄羊河水库,总库容6000万立米,设计滋溉面积31万亩,自1973年3月至1980年进行坝基处理和续建加固。1980年完成渠道改建,将总长192公里的干支渠进行浆砌卵石衬砌,1982年又建成装机2600千瓦的坝后式水电站。1983年以后,相继进行了农田渠系配套和人畜饮水管道工程,到1989年实灌面积达到21.2万亩。
清源灌区,位于武威市东侧白塔河以东,南和杂木、黄羊、古浪河等灌区接坡,东部紧连腾格里沙漠至红水河为界,北面与金羊灌区毗连。灌区总面积320平方公里(不包括红水河以东的腾格里沙摸)。地势由东南向西北方向倾斜,海拔在1500~1600米之间。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70毫米,燕发量2020毫米。范区地下水较丰富,主要靠祁连山冰雪融化和杂木、黄羊、金塔三大河系流程渗漏补给,灌区内主要有白塔河、红水河、大沙河三大河渠,纵贯全灌区进人金羊灌区,然后流入石羊河。由于山洪攀发汇集,造成严重水土流失,天长日久,上游成河,下游呈高崖深沟宽槽型河集,灌区辖吴家井、长城、清源、清水、大柳5个乡镇,65个行政村,人口10.24万人,有耕地15万亩,有效灌溉面积为14.2万亩。主要农作物有春小麦、玉米、胡麻、油菜、甜菜和瓜、菜等。
永昌灌区,位于武威城北。东邻石羊河,西与西营灌区相连,南接金羊灌区金羊乡,北和永昌县、民勤县交界。南北长22公里,东西宽12.6公里,总面积276.3平方公里,永昌灌区的灌溉水源,依次以河水、泉水、井水为主,河水主要依靠西营河水灌溉。随着上游西营液区的不断开发,可供本灌区引灌的河水日渐减少。50年代到60年代,灌区可用的河水约8万亩,到80年代灌区可用的河水仅能灌溉2.5万亩。泉水主要在西营河下游区及东大河下游区的潜层水,在本区内出尽带所形成的三个泉系,即:以东大河和西营河渗漏补给为主的北沙河泉系;以西营河渗漏补给为主的南沙河泉系;以西营河渗漏补给为主的石羊河支系泉系。这三大泉系共形成大大小小泉水沟道116条,成为灌区的主要灌溉水源。随着河水、泉水的逐年减少,灌区从50年代后期开始用打井提取地下水的方法来补充灌溉水源的不足。最初天早时挖土井,用吊杆等简单提水工具提取地下水灌地,到60年代中后期,少数地方已开始打机并,用柴油机提水范地。到70年代初期,由于河水、泉水锐减,盆区抗早以机井建设为主,截止1989年底,先后打成机并946眼,配套896眼,年提取地下水1.04亿立方米,成为本灌区的主要灌溉水源。灌区共辖永昌、四坝、洪祥、双城4个乡镇,53个村,有人口6.85万人,耕地20.6万亩,有效灌溉面积14.3万亩。主要农作物为小麦、玉米、洋芋,经济作物有胡麻、甜菜、瓜菜等。
金羊井泉灌区,位于武威县城以北,西以石羊河为界与永昌灌区隔河相望,东南和东北有白塔河、红水河与清源灌区相连,南接金塔河灌区和杂木河尾闾。北部系腾格里沙漠入侵带与民勤县毗邻。南北长32公里,东西宽7公里,总面积266平方公里。甘新、武民公路在灌区相交,村落密集,经济也较发达。灌区地处武威盆地中部,地势南高北低,海拔高程1550---1440米,呈狭长冲积平原纵贯北乡。该灌区为石羊河流域严重缺水地区。60年代以前,灌区属泉水兼河水灌溉,羊下坝以南为山泉两水灌区,山水主要引灌金塔河、西营河、杂木河尾水,泉水利用武威城北出露泉源,九墩一带属泉水河流引灌,其引水设施在石羊河、白塔河内形成了杨家坝、白塔、石羊、清水四大河渠系统,灌溉面积达9.3万亩,从50年代始,在山水断流,泉水下降的情况下,先后改造旧灌区,寻找水源,挑沟浚泉,试打机井,特别是70年代以后,形成了打机井的高潮。至80年代中期,已建成以提取地下水为主,泉水河流补充灌溉,渠、路、林、田配套的新型井泉灌区。
