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新西兰召开的第31届
世界遗产大会28日经审议通过了
日本方面的申请,批准“石见银山遗迹及其文化景观”为
世界遗产,这是日本的第14处世界遗产,它包括银矿山遗迹和矿山小镇、石见银山街道、港口和港边小镇。
世界文化遗产
基本资料
遗产名称:石见银山遗迹及其文化景观
Iwami Ginzan Silver Mine and its Cultural Landscape
入选时间:2007年(2010年小幅修改边界)
遴选依据:文化遗产(ii)(iii)(v)
地理位置:
N35 06 26 E132 26 15 银山栅内(Ginzan Sakunouchi, 1246-001a)
N35 06 26 E132 26 15代官所迹(Daikansho Site, 1246-001b)
N35 05 02 E132 25 01矢滝城迹(Yataki-jô Site, 1246-001c)
N35 05 46 E132 24 24矢筈城迹(Yahazu-jô Site, 1246-001d)
N35 08 30 E132 25 15石见城迹(Iwami-jô Site, 1246-001e)
N35 06 26 E132 26 15 大森银山伝统的重要建造物群保存地区(Ômori-Ginzan, 1246-001f)
N35 06 26 E132 26 15宫前地区(Miyanomae, 1246-001g)
N35 06 26 E132 26 15重要文化财熊谷家住宅(House of the Kumagai Family, 1246-001h)
N35 06 26 E132 26 15 罗汉寺五百罗汉(Rakan-ji Gohyakurakan, 1246-001i)
N35 07 11 E132 23 16鞆浦道(Iwami Ginzan Kaidô Tomogauradô, 1246-002a)
N35 05 50 E132 21 44温泉津冲泊道(Iwami Ginzan Kaidô Yunotsu-Okidomaridô, 1246-002b)
N35 07 33 E132 22 38鞆浦(Tomogaura, 1246-003a)
N35 05 06 E132 20 30冲泊(Okidomari, 1246-003b)
N35 05 46 E132 20 52温泉津重要传统的建造物群保存地区(Yunotsu, 1246-003c)
遗产面积 : 529.17 ha
缓冲区面积: 3,134 ha
遗产编号:1246bis
遗产描述
石见银山位于地处
东亚东端的
日本列岛西部,面临大陆的日本海岸附近,是代表日本的矿山遗址。该矿山自1526年由九州博多的富商神屋寿祯发现以来,持续开采约400年,直到1923年停止了矿山开采活动。遗产包括银矿山遗迹和矿山小镇、石见银山街道、港口和港边小镇。石见银山遗迹及其文化景观是
日本战国时代后期、
江户时代前期日本最大的银矿山,产量曾高达当时全球的30%。日本
明治时期也产铜、铁等矿产。
2007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依据标准(ii)(iii)(v),石见银山遗迹及其文化景观被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作为
世界文化遗产列入《
世界遗产名录》。
遴选依据标准(ii):在地理大发现时代,在16世纪和17世纪初,石见银山银矿的大量生产导致了日本与东亚和欧洲贸易国家之间的重要商业和文化交流。
遴选依据标准(iii):日本金属采矿和生产方面的技术发展导致了一个成功系统的演变,该系统以小型劳动密集型单位为基础,涵盖从挖掘到精炼的所有技术范围。在日本江户时代(1603年至1868年)政治和经济孤立期间,在欧洲工业革命期间阻碍技术的引入,加上商业上可行的银矿床的枯竭,导致19世纪下半叶该地区停止了传统的采矿活动,但该遗址留下了保存完好的这些活动的考古遗迹。
