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楼镇
江西省九江市武宁县下辖镇
石门楼镇,隶属于江西省九江市武宁县,地处武宁县西南边陲,武宁县、修水县、靖安县三县边界。东与罗溪乡相依,西、南与修水县黄坳乡交界,北与清江乡石渡乡接壤。行政区域总面积150.83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石门楼镇有户籍人口23540人。
历史沿革
旧时,属上南乡。
民国元年(1912年)后,属第三区。
1949年后,置石门区。
1958年,称石门公社。
1984年,撤社设乡。
1993年,撤乡建镇。
行政区划
截至2011年末,石门楼镇下辖石门、西桥、银炉、青岭、新牌、田铺、白桥、镜源、河垅、中村、廒夏、炉山12个村民委员会;下设183个村民小组。
截至2020年6月,石门楼镇下辖1个社区、12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驻石门街。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石门楼镇地处武宁县西南部,距武宁县县城52.4千米。东与罗溪乡相依,西、南与修水县黄坳乡交界,北与清江乡石渡乡接壤。行政区域总面积150.83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石门楼镇地处九岭山脉,境内山峦起伏,高峰耸立。地势东南高,西北低。最高峰九岭尖,海拔1794米。
气候
石门楼镇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雨水充沛,四季分明。上半年偏北风,气温低,降水少;下半年偏南风,气温高,降水多。年平均气温为14.5℃—16℃,最高7月40℃左右,最低1月3℃左右。年平均降雨量1450毫米,年平均无霜期240天。年平均太阳总辐射量为105.557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709小时。
水文
石门楼镇境内有黄狮、竹湾、泷溪三条水系。黄狮港发源于狮尾洞,汇小流源水由锦鸡坳出石门流入罗溪;竹湾水发源于尖岭,流经银炉入修水县黄坳乡;溪水发源于荷塅之北岭,流经中村、廒夏,出马山入清江龙石。
自然灾害
石门楼镇主要有水灾、旱灾、风灾、虫灾、冰雹等自然灾害。
自然资源
石门楼镇境内已探明有钨、钼、铜、锡、石英、瓷土等矿产资源,钨矿储藏量为全省之最。有林地面积16万亩,森林覆盖率63.9%。
人口
2011年末,石门楼镇辖区总人口22163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975人,城镇化率8.9%。总人口中,男性10853人,占49%;女性11310人,占51%;14岁以下4366人,占19.7%;15—64岁15980人,占721%;65岁以上1817人,占8.2%。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人口出生率10.4‰,人口死亡率8.1‰,人口自然增长率2.3‰。
截至2019年末,石门楼镇有户籍人口23540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石门楼镇财政总收入1050.9万元,同比增长53.9%。人均财政收入474.2元。人均纯收入5174元,比上年增长8.5%。
农业
2011年,石门楼镇有耕地面积2.4万亩,人均1.09亩。
截至2011年末,石门楼镇已建成毛竹、生姜、苗木、花生、乌皮鸡、药材等生产基地。
2011年,石门楼镇粮食作物种植面积2.2万亩,总产量12000吨;油料作物种植面积600亩,产量48吨;水果种植面积300亩,总产量900吨;药材种植面积6000亩,年产各类药材750吨。
2011年,石门楼镇生猪饲养量1200头,年末存栏890头。
工业
2011年,石门楼镇有民营工业企业28家,职工3890人,年实现税收876.4万元。
截至2019年末,石门楼镇有工业企业1家。
商贸
2011年,石门楼镇有商品零售业168家,全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4238万元,同比增长8.9%。
截至2019年末,石门楼镇有营业面积50平方米以上综合商店或超市6家。
金融业
2011年末,石门楼镇境内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7306万元,各项贷款余额6070万元,同比分别增长8.5%、7.9%。
邮电业
2011年,石门楼镇邮政业务收入96万元。电信业务收入87.6万元。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1年末,石门楼镇有幼儿园3所,在园幼儿218人,专任教师15人;小学12所,在校生897人专任教师46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99.87%;初中1所,在校生412人,专任教师32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
文化事业
2011年末,石门楼镇有文化站1个,建筑面积200平方米,从业人员5人;各类图书馆、农家书屋3个,藏书1.2万册。有线电视用户864户,入户率21%。