红崖山水库灌区,位于距民勤县城30公里处,民勤县自古被称为“绿洲盆地”,绝大部分属红崖山水库灌区,东、北及西北三面被腾格里沙淇和巴丹吉林沙淇所包围,南接武威县,西邻永昌县和金昌市,是石羊河的最下游,地势四周高,中部低,地貌具有明显的盆地特征,浦区南北长约100公里,东西宽约20~30公里,海拔1400米~1360米,共辖16个乡(镇),两个国营农场和林场,有效灌溉面积84.3万亩,保灌面积48.6万亩,人口23.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1.7万人。因毗连大漠,风沙大,降雨少,年降水最100毫米左右,而蒸发最高达2600多毫米,全凭河流和井水灌溉。但日照长,有利于农作物生长,主产小麦,次为糜谷和豆类,经济作物有油料、甜菜及棉花,并因盛产白兰瓜、黄河蜜、黑瓜籽而闻名于省内外。
大靖峡水库灌区,位于古浪县东75公里处。灌区南依祁连山北麓,北靠腾格里沙漠,东邻景泰县,西与古浪灌区相接,东西、南北各约60余公里。海拔1670~1970米,地形为南高北低。气候干燥,雨量稀少,且多集中于7、8、9月份,多年平均年降雨量284毫米,年蒸发童1803毫米。灌区主要水源为大靖河,。灌区辖大靖、双城、专城、龙岗、专岭、山泉6个乡,有人口11.8万,耕地3.15亩,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糜谷、胡麻等。新中国成立后,于1957年修建引水渠首和东、西千渠,为蓄余补缺,解决季节用水问题,1959年至1960年兴建了大靖峡水库,1959年建成总干柒,1977年改建了东、西干菜为浆砌石渠道。干集3条,总长18.5公里,有效灌溉面积3.15万亩,配套灌溉面积2.4万亩。
古浪河灌区,位于古浪县城北东方向,地处古浪河形成的冲积扇平原,东靠大靖河灌区,南依天祝藏族自治县,西邻武威市黄羊灌区,北与肠格里沙淇接城。区内辖古浪、泅水、定宁、胡家边、土门、永丰滩、视子、黄羊川、井泉、十八里堡、黑松择11个乡镇,有人口15万。谁区地势南高北低,海拔1600~2100米,古浪河是古浪县境内最大的河流,属石羊河水系,全长103公里,总流域面积1455平方公里。多年径流量7762万立方米,降雨和冰雪融化占57.5%,各类潜水母占42.5%,径流时空分布不均,多集中于7~9月。滋区古老,汉武帝时就开始筑坝开架,移民电田。历经各代以至民国时期,引古浪河水灌溉,都是在自然河床建坝引水,并以河为界,分东西两片,东片有古头坝、土头坝、二坝西沟、二坝东沟、长流坝、漪泉坝l西片有三坝、四坝、五坝、包坝等,各坝分水以地载粮,按粮均水。新中国成立后,废除封建水规,进行合渠并坝。共修建总干渠1条,长7公里,干菜及支干渠3条,共长95.27公里,支架101条,共长175.9公里,修建小型水库漫地工程。灌区耕地面积25万亩,年约种植14-0万亩,有效范溉面积18万亩,保灌面积9.99万亩,其中库水灌区8万亩,井灌区1.99万亩。此外,修建人畜饮水管道7条,共长39.5公里,解决了1.54万人和6000余头牲畜的饮水问题。
水电工程
金川峡水库电站,在右岸输水洞166米处左侧,增建钢筋混凝土发电支洞,长45.8米,直径2米,下接26.4米的压力管道,然后分为两条压力岔管,进入厂房。设两台混流式水轮发电机组,单机容量800千瓦,总装机容量1600千瓦。最大过水流量6.4秒立方米,设计水头30米,年发电量710万度。1958年3月动工兴建,由张掖专署水利局和永昌县联合组成工程委员会,梁满财任主任委员,韩文博负责技术指导,永昌县17个乡镇及八一农场,抽调劳力6000多人,中国人民解放军7299部队工兵连,承担输水洞施工任务。1959年6月竣工。