遴选依据标准(v):大量的白银生产遗迹,例如矿山、冶炼和精炼地点、运输路线和港口设施,在石见银山银矿矿址几乎完好无损地保存下来,现在在很大程度上被山区森林所掩盖。由此产生的遗迹景观,包括与白银生产有关的人们幸存的定居点,戏剧性地见证了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历史土地利用。
矿区原有土地使用制度的遗产构成完好无损,各个要素之间的有机关系充分体现了原始土地利用制度的机制。它们是当地社会当代生活和生计的一部分,由于与丰富的山林相结合从而保持了文化景观的完整性。这些遗产的要素展示了从白银生产到运输的整个过程,保存状态良好,保留了较高水平的真实性。在矿业定居点,保留了一组17 -20世纪的传统木制建筑,经过精心的维护、处理和修复,在设计、材料、技术、功能、设置和环境方面保持了原创性。
该遗产及其缓冲区受到国内法律和市政条例的充分保护。在战略保护和管理计划下,对整个遗产实施了全面的管理制度。每年都实施监测措施。
评价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位于
本州岛西南部的石见银山遗迹是一组山脉,海拔600米,被深深的河谷截断,以大型矿藏、熔岩和优美的地貌为主,是16世纪至20世纪开采和提炼银子的矿山遗址。这一带还有用来将银矿石运输至海岸的运输路线,以及通往
韩国和
中国的港口城镇。通过运用尖端技术提炼出来的优质白银和开采到的大量白银,大大促进了16世纪至17世纪日本和东南亚经济的整体发展,促进了日本白银和黄金的大规模生产。矿山现在被浓密的森林所覆盖。遗址上还建有堡垒、神龛、部分山道运输线以及三个运输银矿的港口城镇:Tomogaura、Okidomari和Yunotsu。
银矿山王国
日本西部的石见银山是日本具有代表性的矿山遗址。石见银山自1526年由九州博多的富商神屋寿祯发现以来,持续开采约400年,直到1923年停止了矿山开采活动。石见银山的矿脉位于山脉的东部,相当于今日岛根县大田市大森地区的中央位置,早期开采区为以仙山山顶周遭的银矿石,在开发间陆续发现黄铜矿、黄铁矿、方铅矿等矿脉。一般矿山开发时在精炼部份会耗去山林里很多薪炭类木材,可是石见银山历代的掌控者都很注意四周环境,所以至今银山附近仍保留相当完整的森林地貌。
日本矿业兴衰的见证
石见银山的历史要追溯到日本的战国时代初期。根据日本的《石见银山旧记》一书记载,早在1309年,大内家大名大内弘幸往访石见国,在参拜北斗妙见大菩萨之际便已有了采银的纪录,后来大内家的家臣出云国的三岛清右卫门在1526年3月开决出了地下银矿脉。其子大内义隆继位后,在1533年透过博多的商人神谷寿贞招徕工匠,从海外学习了炼银方法之后,大量提高银矿的开采量。在石见银山银矿开采量上升以后,大内义兴、大内义隆父子,尼子经久、尼子晴久祖孙以及毛利元就为争夺银山主导权爆发多起战争,直到1562年时尼子家臣服于毛利元就,才以毛利家的胜利告终。后来毛利辉元在1584年(天正12年)臣服丰臣秀吉,石见银山就成为丰臣秀吉行军打仗的重要资金来源。后于1600年,毛利辉元在关原之战失败,被德川家康大幅减封,石见银山被
江户幕府直接管辖,在当地修建了很多银山管理区。第一任银山管理者就是有名的大久保长安,大久保长安对银山和银矿有很深的了解,便急速开发银山,为幕府提供海外贸易的财源。在1602年时,石见银山仍有高达4~5千贯的产值,但此后产量逐渐下降。
明治维新后,石见银山曾交由民间团队经营,但经营不善,最终于1943年完全封山。石见银山在1969年成为日本指定史迹。当地居民还组成了“银道振兴协议会”,为保护和宣传石见银山做出杰出贡献。
石见银山作为日本银矿开采的鼻祖,是日本矿石产业兴衰的历史见证。
石见银山的世界地位