体育事业
2011年末,石门楼镇7个村建有体育健身广场,安装健身器材;有老年体育分会11个。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28%。
医疗卫生
2011年末,石门楼镇有公立卫生院1所,专业卫生技术人员11人,其中执业医师5人,助理医师4人,注册护士2人;病床25张,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1.1张;固定资产总值98.7万元。农村卫生所12所,从业人员30人。
2011年,石门楼镇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306.8/10万,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9.8%,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64%,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17899人,参合率88.9%。
社会保障
2011年,石门楼镇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36户,人数40人,支出10.6万元,比上年增长16.7%。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812户,人数882人,支出111.1万元,比上年增长17.9%;有养老院1家,床位50张,农村五保集中供养50人;农村五保分散供养79人,支出9.9万元,比上年增长12.5%;农村医疗救助69人次,支出14.6万元,比上年增长13%。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76人,支出2672万元,比上年增长9.4%。
基础设施
2011年末,石门楼镇有邮政网点1个,投递路线单程总长度305千米,投递点12个,乡村通邮率100%。有电话交换机总容量4000门,固定电话用户2230户,电话用户普及率达到39.26%;移动电话用户5225户,移动电话普及率为92%;宽带接入用户400户,普及率7.04%。
2011年末,石门楼镇镇区有自来水厂1座,铺设干线水管20千米,日生产能力400吨,自来水普及率28%。排水管道24千米。
2011年末,石门楼镇镇区有变压器29台,总容量292千伏安,高压输电线路6条,总长度32千米,用电负荷386万千瓦,供电可靠率97.8%。
2011年,石门楼镇集镇绿化率87%,人均绿化面积0.6平方米。
交通
截至2011年末,石门楼镇有公路37条,总长124千米,其中水泥路68千米。
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因明宣德年间(1426—1435年)张氏由修水迁此,建有石门框楼房,因而得名。
文物古迹
石门楼镇有国公墓、太阳神殿、银炉万寿宫、禅涧寺、副使庙、镜源石拱桥、深水虹桥、玉皇塔、茭湖寺、少陵寺、枫林寺、三爷殿、叶氏宗祠、永寿桥、花桥、西汪桥、石门水口堤、徐尚书墓等古迹。
国公墓,坐落于廒厦宅里厅背。建于南宋理宗时,宅里刘万进任江西镇守使,其女选为后妃,后刘万进封为皇国公,其墓曰国公墓,现墓及碑均保存完好。
太阳神殿,坐落于廒下村部80米处,建于南宋宝庆二年(1226年),祀奉炎帝神农氏。
银炉万寿宫,坐落于石门与银炉交界处一平岗上。始建于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距今已387年,祀奉“神功妙济真君”许逊。其殿宇曾于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和光绪五年(1879年)两度改建;1992年,全部毁迹;1999年至2004年,由地方人士集资重建,属三重形砖混与砖木结构。
禅涧寺,正名禅涧净乐庵,又叫禅关寺。位于镜源村西南方半山腰之溅水崖上首,约建于明末清初。寺院倒塌前、中两重,残留后重佛堂、两侧厢房,共三间。寺内有保存完好的铜钟一座。
副使庙,位于河垅(原三联村)北岭。建于道光年间,祀奉汉朝太尉杨震。庙中有铁铸大钟一座,高186厘米,口围215厘米,周长180厘米,口径80厘米。大鼓一面,口径60厘米,周长180厘米。有石香炉、石化炉一座。
镜源石拱桥,位于镜源村水口。始建于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距今已有227年。全长21.68米,宽4.55米,高10米左右。桥上建有风雨亭,共五间与桥连为一体,桥亭几经修复。亭出入口处建有拱门,各有对联一副。
深水虹桥,位于石门集镇长堤尾外。
玉皇塔,位于石门楼镇银炉村塔下,建于明代。石造,八面六级,有“昊天玉皇宝塔”及“天启元年(1621年)春月”铭文。该塔毁于1971年移民迁建时。
茭湖寺,位于石门香炉山,占地约180平方米,建于清光绪元年(1875年),从对面回龙山迁此。
参考资料
武宁县石门楼镇概况.武宁县政府官网.
石门楼镇.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
最新修订时间:2023-01-05 01:22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行政区划
参考资料