西大河水库电站,为坝后隧洞引水式,设计水头26.2米,最大水头35.5米,最小水头14.5米,于输水洞175米处开发电支洞,长35米,洞径1.8米,与压力管道相接,压力管道为两根直径1.2米的钢筋混凝土圆管,最大流量6.3秒立方米,安装630千瓦水轮发电机2台,总装机容量1260千瓦,保证出力371千瓦,年发电量745万度。
皇城水库电站,位于皇城水库大坝下游左侧,引水支洞设在输水发电洞200米处,向左成30度夹角,.总长44.7米,直径3米,出口渐变为2.5米,再分为三个岔管,直径为1.2米进入厂房,发电最大流量14.6秒立方米,安装1250千瓦水轮发电机3台,总容量3750千瓦。
南营水库电站:位于输水发电支洞末端。为坝后隧洞引水式电站,设计水头34米,安装1000千瓦水轮发电机组2台,总装机容量2000千瓦。
南营水电站,是一座用灌溉水发电的季节性电站,由水库电站和金塔河总干8座梯级电站组成。水库电站位于水库坝后,为隧洞引水式发电站,装机2台,单机容量1000千瓦,设计年发电量923万度,年利用4615小时,实际利用3000小时。8座梯级电站位于金塔河总干渠上,以0.4公里间距依次分布在渠道落差处,为径流式渠道梯级电站,每座装机2台,单机容量1千瓦。电站共装机1台,总装机容量4560千瓦,从1978~1988年,共发电1.08亿度。早在1974年,甘肃河西水利工程总队曾提出南营水电站计划。武威解放后,省、地、县水利部门,对电站建设进行多次规划。1969年南营水库建成后,地、县编制的《1974~1980年电力发电规划》中,列为首建项目。同年施工开始,1969年5月基本建成,试机运行。八级梯级电站,县水电局于1978年1月提出《武威县金塔河总干渠小水电设计》,于1979年75月施工,1980年8月完工,投入运行。
黄羊水电站,位于黄羊水库坝后,系坝后压力隧洞引水式电站,装机2台,总装机容量2600千瓦,以35千伏输电线路经黄羊电厂35干伏母线并入电网。电站设计年利用4255小时,年发电量851万度,是一座用灌溉水发电的季节性电站。1971~1972年,县水电局编制电站初步设计和技术设计,被列为基建项目,并正式施工。由于当时水库加固处理,决定缓建。1979年3月,对原设计进行修改。1980年重又动工,1982年7月竣工,9月3日开始发电,1年5月6日与黄羊电厂并网。电站自运行以来,发挥了效益,但由于机组采用淘汰机型,常出故障,不能持续安全生产。1988年5月,决定对2号机进行更新改造,将1000千瓦机组改为1600千瓦。1989年11月动工,1990年完工。从1983年至1989年共发电4529万度。
西营总干水电站,位于西营乡陈鲁村地界西营总干渠4.1公里处,总装机3台,总装机容量3750千瓦,设计年发电量13。千瓦,年平均利用3565小时,是一座以灌溉为主.结合发电的渠道引水式季节性电站。1985年10月动工,1988年9月建成发电。经丰(乐)西(营)35千伏线网并入武威电网联网运行。1983年8月,县水电局向地区有关部门上报《关于西营总干电站设计任务的报告》,次年5月省水利厅批复同意修建。建设资金为446万元(1年追加到585万元),采取自筹、贷款形式解决,银行贷款解决三分之一,“两西’少建设指挥部解决三分之一,县上集资解决三分之一。
跨流域调水
主要有:景电二期延伸向民勤调入水量6100万立方米和“引硫济金”(青海门源县硫磺沟的水引至金昌)调水4000万立方米两项工程。
景电(