石见银山在 1526 年到 1921 年间作为世界最大的银矿蓬勃发展,16 世纪全世界三分之一的白银产自此地。在大航海时代的16世纪,石见银山是欧洲人唯一知道的日本银矿山。这一事实可从当时欧洲制作的亚洲地图和日本地图上明显看出。在当时的地图上,石见银山附近标有“银矿山王国”,“银矿山”字样。石见银山出产的银纯度极高,在东亚交易中的信用最高,因石见银山位于佐摩村,因此该地出产的银被称为佐摩银而得以流通。在16世纪中期至17世纪前期的全盛期,日本银约占世界产银量的三分之一,其中大部分产自石见银山。
石见银山以银为主在东亚交易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显而易见,反映当时情景的遗址遗留至今。遗产完好地保留了从16世纪前叶至20世纪前叶银矿山开发情形的矿山主体,以及随着矿山开发而发展起来的矿山镇,与统治相关的山城遗址。
特殊的采银方式
石见银山不仅有传奇的历史,也有当地独特的采银方式,这也被日本很好的保存了下来。石见银山,从开采到冶炼的所有工程均为人力手工作业。进行这些作业的冶炼作坊大量集中于银山当地,从而使高质量的银得以大量生产。迄今仍遗留在银山山中的600多处露天开采遗址和坑道遗址便证明了这一点。另外,与其相邻的冶炼作坊和生活场所的平地遗址也保留有1,000多处。
在江户时代,石见银山继续采用固有的传统技术进行银的生产。在19世纪后半叶,虽然引进了欧洲的工业革命中的新技术,但由于银矿枯竭,而停止了矿山开采活动。
矿山遗址和矿山镇
遗产位于东西狭长的岛根县几乎正中的大田市,分布范围很广,可大致分为三个区域。 一是江户时代以后通过掌管银山发展起来的大森地区,属于遗产核心部分,以从代官所前延续到罗汉寺独特的街道为特征。二是藏泉寺口番所到坂根所的银山栅内区域。三是此外的周边地区,包括用于运出银子及运进材料的港口、街道,以及仿佛述说着历史的古城遗迹等。
日本石见银山除了著名的采矿历史和悠久的采矿文化,它的矿山遗址也被完好的保存了下来,在石见银山所在的大田市,保留了从16世纪前叶至20世纪前叶银矿山开发的矿山主体,以及随着矿山开发而兴起的矿山镇。
银矿主体——银山栅内 从16世纪前叶正式开发矿山后,到20世纪前叶进行生产活动的银矿山遗址主体.。因在江户时代初期被栅栏围起来而得名。这里除了开采银矿的生产活动遗迹之外,还完好的保存了当时生活,流通,统治相关的山城遗址。
银山管理中枢——代官所遗址 17世纪中期,银矿山开采的主体从银山栅内迁移到了大森地区的石见银山管理中枢,现在这里的遗址叫做代管所遗址。这里保留有1800年左右的重建的建筑正门以及左右两边的厢房建筑。
大森银山重要传统建筑物群保存地区 由于采矿业的发展,而兴起的中心城镇,还保存着江户时代的特色建筑群,保存程度很高。包括江户时代幕府直辖地的150多个村庄,武家,商家旧宅,神社寺院等。昭和62年(1987年)被日本指定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区。
银山宗教代表——罗汉寺五百罗汉 在石见银山的岩石上,有人为开凿的3孔石窟,内有三尊佛石像和500罗汉的坐像。被称为罗汉寺五百罗汉。建于18世纪中叶,是石见银山宗教文化遗产的杰出代表。
矢泷城遗址:镇守石见银山的山城遗址之一,温泉津冲泊古道在其附近通过,完好地保留了中世山城的布局和形态。
矢筈城遗址:镇守石见银山的山城遗址之一,隔温泉津冲泊古道与矢泷城相望,完好地保留了中世山城的布局和形态.
石见城遗址: 镇守石见银山的山城遗址之一,守卫着通往仁摩方向的道路,完好地保留了中世山城的布局和形态。
宫前地区:在大森地区代官所遗址附近发现的16世纪末到17世纪初的银冶炼作坊遗址。
重要文化遗产熊谷家住宅:大森地区规模最大的商家建筑,最完好地反映了当时实力派商人的地位和生活变迁。
由于在江户时代(1603年~1867年)石见银山主要是靠人力操作,所以几乎没有出现大规模地改变地形等对环境的破坏。因此,体现了与自然共存思想的遗产获得了世界范围的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