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摩崖石刻,位于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茨开镇怒江西岸的石门路,距县政府所在地约4千米,距普拉河桥0.5千米,刻于民国时期。
历史沿革
民国十四年(1925年),《滇西保障》碑始刻。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千古流芳》碑始刻。
民国三十六年(1946年),《勤政爱民》碑始刻。
遗址特点
石门原为沿怒江北上西藏,南下福贡县古驿道的必经路。崖壁上碑刻三通及条幅铭记,两幅壁南刻“石门”两字,侧下刻有“民国年月”条款。壁上端刻有“万家生佛”大字,下为“滇西保障”“千古流芳”“勤政爱民”三碑记。石刻详细记录了茨开镇的地理环境和生活环境,贡山设治局长陈应昌、贡山设治局长李彬德的功德事迹。
文物遗存
《滇西保障》碑
《滇西保障》碑保存完好,此碑刻主要介绍了茨开镇的战略意义、镇民往来普拉河两边的方式方法以及为村民交通便利付出的人们的功德记录,并称茨开镇为“滇西保障”。
《滇西保障》碑碑文: 上联:汪□江河巩俊地;下联:嵯峨山岳壮边疆。怒江在滇西边界,江两岸山势矗立摩天,诚为保障滇西雄壮之山河也。茨开村北有石壁如削,下有路通菖蒲桶,江水涨则漫路不能行。有丽江九河王君泽民,捐赁(资)修路于下,自后江水虽涨,无碍行人,北里许,有普拉河,源长水猛,前牵藤搭木以渡,每有溺水之患。有丽江木君近春,剑川杨君绍宗捐资,倡首造桥,以利行人。怒江客籍皆如木、杨、王君之慷慨好义,则怒江之道路、桥梁何患不通行哉!彦适奉命守怒江,知三君慷慨好义,志之石壁,以旌善人而励来兹,故为之跋,以垂不朽。署理菖蒲桶行政委员兼殖边分处长 □□彦农庄甫撰并书 大中华民国十四年三月下浣吉日立(□为无法识别字)
《千古流芳》碑
《千古流芳》碑保存完好。碑文主要介绍贡山设治局长陈应昌受任赴贡山管理、开发的功德事迹。
《千古流芳》碑碑文:贡山设治局长陈公应昌德政纪念碑 盖闻甘棠,勿剪,召伯之遗爱难忘;插竹能活,寇公之感情可纪。我贡属之设治局长陈公,乃勿如类是。公,玉溪人也,篆应昌,安荣之,二十年奉檄(古代官府用以征召或声讨的文书)莅贡。贡为滇省边隅,群夷杂处,虽设治已二十余年,而风气不开,仍系草昧。陈公励精图治,本行易知难之精神,求平等自由之实现,不为利诱,不为威屈,事无巨细,无不公开。犹复从政得体,提领挈纲,择可劳而劳之,故修腊早等路,捧打大桥,二、四区学堂,虽劳而民不怨;因所利而利之,故植树种莲,换种购粮、施药。屯储积谷及提倡实副业等,虽惠而官不费,夫人之所欲。在贡三年,地方团学各款各皆有经手;又设临时财委会,收支出入,除呈报及榜示外,复经众核算,以昭实在。任内罚款,一介不取,代人民作公路估票及地方公益。风清月朗,声传子贱之声,琴政简刑,轻花满卉□之仁县。尤可纪念者,为叶枝土司旧治,光绪未改土归流,而土司至今复醉心于封建迷梦,时思恢复。委县转贡普化寺筹学粮十石,遂嗾大喇嘛腊处诬控并赂维西土向年调查,得此机会,即率禾昌元等来贡,鼓吹夷民反动,借此要挟,而二、三夫知,盲听盲从,几至不可收拾。幸陈恩威素孚,且处署得宜,弥空战虚,幸得冰消瓦解。该土司锲而不舍,复颠倒是非淆乱黑白。赖陈公毅然决然,坚持到底,卒使取消大喇嘛住持阿凯生等究办。该土司虽得逍遥法外,而此后对于贡属不能插足而入。人民得睹平等自由之曙光,不致再沦专制铁蹄之下者,皆陈公之赐也。今奉调省,遗爱难忘,除呈省府及印送各县外,特垂碑勒石,以纪德政云。贡山全属绅商学界士庶人等同敬立 大中华民国二十四年春三月下浣吉旦
《勤政爱民》碑
《勤政爱民》碑保存完好。碑文主要介绍贡山设治局长李彬德的功绩。
《勤政爱民》碑碑文:勤政爱民 贡山设治局长李公儒彬德政纪念 窃贡属不幸发生事变,经沦于不堪收拾之境地。幸赖天有好生之德,蒙政府委任李公儒彬来守斯土,化险为夷,转危为安,去莠保良,泾渭攸分,布政施仁,百废俱兴,人民得以安居乐业。现因家事重累,□□旋里,百姓感德,垂碑勒石,永志不忘云耳。落款:参议长杨绍宗商会长杨恒昌乡长尹佐汤定朱此里议员杨鹤云杨震保阿才路月初副议长解其祥农会长袁志广乡长杨光宇孔志青吕朝弼段锦章赵玉良中心校长杨倬生副乡长李定国张得兴杨正明教员罗锡元王荣张信民尹住汤赵步高暨贡山全属绅民等同敬立。
文物价值
石门摩崖石刻,部分纪述了民国十四年(1925年)至民国三十六年(1946年)贡山的历史事件、交通及经济状况;壁刻书法流畅,具有重要的史料和艺术价值。
保护措施
1993年,石门摩崖石刻被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公布为州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9年2月21日,石门摩崖石刻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云南省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石门摩崖石刻位于云南省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茨开镇怒江西岸的石门路。
交通信息
自驾:自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开车前往石门摩崖石刻,路程约2千米,用时约6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