景泰川电力提灌工程)二期延伸向民勤调水工程。1995年11月8日开工,2000年9月竣工,是利用已建成的景电二期工程的灌溉间隙和空闲容量,适度增大总干渠各级泵站调节机组流量,从总干渠十三分水闸起新修99.04公里的自流输水渠道,再经洪水河、石羊河61公里的天然河道,将黄河水汇入红崖山水库的跨流域调水工程。工程途经景泰、古浪、凉州、民勤四县(区),全程260公里。工程分为三部分,一是利用已建成的景电二期工程总干渠99.618公里,泵站13座,将黄河水提升输送到总干渠分水闸;二是从总干渠十三分水闸起,新建自流输水渠道99.04公里(其中穿过腾格里沙漠的部分长84.9公里),将黄河水输入洪水河天然河道,这是向民勤延伸调水的主体工程;三是黄河水顺洪水河、石羊河61公里的天然河道汇人民勤红崖山水库。新建输水渠道设计流量每秒6立方米,设计年调水量6100万立方米,灌溉农田13.2万亩,审批投资30159万元,设计工期5年。工程建设项目主要有输水渠道99.04公里,其中明渠14.14公里,暗渠83.4公里,渡槽1.5公里,暗渠从腾格里沙漠区通过;各类建筑物89座,永久性房屋工程6400平方米,安装闸门及启闭设施9台(套)。共完成土方618.96万立方米,石方(砂砾石)10.67万立方米,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25.70万立方米,耗用钢材I.27万吨,木材0.33万立方米,水泥5.94万吨。总投资2.8503亿元。2000年10月,工程通过省级验收。
引硫济金工程,是从青海省门源县境内的硫磺沟石峡门上游布置分水闸引水,通过8.8千米长隧洞和引水枢纽将调水送入永昌县西大河水库上游的小平羌沟,再经西大河水库通过西金输水渠入金川峡水库。为了缓解金昌用水紧张的局面,20世纪70年代开始,经过大量勘察﹑分析,有关专家提出了从青海省跨流域调水的初步设想。经过近20年努力,国家计委于1996年4月19日批准了引硫济金工程项目建议书,1997年3月24日批准了引硫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1997年6月12日,甘肃省建委批准了引硫济金工程初步设计报告,1997年7月8日批准了引硫济金工程开工报告,由此拉开了建设引硫济金工程的序幕。2003年5月建成通水,数据显示,引硫济金工程自2003年通水运行至2019年底,共计引水4.26亿立方米。
生态治理
21世纪初,立足西北内陆河湖特点,石羊河水生态环境保护创新综合治理模式,打造了“五河两库三湖”示范河湖长廊,建立了完善的管护机制,水生态环境有效修复。
2006年,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应急项目先期启动实施。2007年底,总投资47.49亿元的《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经国务院批准实施,拉开了石羊河全流域生态治理的序幕。为厘清上下游地区水生态环境保护责任,2020年,省生态环境厅制定印发《石羊河流域上下游2020—2022年横向生态补偿试点实施方案》,将武威市三县一区全部纳入石羊河流域生态补偿范围。2017年以来,建立完善河长巡河、工作督察等17项制度,形成“总河长率先抓、各级河长具体抓、水务部门牵头抓、责任乡镇一线抓、联席部门配合抓”的工作格局。采取河长出动、政府推动、司法协动、部门联动、基层互动“五动”方式,加强河道执法监督检查。同时,创新治理模式。针对流域干旱脆弱的生态特性,将石羊河划分为城市亲水宜居——生物多样性保护区、生态环境控制区、尾闾生态恢复区等3个水生态功能区,分段施策。与此同时,武威市在全省率先实现城市及县城污水处理厂全部提标改造,7个工业园区和6个重点镇全部建成污水处理设施。以“垃圾革命、厕所革命、风貌革命”为抓手,纵深推进全域无垃圾、农村拆违拆临、废旧宅基地复垦复绿、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整治。投资10.8亿元实施石羊河国家湿地公园建设等14项工程。加强石羊河流域联防联控,凉州区与肃南县、永昌县等邻近县区签订《县区跨界河流联防联控合作协议》,与民勤县签订《石羊河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协议》。
通过美丽河湖建设串联两岸河流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石羊河流域形成了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河湖风情线。天马湖、海藏湖城镇段生态岸线比例保持在50%以上,石羊河干流河岸带植被覆盖度达86.1%。蔡旗断面过水量、民勤盆地地下水开采量两大约束性目标和北部湖区出现旱区湿地的生态治理目标分别提前8年、6年实现,民勤蔡旗断面过水量连续11年达到2.99亿立方米。青土湖地下水位埋深由治理前的4米上升到2.9米,水域面积从3平方公里扩大到26.7平方公里,形成旱区湿地106平方公里,阻隔了腾格里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合拢。
石羊河湿地公园水域面积已由2016年的25.16平方公里增加到2020年的26.67平方公里。黄案滩芦苇、白刺、梭梭、沙枣等10万亩植被群落逐步恢复。红崖山水库鸟类生物增长到16目20科80种2万只左右。2020年4月,红崖山水库向外河下泄生态流量339万立方米,干涸了30年的东大河重获新生。2022年,石羊河(武威段)成功入选全国首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之一,为全国内陆干旱缺水河湖管护及河湖水生态修复治理提供了珍贵样板。
流域变迁
夏、商、周、春秋时期,石羊河流域为古谷水(今石羊河)与金川河(云川、水磨川)流潴形成的湖泊,湖水范围在今半个山至独青山、长沙岭之间。湖滨为砂碛草原。由于当时石羊河主流(旧大西河)的冲积及风沙堆积,陆地面积不断扩大,逐渐成为水草丰美的滨湖绿洲,以游牧为生的部落民族,环湖放牧。
西汉时,境内的潴野(都野)泽,其范围大致在今莱菔山、刘家黑山、独青山以南,狼刨泉山、抹山、枪杆岭山以北,西起三角城遗址以东,东止白碱湖。南北宽40公里,东西长100多公里。湖北海拔约1320米。水源是由湖泊退缩后石羊河(汉谷水,南北朝马城河)至红崖山分为东大河与大西河两支注入潴野泽。在大西河沿岸留下柳湖墩、黄土槽、都野泽湖滨的三角城、火石滩等遗址。这时的人类活动,还限于利用天然资源,境内仍保持完好的水泊、草原、森林生态。
从西汉领河西到西晋末的437年间,武威——民勤绿洲的社会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灌溉绿洲面积不断扩大。由于汉族灌溉农业技术的发展,在原来自然河流的湖积平原垦出许多农田,开辟了不少灌溉沟渠,以大面积的人工农业生态代替了原来的自然生态。农业经济与原来就有的畜牧经济相互促进,使整个经济日趋繁荣。沙滩、四方墩、黄蒿井、北新沟、梁岗、棺材圪达汉墓群,沙岗墩烽燧及大滩、红沙堡古城遗址和陶仓、陶灶、货币大量出土与广泛分布就是当时农业经济的佐证。同时人们为解决燃料和饲料,在绿洲边缘或河道砂碛草原区,无计划地樵采放牧,破坏了固沙植被,给流沙随风移动创造了条件。尤其到西汉末,武威绿洲迅速开发,农业用水增加,谷水上中游各支流被拦截利用,使下游来水逐年减少,导致部分耕地弃耕,裸露的土地,因风蚀而成为流沙的起源。东汉至西晋,继续保持着农牧结合的生态环境,但以水源条件恶化为主因,人类活动诱发为基因,使植被退化,土地风蚀,造成境内沙化面积扩展。
东晋十六国至元末的1050年中,武威——民勤绿洲经过多次农牧交替的历史时期。西晋、前凉时期,农业出现过空前繁荣,成为中原战乱后,州郡官士避难就食之地。此后县境先后为九个少数民族政权所有。中原政权机构南退后,汉族遗民和已事农耕的少数民族的存在,农业并未绝迹:不过在惯于游牧的民族统治下,或以牧侵农,或退耕还牧,农业受到摧残。至隋开皇二年(582)陷于突厥,‘土地沦为荒区凡100多年。唐代为保证武威的安全也在区内屯兵。武则天大足元年(701)置白亭军,,戍守之余,小规模屯垦。自唐广德二年(763)之后,先后为吐蕃、回鹘、西夏和元朝蒙古族据之。这一阶段,区内王朝频繁更迭和不同民族的割据,时农时牧,耕地兴废不定。以农为主时,垦荒辟地;以牧为主时,退耕弃田二撂荒裸露土地,植被未及恢复便被风蚀起沙。
明王朝领河西以后,为了巩固边防,推行‘‘寓兵于农修政策,绿洲农业生产迅速得到恢复,新的灌溉农业生态在红崖山以南的石羊河两岸和其支流大西河、‘东大河之间的平原上建立起来,筑坝截流,开渠引水,移民屯荒。此时大西河已经不再是石羊河下游的主流河,而成为夏秋溢洪的季节河。汉代大西河沿岸老垦区已被风沙侵袭,几乎是一个植被稀疏的沙荒带,垦区被迫向东南发展,止于明边墙以内和红崖山以南的蔡旗一带。洪武十一年(1378),军民合力屯垦近20万亩。但与汉代垦区比,明显缩小。汉唐以来的主要城镇及较大居民点、兵营据点、武安郡、宣威、休屠、白亭军城等早已荒废。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风沙已危及县城,埋压田庄甚多。明永乐十六年(1418),大旱,民不聊生,死者枕藉,逃亡者无计其数。此时,河流改道,垦区移位,向草原沙化生态农业系统发展。
清代向境内移民开垦规模超过了历史上的各个朝代。康熙三十二年(1693),“东北边乱沙窝,苦豆墩昔原城外,今大半开垦,居民稠密,不减内地,“移丘换段,迤逦直达柳林湖,耕凿率以为常,至于角禽逐兽,采沙米、桦豆等物,尚有至二三百里外者”。乾隆十四年(1749)“移丘开荒者沿河撮布一”。到道光五年(1825),境内人口曾达18.45万,耕地近38万亩。光绪末年(1908)已是“审时扩张,由城中以推之郊外,由郊外以推之荒芜不毛之地劳”。
进入民国,“边疆隙地,莫不广垦“。但是“户口较昔已增十倍,土田仅增二倍”,“将有人满地减之忧’’。同时,武威绿洲农垦猛烈发展,石羊河上游各支流被拦截更多,下游的民勤只能依其河道渗漏、溢出地表的泉水和灌溉回归水、汛期洪水灌溉,成为石羊河流域的一余水灌区。中下游争水案件屡有发生,石羊河支流大西河完全干涸,东大河的水全被引入农田,湖泊干涸而变为沙滩、碱盆。昔日阻沙天堑,此时成了沙源。与此同时,湖滨河滩,农业绿洲外的过牧和樵采也加速了土地沙化进程。资源过度利用,环境遭到破坏,水干沙起,沙逼人退。曾繁荣一时的头坝地区,原有青松堡、南乐堡、沙山堡等20多个村庄,2300户人家,12万多亩耕地,被近200年来的流沙吞没,到解放时只剩下薛百沟、小东沟3个村庄。
民国18年(1929)6月,”西外渠、东渠等处几被沙压殆尽,流亡之众,遍布荒途”。民国26年(1937)至民国31年(1942)连续5年大旱,“田园萧条,与沙漠无异”。解放初期调查,仅沙井子一带被埋没的村庄65个,埋压而荒芜的农田4万多亩。
流域概况
石羊河流域位于甘肃省
河西走廊东部、祁连山北麓,东以乌峭岭、
毛毛山、
老虎山与
黄河流域为界,西以
大黄山—
马营滩与
黑河流域为界。地理坐标为东经101°22'~104°04',北纬37°07'~39°27',总面积约为4.16×10k米。行政区划上包括
金昌市,
武威市凉州区、
民勤县、
古浪县及
天祝县的一部分,还有
张掖市
肃南县及
山丹县的部分区域。石羊河流域自东向西由大靖河、
古浪河、黄羊河、杂木河、金塔河、西营河、东大河、西大河八条河流及多条小沟小河组成,河流补给来源为山区大气降水和高山冰雪融水,
产流面积1.11万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15.60亿立方米。
地形地貌
石羊河流域地势
南高北低,自西向东北倾斜。全流域可分为南部祁连山地,中部走廊
平原区,北部低山丘陵区及荒漠区四大
地貌单元。南部祁连山地,海拔2000-5000米,山脉大致呈西北-东南走向。中部走廊平原区,由东西向龙首
山东延的余脉韩母山、红崖山和阿拉古山的断续分布,将走廊平原分割为南北盆地。南盆地包括大靖、武威、永昌三个盆地,海拔1400~2000米;北盆地包括
民勤盆地、金川-昌宁盆地,海拔1300~1400米,最地点的
白亭海仅1020米(已干涸)。北部低山丘陵区,为低矮的趋于平原荒漠化的低山丘陵区,海拔低于2000米。
气候特征
石羊河流域深居大陆腹地,属大陆性温带干旱气候,气候特点是:太阳辐射强、
日照充足,温差大、降水少、蒸发强烈、空气干燥。流域自南向北大致划分为三个气候区。南部祁连山高寒半干旱湿润区:海拔2000~5000米,年降水量300~600毫米,年蒸发量700~1200毫米,干旱指数1~4;中部走廊平原温良干旱区:海拔1500~2000米,年降水量150~300毫米,年蒸发量1300~2000毫米,干旱指数4~15北部温暖干旱区:包括民勤全部,古浪北部,武威东北部,金昌市
龙首山以北等地域,海拔1300~1500米,年降水量小于150毫米,民勤北部接近
腾格里沙漠边缘地带年降水量50毫米,年蒸发量2000~2600毫米,干旱指数15~25。
社会经济
流域总面积4.16万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625万亩,现状流域总人口227万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55人,约为河西平均人口密度的3.4倍。流域
行政区划包括甘肃省
武威市的古浪县、凉州区、民勤县全部及天祝县部分,
金昌市的永昌县及金川区全部,以及
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和山丹县的部分地区、
白银市景泰县的少部分地区,流域共涉及4市9县。
流域主要
行政区分属武威、金昌两市,武威市是以农业发展为主的地区,金昌市是中国著名的有色金属生产基地。流域内交通方便,物产丰富,
有色金属工业及
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迅速,是
河西内陆河流域经济较繁荣的地区,其中
武威市是石羊河流域经济、政治、社会发展的重点区域,人口占78.4%,灌溉面积占70%,GDP占61%,粮食总产量占80%,是河西地区人口最集中、水资源使用程度最高、供需矛盾最突出的地区。
流域内已基本形成以
凉州区和
金川区为中心的二元
城市发展格局,
城镇人口主要集中于凉州区、金川区、河西堡镇及各县城关镇等。流域人口增长速度过快,绿洲承载人口以达每平方公里300人以上,对于干旱内陆地区来说,人口密度已相当高。其中,从事种植业生产的人口约占总人口的77%,第一产业负担人口所占比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